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曾梵 志自2002年起,開始創作的標誌性「亂筆」系列, 是繼「面具」、「醫院」及「肉」後,在個人藝術風格上 的又一突破。亂筆系列的獨特之處,在於畫家透過其急速 糾纏的筆觸,以表現在移居北京這座浮躁的大城市之十載 間,在快速生活節奏下所產生的藝術風格,既矛盾混沌, 亦激情澎湃。
曾梵 志從2004年起創作了一系列以「亂筆」風格的偉人 頭像為主題的作品,以馬克思、斯大林、列寧、毛澤東、 羅馬教皇等政治宗教偉人為主,而安迪沃荷是曾梵志畫的 唯一藝術家。其實早在90年代曾梵志還在創作其「面具」 系列時,沃荷就已經以面具中心人物出現若干次。這位西 方波普藝術大師對曾梵志的影響極大,他的名人肖像將波 普藝術推至高潮,定義了60年代的社會和美學思潮。
《安迪沃荷肖像》(Lot 174)中,這位「深深地膚淺」的 波普藝術大師,直面觀者,露出自信又帶有挑釁的眼神。 即使是在重重線網的包圍下, 仍然無法掩蓋那銳利的雙 眼,是畫家對個人藝術造詣超自信的表現。畫中人在一層 雜亂但富有動感的線條覆蓋下, 更顯一種安然自若的感 覺。顏色隨著筆觸的律動而呈現出變化,黑洞般深邃的背 景與安迪標誌性的白髮相互交融,畫面的線條與沃荷的髮 絲亦連為一體,彷如靈感一同帶動起觀者活躍的思維。曾 梵 志以獨特的藝術語彙,通過描繪安迪‧沃荷這位孤高且 我行我素的藝壇人物, 表達了藝術家的自信與從容的態 度,同時亦透露了其心懷成為重要藝術家的雄心。
曾梵 志從2004年起創作了一系列以「亂筆」風格的偉人 頭像為主題的作品,以馬克思、斯大林、列寧、毛澤東、 羅馬教皇等政治宗教偉人為主,而安迪沃荷是曾梵志畫的 唯一藝術家。其實早在90年代曾梵志還在創作其「面具」 系列時,沃荷就已經以面具中心人物出現若干次。這位西 方波普藝術大師對曾梵志的影響極大,他的名人肖像將波 普藝術推至高潮,定義了60年代的社會和美學思潮。
《安迪沃荷肖像》(Lot 174)中,這位「深深地膚淺」的 波普藝術大師,直面觀者,露出自信又帶有挑釁的眼神。 即使是在重重線網的包圍下, 仍然無法掩蓋那銳利的雙 眼,是畫家對個人藝術造詣超自信的表現。畫中人在一層 雜亂但富有動感的線條覆蓋下, 更顯一種安然自若的感 覺。顏色隨著筆觸的律動而呈現出變化,黑洞般深邃的背 景與安迪標誌性的白髮相互交融,畫面的線條與沃荷的髮 絲亦連為一體,彷如靈感一同帶動起觀者活躍的思維。曾 梵 志以獨特的藝術語彙,通過描繪安迪‧沃荷這位孤高且 我行我素的藝壇人物, 表達了藝術家的自信與從容的態 度,同時亦透露了其心懷成為重要藝術家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