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ZUO SHIRAGA (1924-2008)
Christie’s guarantee of a minimum price has been f… 顯示更多
白髪一雄

海炎

細節
白髪一雄
海炎
油彩 畫布

1999年作

款識:白髪99 (中下);Kaien Kazuo Shiraga 24 Feb 1999 海炎 白髪一雄 平成十一年二十四日 (畫背)
來源
亞洲 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2001年《白髪一雄油畫及水彩畫》展覽圖錄 Annely Juda Fine Art 倫敦 英國 2009年《白髮一雄展:格鬥中產生的繪畫》安曇野市豊科近代美術館 豊科町日本 (第366圖) 2009年《白髮一雄》浅野泰子編 國立新美術館 東京 日本
展覽
2001年9月20日-10月20日「白髪一雄油畫及水彩畫」Annely Juda Fine Art 倫敦 英國
注意事項
Christie’s guarantee of a minimum price has been fully financed through third parties.
拍場告示
As no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Lot 53 is subject to a minimum price guarantee that has been financed by a third party who is bidding on this lot and may receive a financing fee from Christie's. Please see the Important Notices in the sale catalogue for full details.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白髪一雄出生於1924年,是「具體」最著名的成員之一,他先在京都市繪畫専門學校就讀,主修日本畫,後來進入大阪市立美術研習油畫,對日本傳統繪畫有深入的瞭解。他與金山明 (1924-2006) 以及村上三郎於1952年成立「0會」,並於1955年率領整個「0會」加入「具體」。白髪一雄最膾炙人口的繪畫方式就是「用腳作畫」,他認為用手作畫不但會過度控制,也會不自覺地展現繪畫的積習,因此他改用腳來作畫。為了實踐減少人為操控的「具體」創作理念,他將畫布平舖在地板上後,將油彩鋪在畫布上後用一長棍滾動推勻,接著拉著一條從天花板垂掛的繩索,以赤腳滑行創造出不同圖樣。一直到70多歲,白髪一雄仍然執持這種創作方式。這種創作理念呼應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行動繪畫」或「姿態繪畫」的觀念。 深度湛藍 烈之海炎 雖然白髮一雄的行動繪畫最初是五十年代歷史洪流中的產物,卻也是他一輩子藝術生涯的執念。從四十年代末的如立體主義般的半抽象塊面切割(Fig. 1),歷經五十年代初完全捨棄形體、細碎線條過渡到粗獷筆觸(Fig. 2),到1956年實驗性質強、完全注重觀念的行為藝術(Fig. 3),白髮一雄終於在最基本的繪畫元素「顏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語彙。他曾說:「自1956年開始,我不再過於執著於行動藝術家的身分。我覺得繪畫有一點構圖也不錯,所以開始使用顏色。在我開始擁抱顏色後,逐漸喜歡上各式各樣的色彩,發現這樣的作品畫面本身亦可蘊含不同的藝術哲思,也更容易被人們理解。」 約略從1958年到1961年,白髮一雄「用腳作畫」完成的作品多以艷紅、火磚紅、印度紅、栗色、土赭、沙棕等大地色以及黑白為主調(Fig. 4),尺寸也相當碩大,呼應創作者與地板間的互動特質。接著開始出現海藍、藍紫、草綠甚至是粉紅等輕快柔和的色調。如此的用色轉變也代表藝術家在創作時,開始有計劃地執行腦海中若有似無的圖象,逐漸脫離完全的即興創作。白髮一雄自己曾表示,從這個時期開始他作畫的原則是六成的身體直覺,剩下四成則會看一下已完成之部分後,再思索下一步該如何進行。 創作於1999年的《海炎》 (Lot 53),是白髮一雄的晚期作品中相當成熟且具氣勢的作品,畫布上的湛藍顏色清澈如海水、墨黑剛勁有力、朱紅則是畫龍點睛之筆。海炎在日文中原意為「大海的深度」,與天之蒼穹相比,海又更無止盡、深邃且神祕。在將近兩公尺高的畫布上,畫布由邊角留白處層層過度至透淨的水藍,再幻化成帶紫的深藍,最後扎實的黑霸氣地盤據中央,創造一無止盡的深淵,不僅將觀者深深吸入,更使畫面產生凹陷的立體感。幾筆恰到好處的紅色點與線埋伏在黑暗中,像深海火山爆發的岩漿,帶來水火同源的戲劇張力。如此精密的色彩考量,不僅增加畫面的空間深度,也絕對給予白髮一雄作品除了「用腳作畫」外的藝術價值與吸引力。 有意識與無意識之間 白髮一雄的行動繪畫之所如此吸引人,除了畫面本身的張力與質感外,就是隱含在畫面背後「二元對立」的概念。在創作過程中,藝術家長期受到兩股不同的力量拉扯──油彩與用來作畫的腳、身軀與物質媒材(具體畫派認為藝術家不是改變物質,而是將意涵注入到物質中) 、眼與心,最終回到有意識與無意識間的拉扯。 自二十世紀以降,超現實主義首次用佛洛伊德心理學闡釋藝術,探討人類潛意識的形成與發展。他們對心理與身體間互動的興趣,後來演變成一種自發性的寫作與繪畫的技巧「自動性繪畫」。「自動性」在心理學中的詮釋是「無意識的動作」,專指不經自我意識支配的行為如呼吸、吃飯時張嘴與上階梯時腳步舉起等。法國藝術家阿爾普就將創作過程視為一不經思索的自然動作,他將大小不一的藍與白剪紙方塊從空中灑下,自然落在畫布上排列組合就是一件完成的作品,完全屏除人為操縱的因素(Fig. 5)。透過將無意識的動作與藝術自動性相結合,藝術家能不受素材間的性質約束,以創造作用為主,希望從創造的技術過程中,解放心靈與思緒,以強調「無意識的自動作用」之重要性。 在白髮一雄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的腳、身軀與心是無意識的載體,呈現直覺、隨興與心之所向,它們如一股強勁力道、嘶吼著想衝破畫框的限制。油彩、物質與眼三者合一成為有意識的總和,它們替畫面構圖建構一個規範,將想衝破畫框的能量拉回來,制衡它本能性的狂野。如果無意識帶來畫面上的線條迴路,引導觀者的視線、產生循環的動能態勢,有意識就是有菱有角的畫布,利用古典繪畫善用幾何形狀相疊以產生動感的傳統,用長方形困住弧形的構圖,給予畫面內蘊、蠢蠢欲動的能量(Fig. 6)。 這兩個相互拉扯的元素是行動繪畫的關鍵,在相對抗的基礎上達到平衡。不管創作的行為多麼狂暴、媒材多麼新穎、用色再如何多樣,這個平衡一旦消失,剩下的不過是充滿混亂且缺乏緊湊力度的油彩爆發。《海炎》畫面上兩道粗獷的黑色直立大筆,剛健如整體構圖之骨幹,反應白髮一雄對畫面安排的考量;然而此骨幹卻又蘊含彎曲的轉折與蜿蜒的色彩漸層軌跡,這則是用腳作為畫筆所產生的細膩變化。與其說白髮一雄有縝密的構圖計畫,思想與身體的調和妥協,不僅需要純熟掌握畫面的能力與複雜的精神理智超作,更是展現藝術家天賦、眼光與直覺的最佳表現。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