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生於果亞的法蘭西斯.紐頓.蘇扎是進步藝術家組織的創會成員,亦是其中最突出及受爭議的一位。差不多被所有他報讀的學院驅逐出校,蘇扎是印度現代藝術大師之中的壞孩子。在1949年,在他於孟買舉行的展覽受到政府審查及警察查封之後,他是組織內第一個離開印度遠赴歐洲的藝術家。在倫敦北部差不多居住了20年之後,蘇扎再次移民到美國。在此之後是一段對蘇扎來說十分愉快的時期,他的作品變得更為抽象,充滿通常直接由油彩管噴射出來的奪目耀眼、明亮色彩。繪於1975年的這幅作品,即有着這代表性的樂觀時期的特色。
他的藝術家同濟雅迪舒.斯瓦米拿敦就曾形容蘇扎是一個「城市風景與宗教主題的畫家。後者他充滿對未來的擔憂,前者他卻就有着獨有的、大膽奔放的情感。蘇扎的城市風景畫,是一個撲朔迷離世界的混沌形象。」(J. 斯瓦米拿敦,〈蘇扎展〉,《當代藝術 40》,1995年3月,31頁)
受到他周遭環境而啟發的風景畫,無疑是他作品之中的奠基石,此作興許是在片刻對印度次大陸莫臥兒建築風格的懷古之情啟發下而成。在藍色的夜空下,是泰姬陵等象徵性的建築物中,最為人所認識的白色拱頂與纖幼的宣禮塔,它們如在如前景茂密的綠樹一樣隔風飄揚。與五六十年代充斥着悲觀情緒的陰沉宗教風景不同,此作的五彩斑爛,突破線條框架,使得作品彷彿有着璀璨愉悅的躍動。
他的藝術家同濟雅迪舒.斯瓦米拿敦就曾形容蘇扎是一個「城市風景與宗教主題的畫家。後者他充滿對未來的擔憂,前者他卻就有着獨有的、大膽奔放的情感。蘇扎的城市風景畫,是一個撲朔迷離世界的混沌形象。」(J. 斯瓦米拿敦,〈蘇扎展〉,《當代藝術 40》,1995年3月,31頁)
受到他周遭環境而啟發的風景畫,無疑是他作品之中的奠基石,此作興許是在片刻對印度次大陸莫臥兒建築風格的懷古之情啟發下而成。在藍色的夜空下,是泰姬陵等象徵性的建築物中,最為人所認識的白色拱頂與纖幼的宣禮塔,它們如在如前景茂密的綠樹一樣隔風飄揚。與五六十年代充斥着悲觀情緒的陰沉宗教風景不同,此作的五彩斑爛,突破線條框架,使得作品彷彿有着璀璨愉悅的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