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丁衍庸
穿黃色外套的女人
油彩 畫布
1969年作
款識:Y.Y.T'ING 26/8.69 (右下)
來源
現藏者於1960年代末得自藝術家本人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丁衍庸一生的創作,不拘成法,踏破了東西藝術的藩籬,兼擅水墨及油畫,畢生提倡反映時代精神的新藝術型態,並積極投身藝術教育為職志,在二十世紀華人美術現代化的進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次夜拍中《穿綠色外套的女坐像》(Lot 51)及《穿黃色外套的女人》(Lot 52)兩幅精湛的油畫,正訴說著丁衍庸在東西繪畫源流間的深度探索與其令人傾心的藝術成就。 丁衍庸出生於二十世紀初年,那時的中國,剛剛由千年相承的君主封建邁向了民主,而民國的初始更是個西風東漸的年代,一波又一波破舊立新的思潮,在社會上不斷掀起,深入文學、藝術、教育等多方面向。成長在如此特殊的時代背景,似乎也成就了一股推波助瀾的無形力量,默默牽引著林風眠、徐悲鴻、吳大羽、等這一輩藝術家,為中國現代美術未來絢爛的發展,埋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伏筆。藝術家們當時在政府「勤工儉學」的支持下,紛紛在1920年代踏上了法國或日本,求知若渴地大量汲取西方現代主義的養分。然而,在異地求學的經驗與西方繪畫前衛發展所帶來的衝擊,反讓他們回首追溯中國美學傳統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去思考、融貫、廣納東西方之長,創造出的現代藝術語彙。 珍罕油畫肖像流露深厚師徒情誼 《穿綠色外套的女坐像》及《穿黃色外套的女人》這兩幅罕見的油畫肖像來自美國西岸,珍藏於馬玉冰女士府上四十餘載。是她與夫婿自香港移民至美國前,由恩師丁衍庸熱情相贈的作品(圖1)。馬女士於在1968年進入香港中文大學,適逢丁衍庸1949年遷居香港後,於該校藝術系執教的期間;在校授課之餘,他另也接納指導私人學生。在這個因緣際會下,馬女士偕同弟弟在丁衍庸的私塾畫室中,學習中國水墨及金石治印,達兩年半之久。馬女士回憶起那段學畫的日子,對於丁衍庸待門下學生既隨和又真摯的性格,感念至深。1969年,藝術家特在她計畫搬往美國的前一年,為她畫了這兩幅肖像,贈予作為遠行的紀念,流露出師徒間深厚的情誼(圖2)。 筆墨縱恣色彩奔放不羈 丁衍庸的油畫創作,在數量上遠比不過水墨來得多,然而在質的表現上,卻絲毫不遜色,其油畫展現出的氣勢或技法表現,甚至蘊釀出更為驚為天人的視覺力量。藝術家在少年時即獲廣東省政府保送前往日本求學,1921年考入了極負盛名的東京美術學校,於和田英作教授嚴謹的學院派訓練之下,研習西洋繪畫,奠定下丁衍庸對於西畫理論與技法紮實的理解與功力。「外光派」是主導著當時學院的主要畫風,傾向於歐洲浪漫主義及象徵主義的風格,丁衍庸卻而在野獸派(圖3)自由奔放的色彩與線條裡,找到了一個更貼近自己的藝術表達。 學者高美慶(前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即曾指出,丁衍庸在甚早就確立了藝術發展的志向,創作鮮明地捨棄寫實的路向,著重於「專攻線條之功夫」。作品《穿綠色外套的女坐像》及《穿黃色外套的女人》裡,不難窺見丁衍庸與馬蒂斯相互媲美的流暢線條與大膽用色(圖4)。西方繪畫中的色彩,是中國美學傳統裡自宋代文人畫以降即被擱置一旁的元素,丁衍庸的油畫正以敏銳豐富的色感,驚倒眾人,恣意地發揮色彩間無限對話的可能性,釋放出強大的視覺力量。 「(丁衍庸)愛用絢爛鮮豔的色調,但絢爛而不刺激,鮮艷而不庸俗,卻是富於明快的感激。」 藝評倪貽德 融匯東西遊戲古今 倘若將色彩所營造出的視覺衝擊給抽離開來,觀者則可清晰看見畫中無拘無束的線條演繹,展現出丁衍庸高度靈活的運筆技巧。時而濃重、時而娟細的筆勢,在秀拙相生之間,不僅為兩幅作品注入了蓬勃的生氣,同時並在肖像中逸散出東方女子特有的氣質。談起丁衍庸奔放的筆觸,自得灑脫的風格,不得不提到八大山人以及石濤。1929年起,丁衍庸開始蒐藏中國古物書畫,其中包括了許多八大山人及石濤的繪畫(圖5),也開啟了他融貫中西藝術的創作之路。從這兩位大師的水墨畫,他在傳統裡、大膽突破的創作精神。丁衍庸在《穿綠色外套的女坐像》及《穿黃色外套的女人》裡,正體現了石濤所倡「寫畫凡未落筆,先以神會」的思維,崇尚主觀,超越了追求物象真實的描寫,力圖在肖像畫裡寫意境、傳精神。 《穿綠色外套的女坐像》中,前身的衣紋正如滔滔白浪一般,滾滾不絕地在綠色外套的衣緣邊上,翻動著觀者的視覺,淋漓盡致的筆法,流暢而,不受東西所學的任何古法束縛,在精神上獲得全然釋放,與八大與石濤(圖6)如出一轍。在丁衍庸筆法迅捷地勾勒下,眼神與肢體間,傳神地將馬女士優雅寧靜的氣質與精神完全表達了出來,豪放筆勢中卻蘊藉著靜穆的氣息,線條的動態,巧妙地襯托出主體內在的嫻靜之美。 丁衍庸在《穿黃色外套的女人》的雙頰處理上,則讓人憶想起了傳統的仕女圖(圖7),施以粉紅玫瑰色,淺淡地渲染開來,搭配著纖長的柳眉與鳳眼,為主導著畫面整體的鮮黃色塊,復之以大膽的紅綠對比間,增添了一份柔性的和諧感。在此,他成功地捕捉了馬女士雖身為時代新女性,卻未失中國傳統女子溫文婉約的特質,如此獨特的和諧共存,在丁衍庸筆下,毫不費力地精準表達出來,成為了融匯東西、貫通古今的絕佳精神寫照。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高美慶對於丁衍庸的藝術成就,坐出了這樣的總結:「遨遊於上下數千年的中國藝術古道,自由地汲取豐富的靈感,將中國藝術的精粹和神韻,注入西方藝術的媒介中。」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夜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