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劉煒
禁止吸煙
油彩 畫布
1998年作
簽名:劉煒 Liu Wei
來源
2006年9月20日 蘇富比紐約 編號131 2008年10月21日 佳士得倫敦 編號433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拍品專文

在後毛澤東時期的改革階段初期,中國經濟、文化歷經前所未有的迅速轉型。中國門戶大開,到了1980年代中期,針對中國現代文化的方向、哪種才適合現代國家等方面的討論,出現了許多激辯。1989年6月發生天安門事變之後,這些不切實際又不著邊際的討論急轉直下。許多前衛藝術家因此轉而創作較為私密、隱喻的作品,強調幻夢破滅的主題心情,意圖揭露日常生活底下的真實狀況與衝動,這在中國藝術史上是切割傳統的激進突破。劉煒即是承接這個時期成為中國前衛派藝術創作的新生代。劉煒於198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0年代初期,成為第一批進軍國際藝術大展的中國藝術家,在當時,他與方力鈞被中國藝評家栗憲庭稱為是中國1990年代初期「玩世現實主義」的領軍旗手。身為第一批進軍國際藝術大展的中國藝術家,劉煒自有他特立、顯世並且獨行的創作語彙。 劉煒的作品標記著1990年代以後正在改變的中國新生代價值觀,反映出中國歷經政治局勢的改變,經濟環境的波動以及文化重建所形成的社會現況。1990年代初期便以「玩世現實主義」展露頭角,中期以後逐漸嘗試改變,不落入墨守成規的窠臼當中。也由於這樣的變化,使得劉煒的筆觸線條由清楚到模糊,由寫實到寫意,由拘謹到放鬆。直到1990年代末期,劉煒的作品已經開始朝向「潑皮」的方向發展,不再關注政治情勢,不再以批判的形式漸構虛幻的努力,轉以專注日常生活底下的真實狀況,描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習以壓抑已久的心理以及情感的衝動。 《不准吸煙》系列作品是劉煒1998-1999年的創作。骷髏頭符碼、粉色意象以及英文標記是這一系列作品的風格特色,彷彿就是劉煒個人在1998-99年的時代創作標記。劉煒的創作沒有特定喜愛的物象,沒有一定的規矩,展現的只有他個人信手拈來的藝術直覺,即使是每一至二年創作內容的轉換,觀者仍能從他以直覺所實踐的藝術作品欣賞他的創作轉變。而此次拍品《不准吸煙》(Lot 34) 是系列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畫作中怪誕的形象以及膨脹的肉體是劉煒刻意描繪的腐糜美學,要呈現潰爛之美勢必得消融皮肉之間的分野,而劉煒以粉色意象充斥畫面,刻意使顏料滴漏於畫布上,是鎖定觀者目光的第一步。起泡的嘴唇、浮腫的手指是肉體腐爛的前兆。狹縫的雙眼以沒有對焦的形式說明對世道的不屑一顧,加上叼煙形式的強調描繪是對現實社會裡離經叛道的戲謔形象的完美詮釋,並以日常生活稀鬆平常的形象主題描寫對急速轉變的中國資本主義以及消費社會的精神墮落感到幻滅的感受。 《不准吸煙》作品嘲諷意味濃厚,形象扭曲以及抽象化的表現,是劉煒以心象作畫,反映現實社會墮落的觀感,而這樣的作品不禁讓人聯想起二十世紀初期居住於巴黎的表現主義藝術家柴姆、蘇汀。柴姆、蘇汀擅長描繪血肉模糊的動物屍體,為求精細描繪,將肢解的牛隻屍體或是動物死屍懸掛於畫室中,因而得名(圖1)。蘇汀以扭曲的姿態以及逐漸抽象化的形式展現畫中人物的心理狀態 (圖2及3) 是表現主義的創作代表。表現主義反映的即是人類對於社會危機的心理狀態,充斥著對孤寂、禁忌、悲觀以及病態的一種狂熱,尤其喜以「人」為主題。劉煒一改早期「玩世現實主義」的形式,在這幅畫中見到表現主義的創作手法,骷髏頭重複出現於畫面中,畫幅中充斥著「No Smoking」與「No fire」的英文標語,是劉煒企圖將圖像符碼轉換於藝術語彙的表現,也由於此,這幅1998年的《不准吸煙》作品是少數劉煒突出表現主義的作品,因此更加彌足珍貴。 1990年代是劉煒創作變化的重要時期。後期所創作的《不准吸煙》形同表現主義,一切依心而論,是其創作轉變的重要代表作品。中國當代藝術崛起於中國政局的變化,資本主義的改革路線以及對於消費社會的墮落所展現的創作主題。除此之外,劉煒努力將自己心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方法解讀眼中的風景傳達予觀者。身為前衛派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劉煒在混亂時期的時代社會下,以腐化肉體的顛覆美學,傳達心中的主觀情感,其中所代表的是他對當代社會的看法,而觀者所感受到的則是他畫中所內含的不安、混亂、以及無可控制的情感與力量。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