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1942年作
簽名:善三郎
來源
日本 私人收藏
出版
1972年 《児島善三郎展》東京日本橋高島屋 東京 日本 (圖版,第36圖) 1975年《現代日本美術10:児島善三郎》集英社東京 日本 (圖版,第20圖及第116頁) 1976年《児島善三郎展》福岡市文化中心 福岡 日本 (圖版,第49圖) 1982年《朝日新聞特別版:児島善三郎》日本 (圖版,第35圖) 1989年 《児島善三郎展》奈良崇光美術館 奈良日本 (圖版,第34圖,第43頁) 1993年《誕生100年紀念:児島善三郎展》福岡市立美術館 福岡 日本 (圖版,第134頁;黑白圖版,第247頁) 1998年《児島善三郎:日本油彩畫之創造者》涉谷區立松濤美術館 東京 日本 (圖版,第88頁)
展覽
Tokyo, Japan, Tokyo City Museum, The Twelfth Dokuritsu Exhibition, 1942.
Tokyo, Japan, Tokyo Nihonbashi Takashimaya, Zenzaburo Kojima Exhibition, 1972.
Fukuoka, Japan, Fukuoka Cultural Centre, Zenzabro Kojima Exhibition, 14 November-5 December 1976.
Nara, Japan, Nara Sogo Art Museum, Zenzaburo Kojima Exhibition, 1989.
Kojima Zenzaburo: Centennial Memorial Exhibition, (travelling exhibition), 14 July-8 August 1993, Fukuoka Art Museum, Fukuoka, Japan/20 August-12 September 1993, Chiba Sogo Department Store, Chiba, Japan 18 September-31 October 1993,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baraki, Ibaraki, Japan/17 November-5 December 1993, Odakyu Museum, Japan 4 January-6 February 1994, Mie Prefecture Art Museum, Mie, Japan.
Tokyo, Japan, The Shoto Museum of Art, Kojima Zenzaburo: Creator of the Japanese Oil Painting, 10 October - 23 November, 1998.
Tokyo, Japan, Fuchu City Museum, Pastoral Splendour: Kojima Zenzaburo, 2 June-16 July 2007.

拍品專文

1936年兒島善三郎因為對於田園生活的嚮往,而搬到東京西郊的國分寺市,此時至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為藝術家的「國分寺時期」,他在這段期間內也因健康狀況良好,在豐沛的創作能量中將焦點轉向風景與靜物主題,以簡化的單純造型深入追尋東方傳統繪畫中的文化底蘊,再次創造了他藝術生涯的高峰。《菊》(Lot 2015),創作於1942年,即此時期的代表作品,完成後迅即參加同年在東京市立博物館的「第十二回獨立展」。此作其後頻繁入選藝術家個展,在東京、奈良、福岡等地展出、著錄於大部份關於藝術家的專著。 《菊》把花與瓶置中成為畫面的垂直軸,而桌面則構成作品的橫向軸,在空間構成上傳達一種安穩、閒靜、平和的情緒氣氛。色彩強烈鮮明,表現一種優雅愉悅的生活氣氛。藝術家成熟地把琳派畫風、浮世繪色彩等引入油畫創作,成就他所標榜的「新日本主義」風格。浮世繪版畫影響了馬蒂斯對色彩的概念,他曾說:「色彩存在於本身,也為本身而存在。它有自己的美──這是日本浮世繪所揭示的真理」。児島亦擷取了浮世繪色彩的平面化與強烈對比、講求用色華麗的琳派畫風放入《菊》一作中(圖1)。作品具備裝飾性強烈的色彩表現力、平面感、平面性,刻意抹平了光暗對比,反而突顯色彩之間的強烈對比,桌布之橘黃與背景之鮮綠是強烈的對比;古陶花瓶的樸實、古拙質感,又和色彩斑爛的菊花形成另一組對比。菊花與瓶身的造型經過幾何化的整理,綠色背景與不平整的桌面暗示《菊》已脫離客觀靜物的寫生,而呈現藝術家主觀審美意識。 兒島善三郎對日本現代畫壇影響甚大,常鼓勵年輕的藝術家勇敢和「主導世界超過百年的法國藝術風格」作切割。從這樣的企圖心可以看出來,兒島善三郎對西方藝術的重視僅止於學習,而非模仿西方創作。他堅持創造獨一無二的畫風,尤其在西畫創作中呈現東方藝術的特質。東方藝術往往不以客觀寫實、倒模世界為最後的依歸,描寫世相只是東方藝術家的手段,最高的理想是藉著描繪,傳達一種精神境界、情緒氣氛,使觀賞者得到一種精神上的超越和美感體驗,児島氏的創作亦深具這種東方特徵,著重於表現性和精神意境。《菊》一作即可為代表。此作之獨特,在於交織、揉合了多種不同的亞洲美學元素,把日本色彩藝術、裝飾性風格、甚至是日本古陶藝的質樸健雅的美感帶入現代油畫創作,是西方油畫日本化、亞洲化的成功範例,成為當時亞洲畫壇的濫觴及代表類型,無怪乎児島在日本本土被譽為「日本油彩畫之創造者」。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