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朱德群
朱德群 (法國/中國,1920-2014)
隱藏的生命
油彩 畫布
64.8 x 80.7 cm. (25 1/2 x 31 1/2 in.)
1992年作
款識:朱德群 CHU TEH-CHUN '92 (右下) ; 朱德群 CHU TEH-CHUN VIE CACHÉE 1992 (畫背)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此作品已經日內瓦朱德群基金會鑑定
出版
2005年《印象經典IX 朱德群》印象畫廊 台北 台灣 (圖版,第63頁)
2007年《大象無形 朱德群展》上野之森美術館 台灣馨昌股份有限公司 東京 日本 (圖版,第251頁)
展覽
2007年6月23日-7月10日「朱德群個展」上野之森美術館 東京 日本

榮譽呈獻

Jessica Hsu
Jessica Hsu

拍品專文

朱德群的作品總是能捕捉到現實中的萬般變化。不論是筆劃間的碰撞,還是光與影之對比,都將西方媒材與中國傳統山水畫融會貫通,描繪宇宙之浩瀚無垠。朱德群的作品實為其靈魂的寫照,那動態揚揚的筆法、深淺濃淡的跳躍,和富有韻律的色彩都呈現出藝術家的真切情感。心與手合為一體,把握住短暫的一瞬,朱德群讓觀者用視覺遊走於萬變宇宙間。他在法國的經歷與其根深蒂固的傳統水墨功底使他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視覺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感興。

《強大的力量》(拍品編號404)是其2003年的佳作,朱德群的後期作品用色更為變幻多元,可見他對顏色與光線的純熟掌控。畫幅中央的鮮黃色與周圍的深湛黑與藍色形成強烈對比,如同猛烈的大爆炸。而底部的亮黃色是構圖的光源,照亮整個空間,賦予活力。此對比顏色的運用令人想起法蘭提塞克‧庫普卡的作品,庫普卡從科學和宗教的角度分析研究顏色的本質,通過精心佈局的色彩引起觀者的情感,令觀者進入超自然境界。《強大的力量》中,黃色與藍色的對比,營造出相類的視覺與心理情感,引領觀者感受朱德群作畫時的熱烈情感,一同探索大自然莫測風雲間的韻律。

此畫筆觸也流露出其猶勁的力量。背景飛濺的色彩與前景中細膩的點、線、塊相映成趣,富有生氣的線條不僅帶動節奏川流,更與中國書法一脈相承,朱德群似乎在書寫,而非繪畫。彎曲回轉的筆法彰顯其由內而發的東方氣概,對筆墨控制的自如灑脫,蘊藏了無限靈感與自由精神。

《第419號》(拍品編號405)既有巴洛克藝術那富有戲劇張力的用色手法,也有中國書畫豐富多變的筆法。這副作品中的畫面構造的空間充滿動力,集聚中西方傳統繪畫精粹。

朱德群於1969年在阿姆斯特丹藝術博物館參觀了林布蘭三百年回顧展,對他進入抽象藝術領域給予了很大啟發。隨後其畫作中不難見到巴洛克風格的光線運用。在《第419號》中,明亮的黃色、熾熱的橙色,還有一點點白色與淡藍,構成光輝的對角線,與深棕色背景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富感染力的光暗運用讓人想起林布蘭的著名畫作《暴風雨下的風景》,該畫以類似的深色背景襯托出閃電效果,彰顯大自然的巨大力量。朱德群則以非具象的顏色塊營造出同效果的一刻,讓觀者沉浸於畫面的力量,感受色彩帶來的情懷。《第419號》中色彩與光線的運用固然不乏西方傳統,但當中更是蘊藏了中國文化之素養。其筆法精妙多變,便是來自國畫的細膩技巧,橫豎筆勢也是傳統上喜用的視角。相類構圖可見於南宋畫家馬遠的《踏歌圖軸》,當中的懸崖峭壁與《第419號》背景的棕色縱向筆跡頗有相似之意。而細膩動人的松樹則與朱德群畫中鮮艷的顏色塊遙相呼應。

《第419號》為1971年的作品,是朱德群進一步結合東西方視覺語言的重要時期。他以西方油畫技法呈現質感,透過顏色營造光感,又加入中國水墨之靈活流暢,在筆勢的方向和厚度間呈現富有韻律的動態,啟發觀者之聯想。

藍色是朱德群所喜的顏色,他曾把寶石般的藍視作其精神顏色。《隱藏的生命》(拍品編號406)是1990年代初的作品,當時朱德群經常以不同的藍色構造出富有韻律的抽象畫作。掌握著不同調子的藍色,從最深的午夜藍到淺淡的天空藍,都在朱德群的筆下形成一片和諧詩意的空間,讓觀者得以欣賞作品中流露的中國哲人態度。

中國畫中常用藍色。自唐代起,人們便開始從不同的礦物質提取藍色,作為當時單色水墨畫中的裝飾元素。到了宋代,畫家對藍色的運用更進一步,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中可見畫家通過不同調子的藍色而巧妙組成一幅生動的景致。藍色已不僅是填補空隙的裝飾性顏色,而是營造深度,為自然注入力量與活力的重要元素。由此,觀者幾乎可以從顏色聽到小溪涓涓,以及大自然的蓬勃力量。朱德群作品中的藍色更為抽象,淡藍與深湛的寶石藍相互碰撞,畫幅中央綴以點點白色和淺黃。跳躍的筆觸譜出節奏樂章,歡快愉悅。這看起來輕鬆自由的筆觸其實是經過藝術家細細思量,隨中國傳統水墨之意境精心鋪排而來的。

中國哲思與西方宗教和傳統哲學不同,其世界觀並非二元的。道家認為,人類和自然兩者密不可分,該思想影響人們視天人合一為最高精神成就。因此,中國山水一般不追求外貌上的形似,而是旨在以沁人心脾的詩情畫意與自然連接。在某種程度來說,中國水墨與抽象藝術之本質也有相通之處。傳統中國畫家並不執著於寫實記錄,而是著重呈現心中感興、不可見的意境之美。從王希孟的作品,到更近代的張大千的潑墨作品,筆觸之重疊、各種調子色彩的交織,不僅產生中國水墨特有的氛圍性視角,更營造出整幅的流暢感,讓觀者自由遊走於畫面各景,與大自然合一。朱德群在其藝術生涯一直追求西方油畫與中國水墨技法之結合,彰顯中國水墨內在的抽象性質。這個對比鮮明卻又和諧共處的視覺效果在國際上引起極大反響,也成為中國以至世界當代藝術史的重要一頁。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包括日本木刻版畫私人珍藏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