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ed media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 顯示更多
羅納德.文圖拉

聖壇; 及三點鐘的習慣

細節
羅納德.文圖拉
聖壇; 及三點鐘的習慣
油彩 畫布;及玻璃纖維 樹脂 油漆
2010年作
藝術家簽名
來源
歐洲 私人收藏
出版
Damiani Editore, Realities - Ronald Ventura, Bologna , Italy, 2011 (illustrated, pp. 142 - 143 and on back cover).
展覽
Milan, Italy, Primo Marella Gallery, Ronald Ventura - Fragmented Channels , 20 June - 15 September 2010
注意事項
This Lot has been sourced from overseas. When auctioned, such property will remain under “bond” with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being deferred unless and until the property is brought into free circulation in the PRC. Prospective buyers are reminded that after paying for such lots in full and cleared funds, if they wish to import the lots into the PRC, they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and will have to pay the applicable import customs duties and taxes. The rates of import customs duty and tax are based on the value of the goods and the relevant customs regul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in force at the time of import.

拍品專文

在過去六年來,羅納德.文圖拉已成為亞洲當代藝術界具代表性的人物。2008 年於國際間首次嶄露頭角,文圖拉利用顯著天賦與藝術家特質,迅速地擴展他的視覺觸角,創作出一件件獨特又迷人的畫作。來自一個充滿神話、故事性與宗教色彩的菲律賓,文圖拉的靈感來自於各種的當地元素,並與世界各地的視覺美學作結合。他總是在探索人類生存中的種種“假設”時刻:那種在現實中意想不到的交叉點,與它散發出的難以捉摸、充滿著懸疑魔幻的特質。他的知名作品如《動物園管理員》以及《中斷的迷途》,都將日常人性、夢幻的意像與驚喜的元素並置。文圖拉利用畫筆的生命力,勾勒出一幅幅嘔心瀝血的藝術品,而這些作品總是能與我們的想像力翩翩起舞,合而為一支優雅的舞蹈。 自2010 年開始,文圖拉對於電視頻道的概念極為著迷,開始探索電視如何將意料之外的世界帶進我們的客廳和平淡日常生活中。在60 年代末和70 年代電視於中產階級生活中普及,首先是黑白、隨後色彩加入,移動式圖像所產生的日常視覺刺激逐漸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不久後,電視主持人和新聞主播也開始被賦予如政治人物和電影明星般的名人光環。曾經只能透過廣播來與聽眾互動的歌手和音樂家,開始有了一個新的展秀平臺,每次的電視曝光都可以帶來上千張唱片的銷售量。電視時代的來臨也造就了一個新的偶像世代。電視同時帶來了歡笑與悲傷:高潮迭起的肥皂劇、具娛樂性的綜藝節目、令人血脈噴張的運動項目、以及新聞報導中殘酷的現實。扣人心弦和重大國際事件開始透過電視呈現現場轉播,阿波羅8 號的發射、尼爾.阿姆斯壯於月球上行走的壯舉、1964 年于日本東京首次跨越太平洋轉播的奧運會。這些媒體現象滲透社會的各個層面,甚至連亞洲一些極度貧困的家庭也省吃儉用,僅為了能夠購買一部公用的電視機,進而能享受與全球同步的精神性連結。通過電視,新的生活模式被帶入了人類生活中,我們開始勇於作夢並夢想著能夠進一步提升在社會上的存在感。文圖拉創作了一系列與此論述相關的作 品,例如《啟示錄頻道》以及《彩虹拳頭》,甚至用這個主題規劃了一個名為《零碎的頻道》的展覽。此展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為這是文圖拉在歐洲的首次展出。 在《零碎的頻道》展覽中被藝評視為最傑出作品的《聖壇》(Lot 9),背景取自於一個看似中產階級菲律賓家庭的客廳。所呈現搖晃不穩的桌子、居家用具、壁掛式十字架、和廉價的婚紗照皆是菲律賓較不富裕的社會階層裡,辨識度極高的對象。精確的描繪出每個視覺物件的細節,常出現於社會現實主義畫作的蚊香圈在這裡被文圖拉作為慣用的圖像,刻劃出勞動階級的基本狀況。這感人的畫面呈現出一個簡樸的家,卻因為房子主人的細心整理而顯得舒適。但整個平和畫面卻被放置於詭異位置、發出鮮豔SMPTE 測試色的電視機所干擾,這種測試色對於成長於70 年代和80 年代的人來說應該不陌生,當看得正入迷的電視節目信號變差時,或是電視臺在執行信號測試與預定的播放節目于淩晨結束後,這些測試色都會出現在電視銀幕上。取代了理當是每個菲律賓天主教家中視覺中心的十字架,電視機成為居家空間的焦點,而承托著電視的桌子也成為了一座“聖壇”。因為被供奉著,它取代了家中擺放的神像,甚至取代了應該是延續整個家族核心身份的懷舊婚紗照。這不尋常的擺設描繪了作為電子入侵者的電視,如何闖入我們的日常習慣中,並改變了我們舒適的生活環境,而這一切從文圖拉用低調深褐色與電視機的豔彩中,傳統社會與現代化形成強烈的對比。 姑且不論其中的隱喻涵義,文圖拉的繪畫技巧是無可比擬的。整個畫面結構有著歐洲早期繪畫大師的風範,散發強烈的寧靜美,同時喚起對現代人性的反思。法蘭德斯靜物畫雖然充滿了葡萄、乳酪、葡萄酒、肉類,也經常出現被咬過的桃子或匆忙放下的刀,用來表示不久之前剛出現於該畫面中的人類的存在。同樣的,觀者也意識到文圖拉的客廳也有著近期居住者的蹤跡,雖然居住者是缺席的,在觀者潛意識中他們的存在感依舊。從牆壁上的婚紗照可推斷出一對年輕夫婦雖出身卑微,卻仍齊心協力打造希望和夢想的生活。但他們對於宗教和婚姻的忠誠似乎已被彩色電視機所篡奪。然而在同一時間,婚禮的照片也成為了鏡面反射出於圖畫框架外的觀者,這種類似維拉斯奎茲的創作模式反映且反轉了觀者視線,正在看著此藝術品的人瞭解到自身的存在,並也查覺到剛離開了畫面的藝術 家文圖拉的存在。 然而電視機干擾性的存在導致我們不得不探討何者為真、何者為實: 明亮、五顏六色的銀幕,或者是那安靜褐色的背景。我們也開始想像當預定的節目重新出現於螢幕上,並開始與文圖拉所精心架設的現實層面進行互動與交互,會為整個畫面帶來怎樣的變化?整個場景徘徊在解構和面臨崩潰的邊緣。這種緊張感僅能在電視機切換回正常的節目播放,而不是停留在凝結的片刻方能解除。這個令人不安的等待與其中緊繃與沉重的感受都被文圖拉巧妙地呈現出來。 除了具有大師風範,文圖拉更是位傑出的綜合媒材創作者,善於結合雕塑創作出多元的作品。《3 點鐘的習慣》是一個描繪角色和情節的詼諧逆轉的作品。一同共同觀賞電視節目的家庭被輸送到電視螢幕內。而這種觀者變成被觀者的主題時常出現于文圖拉的各類型創作中。此外,作品的名稱《3 點鐘的習慣》更蘊含了更深一層的意義,意指著人們的生活圍繞著喜歡的電視節目打轉,因此我們的存在則悄悄的開始被媒體所掌控:我們渴望不斷的被娛樂,如果沒有視覺腎上腺素的刺激則感到虛脫無力。 藝術家將《聖壇》與《3 點鐘的習慣》兩件畫作設計為相互輔助與對比的一組作品,可用來探討城市居家生活被現代化干擾,以及受到保護的家庭安全港卻受到混亂的外面世界侵入等的各種議題。這種自我保護的空間受到外部因素之影響的創作思維,源自于文圖拉 在2010 年創作這些作品時所體驗到的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同時也探討被過度激烈與迅速地國際化後,菲律賓的常民生活的狀態。文圖拉的作品卻也因此魅力四射、俗氣、具侵入性,並同時能夠帶來肯定感。眼前的電視螢幕,與腐敗的全球社會僅一步之遙,通過玻璃面板的過濾,決定權掌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上。__

更多來自 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