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佳士得將於本季拍賣會呈現印尼當代畫家米斯尼亞迪的《米斯尼亞迪呈現:網站攻擊》。這是米斯尼亞迪的傑出作品之一,其非凡之處在於所採用的繪畫手法脫離了具象表現法。米斯尼亞迪的繪畫天地中,百態人物都清晰地散發出畫家獨樹一幟的幽默感和躍然紙上的睿智,尖銳而不失含蓄,直率卻又帶點羞澀。米斯尼亞迪以具象繪畫而聞名,在他長達十年的繪畫生涯裡,塑造出的人物形形色色,其中不乏令人難忘之作。非具象繪畫在他的作品中較為罕見,此作品往往特為表現他對藝術界和社會所感到的辛酸與無奈而創作。
《米斯尼亞迪呈現:網站攻擊》是最能翔實表現畫家心目中21 世紀藝術界及藝術實踐現實情況的作品之一。畫中,一隻大白鯊從精心繪制的微軟桌面屏幕中躍出,演繹了一位當代藝術家刻意而有意識地在一個依靠著電腦和網際網路時代大量生產,高度可視化的環境裡精心打造出一個標誌。當人們注視著米斯尼亞迪所畫的大白鯊時,腦海裡即刻浮現的是,在允許多重複製與發佈的網際網路時代,這一形像的無所不在及其影響力,比如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用甲醛將虎鯊保存在玻櫃裡面的藝術裝置,或者是讓人對鯊魚的侵略性及危險性難以忘懷的環球影業電影《大白鯊》海報。
在《米斯尼亞迪呈現:網站攻擊》中,鯊魚與微軟桌面屏幕形成不協調的並存效果,含蓄地影射了英國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的作品《生者對死者無動於衷》(1991 年作)。赫斯特這件藝術裝置成為20 世紀八九十年代英國青年藝術家群體(YBAs)的標志性作品,其中部分原因是其被謠傳以天價售出,另外還有部分原因是赫斯特竟膽敢野心勃勃地獨創如此前所未有且創意獨到的作品,因而不由自主地交口相傳。隨著這件作品中的鯊魚形像日益廣為人知,該形象也被定性為赫斯特的代表作,將赫斯特推到當代藝術舞台的前沿。米斯尼亞迪這幅畫作似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將赫斯特的「不可能」概念提升到新的境界。米斯尼亞迪筆下的鯊魚從一個日益透過網路聯繫的後個人電腦世界中躍出,現實中恐怕不會有這樣的畫面出現。
米斯尼亞迪作畫時,意象以及敘述的靈感皆來自他對社會生活與行為特徵敏銳而又聰慧的觀察,視覺表達方式有衝擊力又不斷創新,而且與時俱進。在此畫作中,米斯尼亞迪借用了電影界的手法,這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出,比如他刻意給畫作取了一個好萊塢式的標題,另外是畫面的構圖與銀幕上備受觀眾好評的電影之一《大白鯊》相似,並以畫作向該電影致敬。通過這隻身形巨大、緊套在桌面牆紙背景中的鯊魚,米斯尼亞迪重申了《大白鯊》裡那隻鯊魚的侵略性,也強調了它捕食的天性。他選擇重新捕捉這一電影大片式的鏡頭,同時也借用了鯊魚一點點的標志性價值。
米斯尼亞迪所畫的這條鯊魚代表了他近期作品的新突破點,即從此前偏重平面化的繪畫手法轉向現實主義。他早期的作品表現出他與西方現代主義的抗衡,以立體主義為名,但又穿插著漫畫這一街頭廣告與塗鴉的特色。他用記號筆在自己的畫作上畫蛇添足,表示他堅守該傳統或與其對抗。在他後期的作品中,他擅長並專攻超現實主義風格,用棕色與黑色膚色清晰地體現出人物硬實的觸覺質感。由此可見,畫作中的大白鯊尤為有趣的是展現了米斯尼亞迪在繪畫中廣泛應用各題材的能力。
在諸如《米斯尼亞迪呈現:網站攻擊》等近期作品中,畫家在畫作中所傳達的訊息更為複雜,或許與畫家的個人世界離得較遠,反而更接近畫家作坊範圍外廣大的世界。借助這隻大白鯊,米斯尼亞迪成功地打造出了與藝術及可視化世界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裡最新發展動態相關的另一標誌。21 世紀這一圖像大量複製散發且注重視覺勝於文字的聯網時代,是此畫作引人共鳴的關鍵之處。它涉及了桌面屏幕和電影院銀幕,兩者之間虛構與現實的界線變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