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曾梵志
天空系列︰眺望
油彩 畫布
2005年作
簽名:曾梵志; Zeng Fanzhi
出版
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 In the view: Exhibition of Seven Contemporary Artists, Bangkok, Thailand, 2006. (illustrated, p. 82).
展覽
Bangkok, Thailand, Srinakharinwirot University, In the view: Exhibition of Seven Contemporary Artists, August 23 - September 15, 2006.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曾梵志從早期藝術生涯開始,他的作品便極富情感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在其1990 年代早期作品「醫院」及「肉」,系列中,他的畫作便展現出其與生俱來的人道主義精神及對社會周遭的關心,畫面圖像直接挪用來自其家鄉武漢的市井生活所見。移居北京後生活和環境的改變使他的作品有了迅速的轉變,此時的「面具」系列展現出藝術家對個體存在意義的深刻思考,並以諷刺的手法反映當下社會環境的普遍氛圍。而在「肖像」系列中他運用了更多中國畫的技巧,粗細和走向對比強烈的線條用以反襯人物性格中的孤立和隔離感。而2004年曾梵志開始創作風景畫,在「天空」系列中他不再使面具人物與觀眾直接發生對抗,卻在畫面中注入主觀假設的時間,將人物與亂筆中的抽象風景結合產生出一種難以名狀的不安和湧動。 《天空系列:眺望》(Lot 53)是其「天空」系列中的代表作。兩位帶著墨鏡分別穿著紅衣與白衣的男子迎風而立佔據畫面核心位置,人物面部陰影部分藝術家用了紅藍黑對比強烈的顏色以及急促糾纏得線條表現,矛盾卻又互為融合;向後飛散的頭髮、肩部、肘部向後流淌的線條為藝術家標誌性的反向用筆,極為貼切的表現了風帶來的速度感;而分開站立的雙腿幫助人物在風中穩固自己,下垂的雙臂卻流淌出一種不受主觀意識支配的放空感。畫面左下角三角構圖的亂草部分平衡了這種大風中的不穩定感,大面積烏雲似的雜草與背景中詩意的藍天白雲形成極大反差;而看似瘋狂卻落筆準確的線條加劇了這種急迫的不穩定,中部的藍色綠色又在一片大面積的黑色中增加了不確定感。 2004年的曾梵志已經在北京住了十年,中國域彼時剛剛經歷了非典(SARS)的侵襲,而國家GDP依然保持著極為高速的成長。追求資本與經濟增長的同時,政府始終強調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以區別於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落後窮困的固有陳見。紅與白對立的兩面在歷史的大江大海前如何前行,藝術家在充滿光明的畫幅中亦透露著自己感知的隱憂。如果說《面具》系列有對過去歷史和價值觀的反抗,並且將商業社會中國的現狀、現實的價值觀及都市人之間微妙而冷峻的關係,以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現;曾梵志的「天空」系列則是回憶在歷史性現在中的重組,他將許多不相關的事物放大,並使之發生在具有荒誕感的時間點裡,比如《眺望》中勁如激流的風。 說它表達了不安和焦慮,期盼光明或希望都將流於表面,畫面表達的時間使時間具體化,他自始至終都在用他極為敏感又智慧的洞察力感知著這個時代發生的一切。在飛速發展社會下各種歷史性事件、人的變化都是他感知的部分,因此他的作品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正如從某一個時間點到下一個時間點,他的理解並非是時間軸的遷移或物質世界的變化,它是更宏觀的歷史過程投射在個體的某個瞬間所感知的喜怒哀樂,抑或是無常。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