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崔秀仰生於1975年,分別在2002年與2007年獲得國立首爾大學的藝術學士與藝術創作碩士學位。他在首次個展中即以超現實怪誕造形的創作引起藝壇及大眾的廣泛注意,他在技法上的熟練與概念上的成熟不僅建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更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例如韓國最知名私人博物館之一的Sung-Gok博物館所舉辦的「2010年明日藝術家大展」,Sung-Gok博物館更贊助他舉辦了大型的個人特展,其作品廣為知名機構與美術館所收藏,其中包括首爾藝術博物館及國立果川當代博物館。
崔秀仰曾表示,自己比較像是個雕塑家而非畫家,他相信三度空間的造形比起平面繪畫對觀眾來說更具有吸引力。每當提起他雕塑作品中的超現實特徵時,藝術家強調那是以自我向觀眾傳遞訊息的結果,而非徒然追求超現實的形式。崔秀仰清晰地認知到當代藝術中概念的重要性,雖然他的創作展現出精確而熟練的技法,但他並不僅以外在形式為滿足。從2004年的個展開始,他持續地審視省思民眾所感受到的韓國社會現象,注意大眾心理上對於社會產生的矛盾、心理層面的反應及衝突感。崔秀仰的雕塑作品對我們來說不僅寫實並且熟悉,他總是以身旁的人作為創作原型,如他的父親、學生或朋友,藝術家希望藉由熟悉的人物使觀眾切身感受到那是發生在周遭的故事。
《翅膀》 (Lot 1422) 不僅是在視覺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同時也是崔秀仰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傑作之一,以外形上的強烈張力成功地傳達出象徵性的意涵,向今日的韓國社會表達他的想法。雕塑細緻的輪廓象徵了勞工階級的許多雙手,共同促成韓國在經濟上的快速成長。這些不知名的手暗示著許多個體的犧牲,而崔秀仰似乎想批判傳統的韓國社會視這些犧牲為理所當然,同時這些手的局部呈現也是藝術家對於經濟成長的質疑,過度的追求發展亦絕對性地壓抑著韓國人民。《紅色夢想家》(Lot 1423) 則呈現出一個坐著的女子,因為頭上一團幾乎跟她本身一樣大的紅色堆積物而感到沮喪,這或許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寫照,因為強烈地夢想著更好的未來而感到被壓抑,卻忘記了「當下」的重要性。《翅膀》與《紅色夢想家》不論在創作概念的完整度或視覺上富衝擊力的形式都完整地展現了崔秀仰獨特的藝術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