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 TEH-CHUN (CHINA/FRANCE, 1920-2014)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 显示更多
朱德群(中国/法国,1920-2014)

Eclaircie

细节
朱德群
朱德群(中国/法国,1920-2014)
Eclaircie
签名:朱德群 CHU THE-CHUN 89. (右下); CHU THE-CHUN朱德群 1989. “Eclaircie” (画背)
油彩 画布
81 x 65 cm. (31 7/8 x 25 5/8 in.)
1989年作
来源
欧洲 私人收藏
此作品附朱德群基金会所签发之保证书
注意事项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ctioned, such property will remain under “bond” with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being deferred unless and until the property is brought into free circulation in the PRC. Prospective buyers are reminded that after paying for such lots in full and cleared funds, if they wish to import the lots into the PRC, they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and will have to pay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The rates of import customs duty and tax are based on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the relevant customs regul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in force at the time of import.

拍品专文

朱德群偏爱某些色彩,玉石或花园的绿,天蓝或海蓝,金黃,秋褐,灰白,他时而将它们融合,时而使它们对立,他打破形式,让光颤动。
——皮埃·卡班

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在西方艺坛蓬勃兴盛,朱德群1955年抵达巴黎,受到抽象艺术的强烈冲击,随即开始探索与实践用崭新的方式去诠释和重现眼见的自然。
1969年,朱德群在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参观了伦勃朗三百周年回顾展,他停留于每件作品前细细观察久久不愿离开,透过这位荷兰艺术家,朱德群发现了如何充分运用光影与色彩, 在往后的作品中将强烈的明暗对比融入到写意绘画里,形成了充满诗意而独树一帜的表现方式。

《拂晓》创作于1989年,彼时朱德群的作品光源较1970年代时更为丰富多彩,在此件作品中选用了大型的中式画笔,以水墨画的笔法刷上层层半透明的颜色,画面色彩交响融汇,明暗对比强烈。整体偏暗的色调中不时透着深浅不一的通透的蓝,中上方的淡色块光耀夺目照亮了整个画面,又于光源处加入了荧荧绿色和些许柠檬黄,充满通透感和生命力,几抹柔和的橙褐色轻轻覆盖,仿若温暖的晨光正缓缓取代即将过去的黑夜。

朱德群对西方色彩和光源理论的理解,以及极具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使人联想起哈德逊河派艺术家们对自然风光喜爱之情的表达,例如丘奇在《光之河》中,曾不约而同地捕捉冷冽的白昼如聚光灯般降临在丛林之上的美好时刻。与之不同的是,受抽象表现主义影响的朱德群抹去了前人惯于的对风景的具象描绘,以简表繁,更加突出了光影间的变化,画面中的光与暗面形成了相互衬托的关系,明因暗而明,暗因明更暗。

在受西方艺术影响的同时,朱德群对中国文化及历史的热衷亦从未停息,他每晚都将毛笔浸润于流动的黑墨之中,以狂草书写中国名诗,于是便有了画面中自由挥洒的笔触,散发着东方书法性的白色光束飞速划过画面,气势雄厚而深沉有力。而作品的丰富性同时也来自于浓与淡、轻与重的相互交织,彩色间的界限时而模糊时而分明,彩墨渲染般的手法制造出了清晨时分的朦胧氤氲之感,犹如张大千的泼彩作品《云岚丹翠》中,各色墨汁完美融合,轻盈流动于罗纹纸之上。而油彩的不透明性与厚重感,以及朱德群对冷暖色的使用,赋予了画面更强烈的空间层次感,暖色的加入让部分色块在视觉上更为突出,而冷色则看起来向后退却。蓝与橙、紫与黄作为两组互补性颜色,带来它们似乎在画布上跳跃的明快感觉。

朱德群巧妙领会了西方抽象艺术与中国山水诗词中传统的写意美学的共通之处,将之融合,通过独具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释放了自然界有限形象中无限的美。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