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ZHAO WUJI, FRANCE/CHINA, 1920-2013)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趙無極 (法國/中國,1920-2013)

05.04.63

細節
趙無極
趙無極 (法國/中國,1920-2013)
05.04.63
油彩 畫布
46 x 50 cm. (18 1/8 x 19 5/8 in.)
款識:無極ZAO (右下);ZAO WOU-Ki 5.4.63 50 x 46 (畫背)
來源
1965年 美國 達拉斯 摩根‧諾特收藏
美國 達拉斯 華特‧法爾女士收藏
上述收藏贈予前藏者
2012年11月24日 佳士得 香港 編號1
亞洲 私人收藏
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金會之出版庫,並將收錄於弗朗索瓦.馬凱及揚.亨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由趙無極基金會提供 )
出版
1978年 《趙無極》尚.雷瑪利著 佛朗索瓦.馬克 文獻研究 Hier et Demain Editions 巴黎 法國 及 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納 西班牙 (黑白圖版,第310圖,第286頁)
1979年《趙無極》尚.雷瑪利著 佛朗索瓦.馬克 文獻研究 Rizzoli 紐約 美國 (黑白圖版,第310圖,第286頁)
1986年《趙無極》尚.雷瑪利著 佛朗索瓦.馬克 文獻研究 Le Cercle d'Art 巴黎 法國 及 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隆納 西班牙 (圖版,第357圖,第329頁)

榮譽呈獻

Jessica Hsu
Jessica Hsu

拍品專文

「我大筆揮灑,有時用畫刀把顏料壓進畫布,像要使顏料能更穿透到空間中去,在紛亂的色彩和重重架疊的筆觸間,我從容自在,我還沒有發覺畫『空白』的高度困難,強烈的和喧囂的對我的吸引力遠過於靜默。征服空間成了我腦子裡日夜縈繞的問題,給我許多挑戰。」-摘自《趙無極自畫像》第135頁

揚.亨德根先生曾評價趙氏六十年代許多作品「顯示的與其說是一股旋風,不如說是作者在這種大氣團之間勢力較量之中的探索,這些氣團時而密集,時而鬆散,[ …… ] 表達的是心中那股潛在的強大張力。」《05.04.63》(拍品編號407)可謂其中崢嶸,彷彿重現蘇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雄奇磅礴。畫面張力由左下的橄欖綠、炭墨黑牽起,幻化成畫面中下的快筆、皴擦,有如一股從水面旋轉而上的暴風,蓄勢待發,頗有馬遠《踏歌圖軸》線條挺拔剛勁的氣概。藝術家主要以黑、白油彩的頓、按、鉤、勒,堆疊畫面中心的種種筆觸,時而剛勁、時而纖弱的純粹線條,落筆角度紛紜雜沓。把視線移到畫面中上方,我們看到猶如被旋風捲起的水嵐,飄渺幽幽,可見藝術家以油彩渲染出梁楷《柳溪卧笛圖》的自由空靈,以西方的媒材表達了東方曠遠的特殊藝術效果。

《05.04.63》的空間處理亦別具特色,乍看之下甚有「一河兩岸」意境。「一河兩岸」的構圖方式源於董源,前景往往是平坦細陂,高樹數株,或有亭台樓閣、清廟茅屋,中間是一片遼闊和平的水面,遠景是連綿不絕的土坡、山巒,構圖簡潔。藝術家承繼了中國傳統山水的組構,再而突破了董源《瀟湘圖卷》的「一河兩岸」,轉化成前景、遠景空靈,中間風起雲湧。這種空間輕重排列亦有見於約瑟夫.透納《風暴》:風暴中心的船隻為主要描繪對象,其所帶動畫面的緊湊感又漫延到海浪與天空,上下方的氣勢略為放鬆,畫面重心疏落有致。這種上下鬆弛而中間緊湊的構圖,上承趙無極五十年代的散點透視,然後為藝術家開拓七十年代以後的遼遠廣闊,不失為他探索「空間」的重要里程碑。

作品畫面右下與上方的奶白背景雖似空無,實潛藏細膩顏色變化。值得留意的是,《05.04.63》中心墨黑顏料之上的數下純白頓筆,提亮了作品的氣場,令畫面層層遞進而焦點分明,與威廉.牧杖《風暴》的光暗、空間組織平分秋色。如此一來,盡見趙無極對畫布上每一分色彩、每一寸空間的巧妙佈局,言有盡而意無窮。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包括日本木刻版畫私人珍藏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