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鐘泗賓在廈門美術學院學習中國水墨畫,後來在新華上海美術學院接觸西方藝術。1946年移民新加坡。1963年,倫敦雷德芬畫廊舉辦了兩位亞洲藝術家展覽:鐘泗賓和趙無極。其抽象作品反映了他對中國書法和自然哲學的偏好。
《太初》(Lot 108)創作於1963年,畫面呈現的景觀並沒有地平線。深藍色的天空背景映襯著下方大海的美好氛圍,左側攪動的黑色可能是不斷上漲的波濤,或者凸出來的宏偉峭壁。充滿離心力的細節表現出動態,營造出一股強大的力量。快速鋪陳的顏料和筆觸令人聯想起中國書法。《太初》仿佛是一次情感的旅程,讓生命的脈動和節奏在大自然的力量中盡情釋放。《朱紅色的抽象》(Lot 107)中強勁的大片黑色和紅色在橘色背景中展現出鐘泗賓風景畫的獨有特色。然而,太陽的金色光圈在畫面中央懸垂於大地和火紅的天空之間。鐘氏採用了界定的形狀,這或可解讀成遠處的山峰;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山水畫卷軸中的散點透視。此外,它們還呈現出原始符號的形式,彷彿是中國的象形文字。博學的鐘泗賓經常借鑒這些嵌入式的符號來展示其中國及東南亞背景,為擁有精湛美學的作品賦予更深層次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