拍品专文
作品《无题》中心为曼陀罗状漩涡,释放出神秘的光芒,笼罩着下方质感鲜 明的红色色块,使其幽幽发亮。上世纪 60 年代初,恩斯特不断创作,以呈 现宇宙的神秘之感,此作正是其中之一。
马克思 • 恩斯特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上世纪 40 至 60 年代继 续大量作画,持续践行这两个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并不多见。恩斯特的早期作 品表现出对艺术发展的先见之明,着实令人惊叹,而艺术家在后期作品中对主题和创作过程的复兴,同样引人注目——这种复兴正是艺术家后期艺术作品的一大特点。正如维尔纳.斯比斯所言,“……我们应当注意到,在科隆,早在艺术家坚持达达主义之时,他的油画、绘画以及拼贴作品,就已经预言 了超现实主义在描绘潜意识的世界时所关注的方面。”(摘自〈Nightmare and Deliveranc e〉「Ma x Ernst , A Retrosp ec tive」展览目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5 年,第 4 页 )
二战期间,恩斯特逃离欧洲,和画家多萝西娅 · 坦宁居住于亚利桑那州的塞多 纳,度过了将近十年。1953 年,在重返法国之际,他的画作开始呈现如梦如幻般的意境,这一风格多见于传统德国浪漫主义那富含诗意和象征意义的画作中。本幅作品的意象如同自行运转的太阳系,画面如诗如梦,将宇宙的神 秘之感淋漓展现。
恩斯特从来不是抽象主义艺术家,但上世纪 50 年代的十年间,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抽象主义的影响,在作品中体现了其对抽象主义原则的理解。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抑或是作为对当时新卫星发射及航天时代到来的回应,恩斯特开始描绘地球和天空,为自己创造新的宇宙,甚至在 196 4 年出版 了他 最 唯美 的 书籍《Ma ximiliana》, 又名《 天 文学 之 非法 行 为》。 该书行文神秘,插画超凡脱俗,恩斯特借本书致敬业余天文学家及版画家威 廉 • 坦普尔(1821-1889),后者在 1861 年发现“行星” (实为小行星) Maximiliana——该命名与马克思 • 恩斯特的关系不言自明。
《无题》作品所呈现的意象,像一颗神秘诡谲的星球,又像一朵宇宙之花,在一片奇异的星系中播撒着种子。《无题》融合了作者对宇宙的兴趣及浓浓的神秘感,同期的作品还有《天地结合》(1962),传达着一种玄奥的宇宙观,将宇宙理解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神秘结合,作品中浓郁的红色和黄色烘 托了宇宙之景的神秘。画面中的曼陀罗如同彩绘玻璃一般,象征着太阳或者其它天体,而植物则代表大地,这幅近似抽象主义的绘画乃弥漫着浪漫色彩的幻想之境,代表着恩斯特的超现实主义向佛学宇宙观及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延伸。
上世纪 60 年代初,马克思 • 恩斯特受到推崇与欢迎,大西洋两岸均曾为其举办作品回顾展。1961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其作品。次年春天,亚历 山大.伊欧拉斯美术馆为其新作举办了一个大展。同年,科隆的瓦尔拉夫 -里夏茨博物馆及苏黎世美术馆均举办了其作品的巡回展。对此,恩斯特在他 1962 年写的自传札记中都如此回应, “相比于世间的所有桂冠,我宁愿要一颗野草莓”。
恩斯特认为自然的基本状态既是失乐园,也是指引人类通往未知领域的象征地图,他对此痴迷不已。他写道:“世界甩去它黑暗的斗篷,将它壮丽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于我们惊恐又着迷的眼前,我们凡人毫无选择,只能摒弃矇昧,迎接那升起的太阳、月亮和海平面。”(摘自《Hist oire naturelle》,科隆,1965 年)
马克思 • 恩斯特是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上世纪 40 至 60 年代继 续大量作画,持续践行这两个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并不多见。恩斯特的早期作 品表现出对艺术发展的先见之明,着实令人惊叹,而艺术家在后期作品中对主题和创作过程的复兴,同样引人注目——这种复兴正是艺术家后期艺术作品的一大特点。正如维尔纳.斯比斯所言,“……我们应当注意到,在科隆,早在艺术家坚持达达主义之时,他的油画、绘画以及拼贴作品,就已经预言 了超现实主义在描绘潜意识的世界时所关注的方面。”(摘自〈Nightmare and Deliveranc e〉「Ma x Ernst , A Retrosp ec tive」展览目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5 年,第 4 页 )
二战期间,恩斯特逃离欧洲,和画家多萝西娅 · 坦宁居住于亚利桑那州的塞多 纳,度过了将近十年。1953 年,在重返法国之际,他的画作开始呈现如梦如幻般的意境,这一风格多见于传统德国浪漫主义那富含诗意和象征意义的画作中。本幅作品的意象如同自行运转的太阳系,画面如诗如梦,将宇宙的神 秘之感淋漓展现。
恩斯特从来不是抽象主义艺术家,但上世纪 50 年代的十年间,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抽象主义的影响,在作品中体现了其对抽象主义原则的理解。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抑或是作为对当时新卫星发射及航天时代到来的回应,恩斯特开始描绘地球和天空,为自己创造新的宇宙,甚至在 196 4 年出版 了他 最 唯美 的 书籍《Ma ximiliana》, 又名《 天 文学 之 非法 行 为》。 该书行文神秘,插画超凡脱俗,恩斯特借本书致敬业余天文学家及版画家威 廉 • 坦普尔(1821-1889),后者在 1861 年发现“行星” (实为小行星) Maximiliana——该命名与马克思 • 恩斯特的关系不言自明。
《无题》作品所呈现的意象,像一颗神秘诡谲的星球,又像一朵宇宙之花,在一片奇异的星系中播撒着种子。《无题》融合了作者对宇宙的兴趣及浓浓的神秘感,同期的作品还有《天地结合》(1962),传达着一种玄奥的宇宙观,将宇宙理解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神秘结合,作品中浓郁的红色和黄色烘 托了宇宙之景的神秘。画面中的曼陀罗如同彩绘玻璃一般,象征着太阳或者其它天体,而植物则代表大地,这幅近似抽象主义的绘画乃弥漫着浪漫色彩的幻想之境,代表着恩斯特的超现实主义向佛学宇宙观及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延伸。
上世纪 60 年代初,马克思 • 恩斯特受到推崇与欢迎,大西洋两岸均曾为其举办作品回顾展。1961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其作品。次年春天,亚历 山大.伊欧拉斯美术馆为其新作举办了一个大展。同年,科隆的瓦尔拉夫 -里夏茨博物馆及苏黎世美术馆均举办了其作品的巡回展。对此,恩斯特在他 1962 年写的自传札记中都如此回应, “相比于世间的所有桂冠,我宁愿要一颗野草莓”。
恩斯特认为自然的基本状态既是失乐园,也是指引人类通往未知领域的象征地图,他对此痴迷不已。他写道:“世界甩去它黑暗的斗篷,将它壮丽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现于我们惊恐又着迷的眼前,我们凡人毫无选择,只能摒弃矇昧,迎接那升起的太阳、月亮和海平面。”(摘自《Hist oire naturelle》,科隆,196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