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黃賓虹 山水寫生 設色紙本 鏡框 一九四七年作
題識:寫生法,須先明白各家皴法。如見某山,類似 某家皴法,即以其法寫之。蓋習中國畫與西洋 畫不同,西畫之初學者,間用攝影物質入門, 中國畫則貴神似,不拘形樣,須明筆墨之妙,各家之皴法,方可寫生。八十四叟賓虹。丁亥 (1947年)。
鈐印:黃賓虹、冰上鴻飛館
黃賓虹曾說過學習傳統應遵循的步驟:“先摹元畫,以其用筆用墨佳;次摹明畫,以其結構平穩,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畫,使學能追古;最後臨摹宋畫,以其法備變化多。”在黃賓虹的心目中,繪畫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既幹冽秋風,又潤含春雨,使筆墨在畫面上呈現出渾厚華滋的氣韻。他那黑密厚重的積墨風格是從良渚出土的夏玉裏悟出來的墨法。黃賓虹將金石的鏗鏘與夏玉的斑駁融為一體,從古人粉本中脫跳出來,並以真山真水為藍本。他的山水畫面與顏色的朦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韻致,而且章法上卻前無古人。賓虹先生曾說:“法從理中來,理從造化變化中來。法備氣至,氣至則造化入畫,自然在筆墨之中而躍現於紙上。”( — 1953年語。見王伯敏編《黃賓虹畫語錄》) 細讀《山水寫生》一圖,並能體會出黃氏完美的融合了水墨和青綠山水的技法。他將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綠厚厚地點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展現出“丹青隱墨,墨隱丹青”的效果,並將這兩大中國山水畫技術糅合成自己獨特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