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剪刀系列
細節
毛旭輝
剪刀系列
油彩 畫布
1998年作
簽名:毛旭輝 MAO XUHUI
來源
中國 香港 漢雅軒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自1989年開始,毛旭輝即以扶手椅作為「家長系列」的鮮明象徵,在傳統上這種形式的椅子象徵著貴族與官員之權勢與威望,多置於廳堂,在正式場合或儀式中代表著主人的身份與地位,毛旭輝挪用作為權威與權力的象徵,來自他對於中國傳統父權社會的深刻理解,過去人與人之間講究貴賤有等、長幼有序的倫常關係,在家族之中父權具有絕對的權威,延伸至國家中對於君主亦須絕對服從,於是在高度、坐姿與社會階級之間的關係中,座椅便成為一個具有深層核心概念的象徵符號。在1995年完成的《家長三聯:坐在扶手椅的人》、《家長三聯:扶手椅》與《家長三聯:紅旗前的扶手椅》(Lot 1339)中,扶手椅的造型已逐漸簡化,與坐在其上的人物形象融合為一體,毛旭輝已不需刻意地描繪「家長」或「椅子」的表象,若人與椅子分別是「主宰」與「地位」的象徵,藝術家在此則創造了新的詞彙將兩者結合,呈現出他對於權力的認知與感受。過去強烈對比的色彩轉換為較柔和的大地色系,但人物的形體卻顯得更加尖刻銳利,毛旭輝1994年時開始對剪刀這項元素產生興趣,人物鋒利的輪廓或許來自剪刀的影響,同時也更為鮮明地突顯了他對於權力的不安、恐懼以及憤怒。「家長系列」過去慣以粗獷筆觸與豐富肌理強調出符號式的圖象,《家長三聯》卻採用漸層的色彩進行深入的空間探索:首先,《家長三聯:坐在扶手椅的人》將扶手椅置於橢圓形外框內,框架的存在似乎影射了封建時代大家族層層遞進的院落,透過畫面描寫角度的變化,使觀眾有抬頭仰望的錯覺,也暗示了我們位處低於扶手椅的高度,採取面見君主或家族宗長的跪姿;接著,《家長三聯:扶手椅》中凹凸不平的岩壁占去畫面大半比例,與扶手椅之間僅剩下狹隘的間隔,空間的壓迫塑造出居上位者的緊張與不安;《家長三聯:紅旗前的扶手椅》則以富於裝飾性的外框頌揚了權力的美好,畫中的相近色塊形塑出多重的空間關係,背景的紅旗為中國的權力、體制和國家意識形態的象徵,更彰顯了扶手椅所代表的地位。相較於過去「家長系列中單純而直接的權力象徵,《家長三聯》以少見的空間描述鋪陳了敘事情節,置於不同的空間中的「家長」因此帶有深刻的象徵意味,無所不在的權力亦深受不同的周圍環境氛圍影響, 毛旭輝以此揭露了更為深層的權力本質。
自1990年代以來,「剪刀系列」已成為毛旭輝極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隨著剪刀置於各種不同的背景裡,便已在畫中擺脫日常生活物件的身分,成為擁有特定意義的圖像。相較於過去「家長系列」與「日常史詩系列」隱喻的權力象徵,「剪刀系列」以尖銳的形象代表了個人化的權力,一如藝術家曾說過的:「我就是剪子」,隨著毛旭輝以剪刀在不同場景所傳達的不安與憤怒,造型在重複的抒寫中日益簡化,至1998年的《剪刀系列》(Lot 1340) 已成為單純「剪刀造型」的象徵符號。
《剪刀系列》採取了單色調的灰階色彩,可見毛旭輝除去多重色彩干擾的意圖。焦點集中於剪刀本身,畫面亦降低了光影明暗的描寫,平塗的剪刀已化身為均衡對稱的平面符號,毛旭輝卻將尖端朝下,在倒三角型的構圖中形塑出即將穿透畫面的張力,掲露了剪刀外型與功能上的破壞性。《剪刀系列》在藝術家對於構圖與造型的掌握中,從剪刀的外在形象到內在本質,不僅傳達出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強制入侵和直接破壞,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毛旭輝更逐步從剪刀的寫實描繪轉為局部圖像的呈現,以及權力問題的思索延伸至純粹的造型組構,這個過程如藝評家高名潞所言:「剪刀超越了剪刀自己」,《剪刀系列》也因此揭示了藝術家跨越物件的社會意義與功能化侷限,轉向形式空間追尋的創作脈絡。
剪刀系列
油彩 畫布
1998年作
簽名:毛旭輝 MAO XUHUI
來源
中國 香港 漢雅軒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自1989年開始,毛旭輝即以扶手椅作為「家長系列」的鮮明象徵,在傳統上這種形式的椅子象徵著貴族與官員之權勢與威望,多置於廳堂,在正式場合或儀式中代表著主人的身份與地位,毛旭輝挪用作為權威與權力的象徵,來自他對於中國傳統父權社會的深刻理解,過去人與人之間講究貴賤有等、長幼有序的倫常關係,在家族之中父權具有絕對的權威,延伸至國家中對於君主亦須絕對服從,於是在高度、坐姿與社會階級之間的關係中,座椅便成為一個具有深層核心概念的象徵符號。在1995年完成的《家長三聯:坐在扶手椅的人》、《家長三聯:扶手椅》與《家長三聯:紅旗前的扶手椅》(Lot 1339)中,扶手椅的造型已逐漸簡化,與坐在其上的人物形象融合為一體,毛旭輝已不需刻意地描繪「家長」或「椅子」的表象,若人與椅子分別是「主宰」與「地位」的象徵,藝術家在此則創造了新的詞彙將兩者結合,呈現出他對於權力的認知與感受。過去強烈對比的色彩轉換為較柔和的大地色系,但人物的形體卻顯得更加尖刻銳利,毛旭輝1994年時開始對剪刀這項元素產生興趣,人物鋒利的輪廓或許來自剪刀的影響,同時也更為鮮明地突顯了他對於權力的不安、恐懼以及憤怒。「家長系列」過去慣以粗獷筆觸與豐富肌理強調出符號式的圖象,《家長三聯》卻採用漸層的色彩進行深入的空間探索:首先,《家長三聯:坐在扶手椅的人》將扶手椅置於橢圓形外框內,框架的存在似乎影射了封建時代大家族層層遞進的院落,透過畫面描寫角度的變化,使觀眾有抬頭仰望的錯覺,也暗示了我們位處低於扶手椅的高度,採取面見君主或家族宗長的跪姿;接著,《家長三聯:扶手椅》中凹凸不平的岩壁占去畫面大半比例,與扶手椅之間僅剩下狹隘的間隔,空間的壓迫塑造出居上位者的緊張與不安;《家長三聯:紅旗前的扶手椅》則以富於裝飾性的外框頌揚了權力的美好,畫中的相近色塊形塑出多重的空間關係,背景的紅旗為中國的權力、體制和國家意識形態的象徵,更彰顯了扶手椅所代表的地位。相較於過去「家長系列中單純而直接的權力象徵,《家長三聯》以少見的空間描述鋪陳了敘事情節,置於不同的空間中的「家長」因此帶有深刻的象徵意味,無所不在的權力亦深受不同的周圍環境氛圍影響, 毛旭輝以此揭露了更為深層的權力本質。
自1990年代以來,「剪刀系列」已成為毛旭輝極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隨著剪刀置於各種不同的背景裡,便已在畫中擺脫日常生活物件的身分,成為擁有特定意義的圖像。相較於過去「家長系列」與「日常史詩系列」隱喻的權力象徵,「剪刀系列」以尖銳的形象代表了個人化的權力,一如藝術家曾說過的:「我就是剪子」,隨著毛旭輝以剪刀在不同場景所傳達的不安與憤怒,造型在重複的抒寫中日益簡化,至1998年的《剪刀系列》(Lot 1340) 已成為單純「剪刀造型」的象徵符號。
《剪刀系列》採取了單色調的灰階色彩,可見毛旭輝除去多重色彩干擾的意圖。焦點集中於剪刀本身,畫面亦降低了光影明暗的描寫,平塗的剪刀已化身為均衡對稱的平面符號,毛旭輝卻將尖端朝下,在倒三角型的構圖中形塑出即將穿透畫面的張力,掲露了剪刀外型與功能上的破壞性。《剪刀系列》在藝術家對於構圖與造型的掌握中,從剪刀的外在形象到內在本質,不僅傳達出權力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強制入侵和直接破壞,從1990年代中期以來,毛旭輝更逐步從剪刀的寫實描繪轉為局部圖像的呈現,以及權力問題的思索延伸至純粹的造型組構,這個過程如藝評家高名潞所言:「剪刀超越了剪刀自己」,《剪刀系列》也因此揭示了藝術家跨越物件的社會意義與功能化侷限,轉向形式空間追尋的創作脈絡。
來源
Hanart TZ Gallery, Hong Kong, China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Acquired from the above by the present owner
榮譽呈獻
Felix Y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