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創作於2013 年,喬治.康多的《藍色肖像構圖》是豐富生動的藍色抽象人物的澎湃表現。康多筆下以黑色勾勒而成的肖像都是扭曲的形象,有著突出的牙齒與假笑著,深不見底的大口。濕潤的筆觸表現出有如觸電豎起的毛髮,畫面的橄欖色,為平板的身體加上了輪廓與陰影。半透明的藍紫色及藏青色填滿了背景,其中大片的鋼青色,遮蓋着人物的面容。與藝術家其他作品創作方式相近,《藍色肖像構圖》中支離破碎的面容,呼應了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作品,康多曾形容他的創作方法為「心理立體主義」,他解釋道:「畢加索同一時間以四個角度描繪小提琴,而我則對心理狀況作出同樣的描繪,四種不同的狀況亦可同時出現。正如你看到一架巴士裏面,當一個乘客為從電話中聽到的笑話而狂笑時,有人同時在睡覺、另一人則在哭泣,而我則把它們放在同一臉龐之上。」( 喬治.康多,引自S.謝非爾,〈我那時神志不清,快要死了〉,《衛報》,2014 年2月10 日) 。康多對傳統創作手法的懾人解構,不止於畢加索的現代主義思想,還包括弗蘭斯.哈爾斯豐富幽默的表現。這點在此作的歡快誇張的形象得以呈現。《藍色肖像構圖》是一幅歡快熱烈的肖像。
康多對傳統創作手法的懾人解構,不止於畢加索的現代主義思想,還包括弗蘭斯.哈爾斯豐富幽默的表現。這點在此作的詼諧誇張形象中得以呈現。《藍色肖像構圖》是一幅歡快熱烈的肖像,康多的創作思想中心,在一種對於連續圖像的信仰,這也包括了藝術家本身:「對我來說,唯一一個可以讓我感覺我與其他藝術家不同之處的方法,就是使每個藝術家都變成我。」( 喬治.康多,引自S. 謝非爾,〈我那時神志不清,快要死了〉,《衛報》,2014 年2 月10 日) 。透過將不同的視角融和,康多創作了新的藝術語彙,而《藍色肖像構圖》則建構了一個生動而有力的世界。
康多對傳統創作手法的懾人解構,不止於畢加索的現代主義思想,還包括弗蘭斯.哈爾斯豐富幽默的表現。這點在此作的詼諧誇張形象中得以呈現。《藍色肖像構圖》是一幅歡快熱烈的肖像,康多的創作思想中心,在一種對於連續圖像的信仰,這也包括了藝術家本身:「對我來說,唯一一個可以讓我感覺我與其他藝術家不同之處的方法,就是使每個藝術家都變成我。」( 喬治.康多,引自S. 謝非爾,〈我那時神志不清,快要死了〉,《衛報》,2014 年2 月10 日) 。透過將不同的視角融和,康多創作了新的藝術語彙,而《藍色肖像構圖》則建構了一個生動而有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