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自奈良美智1984年首次展覽,《It's a Little Wonderful House》,房屋則成為往後作品中持續出現的主題。《Home》作於2011 年,描繪具有萬花筒般迷人雙眼的孩童,頭頂一幢小房子,獨自一人與畫面背景隔離。這是奈良筆下經典的孩童,俏皮的吐出舌頭,可愛卻又隱帶叛逆狡猾,活潑而感性,那種情緒共鳴,有如讓觀者經歷了一場苦樂參半的旅程。
奈良美智成長於1960年代戰後日本,他迅速汲取西方媒體的影響,全然接納當時不斷蔓延擴張的流行文化,並在其過程中建立自己獨特的前衛美學。 藝評家、策展人Michael Darling 曾經說過,奈良美智這些辨認度極高的作 品「不是讓觀者陷入一種通俗劇般的毀滅感和陰鬱,就是想到一種無憂無慮的美好和喜樂。吊著我們感官和想像力的胃口,卻也同時讓我們對當代狀態 的錯綜複雜,增加了多一層理解。」(M. Darling,《奈良美智》,《Frieze》 雜誌,1997 年)。奈良美智的創作讓人聯想到美國藝術畫家,偉恩.第伯的糖果機系列,主題簡單明快,突出顏色和質感,又充滿強烈情感,讓孩提時的記憶一湧心頭。而奈良美智作品中不僅是對童年霎眼即逝善感情懷,他開始思索童年時期對我們個體塑造形成的影響:「我覺得孩提經驗不過是個催化劑。我的作品甚少汲取孩提時期那些自我直覺,而是更倚重跨越過去的日常體驗。」( 奈良美智,取自《Nobody's Fool》一文,夾錄在《奈良美智作品全集》,2011 年出版於舊金山,第42 頁)。
義大利藝術家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畫像的構圖中常對眼眸多所著墨,而奈良美智的《Home》中同樣也將眼睛做為焦點,帶領觀者停駐於畫孩童的雙眸,如奈良美智所說的,「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鏡子,而我以前都畫得太隨便了。」( 奈良美智,《奈良美智採訪》,《Asymptote Journal》雜誌, 2014 年) 在過去十餘年來,奈良美智更加注重對眼眸的處理,如在《Home》 中,邀請觀者踏入一個流光溢彩、斑駁陸離的萬花筒世界。不同於莫迪里安尼的畫像,奈良美智筆下的人物並非講明是男孩還是女孩,他畫的是孩童, 他們既有陽剛的一面也有溫柔的一面。《Home》中緋紅、金橙、鵝黃相輝映, 讓人想到了馬克.羅斯科的作品中深秋色彩,流露著哲學沉思與冥想的氛圍, 如奈良美智所說:「這是多層次、維度的顏料錯疊所創作的效果。那些層次 讓每個觀者都產生共鳴。我想,作品會促使你與自己心靈展開一場對話。」( 奈良美智,與《Artnews》的訪談,2017 年)。
奈良美智的畫作通常在無聲靜夜時完成,各種心緒情懷如同馬克.夏卡爾夢幻的馬戲團世界,夜幕籠罩下,馬戲團表演者齊聚一堂,各個大顯身手、 動作矯健絕奇,令人讚嘆不絕,而在此同時,也有湧上而來的怊悵若失。 《Home》中,孩童炯炯燃燒卻同時又淚水汪汪的雙眸,散發著一種感傷和惆悵,且刻畫著藝術家對生命脆弱的親身體認。《Home》作於2011年,日本福島遭遇芮氏9.0級大地震。「我們和福島之間的整區全部遭毀,滿目瘡痍;我所熟悉的景物全不在…這次巨災影響我至深,因為我認識的親友中也有人受難。這次自然劇變讓我沮喪不已,我情緒不穩定了好一段時間;但是後來我又目睹災區的受難民眾開始振作,重整旗鼓恢復生活。」( 奈良美智,與《Ocula》雜誌訪談,2016 年)。此次可怕的震災讓奈良鬱鬱寡歡,決定在母校擔任駐校藝術家,重燃創意星火,默默創作,成為希望的負載者,同時也帶來了自我重生與心靈庇護。
當奈良美智站在自己的作品面前,彷彿正展開一場前往外太空的孤獨長旅。 「在這個畫筆下的異想世界,我的太空船可以隨心所欲到處遊歷,甚至到宇 宙邊際。」( 取自《Nobody’s Fool》一文,夾錄在《奈良美智作品全集》, 2011 年出版於舊金山,第44 頁) 而在《Home》中,這艘孤單的小太空船不再流浪於漆黑空無中,它在虹彩燦爛的銀河中閃爍著,最終會停靠回家。
奈良美智成長於1960年代戰後日本,他迅速汲取西方媒體的影響,全然接納當時不斷蔓延擴張的流行文化,並在其過程中建立自己獨特的前衛美學。 藝評家、策展人Michael Darling 曾經說過,奈良美智這些辨認度極高的作 品「不是讓觀者陷入一種通俗劇般的毀滅感和陰鬱,就是想到一種無憂無慮的美好和喜樂。吊著我們感官和想像力的胃口,卻也同時讓我們對當代狀態 的錯綜複雜,增加了多一層理解。」(M. Darling,《奈良美智》,《Frieze》 雜誌,1997 年)。奈良美智的創作讓人聯想到美國藝術畫家,偉恩.第伯的糖果機系列,主題簡單明快,突出顏色和質感,又充滿強烈情感,讓孩提時的記憶一湧心頭。而奈良美智作品中不僅是對童年霎眼即逝善感情懷,他開始思索童年時期對我們個體塑造形成的影響:「我覺得孩提經驗不過是個催化劑。我的作品甚少汲取孩提時期那些自我直覺,而是更倚重跨越過去的日常體驗。」( 奈良美智,取自《Nobody's Fool》一文,夾錄在《奈良美智作品全集》,2011 年出版於舊金山,第42 頁)。
義大利藝術家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畫像的構圖中常對眼眸多所著墨,而奈良美智的《Home》中同樣也將眼睛做為焦點,帶領觀者停駐於畫孩童的雙眸,如奈良美智所說的,「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鏡子,而我以前都畫得太隨便了。」( 奈良美智,《奈良美智採訪》,《Asymptote Journal》雜誌, 2014 年) 在過去十餘年來,奈良美智更加注重對眼眸的處理,如在《Home》 中,邀請觀者踏入一個流光溢彩、斑駁陸離的萬花筒世界。不同於莫迪里安尼的畫像,奈良美智筆下的人物並非講明是男孩還是女孩,他畫的是孩童, 他們既有陽剛的一面也有溫柔的一面。《Home》中緋紅、金橙、鵝黃相輝映, 讓人想到了馬克.羅斯科的作品中深秋色彩,流露著哲學沉思與冥想的氛圍, 如奈良美智所說:「這是多層次、維度的顏料錯疊所創作的效果。那些層次 讓每個觀者都產生共鳴。我想,作品會促使你與自己心靈展開一場對話。」( 奈良美智,與《Artnews》的訪談,2017 年)。
奈良美智的畫作通常在無聲靜夜時完成,各種心緒情懷如同馬克.夏卡爾夢幻的馬戲團世界,夜幕籠罩下,馬戲團表演者齊聚一堂,各個大顯身手、 動作矯健絕奇,令人讚嘆不絕,而在此同時,也有湧上而來的怊悵若失。 《Home》中,孩童炯炯燃燒卻同時又淚水汪汪的雙眸,散發著一種感傷和惆悵,且刻畫著藝術家對生命脆弱的親身體認。《Home》作於2011年,日本福島遭遇芮氏9.0級大地震。「我們和福島之間的整區全部遭毀,滿目瘡痍;我所熟悉的景物全不在…這次巨災影響我至深,因為我認識的親友中也有人受難。這次自然劇變讓我沮喪不已,我情緒不穩定了好一段時間;但是後來我又目睹災區的受難民眾開始振作,重整旗鼓恢復生活。」( 奈良美智,與《Ocula》雜誌訪談,2016 年)。此次可怕的震災讓奈良鬱鬱寡歡,決定在母校擔任駐校藝術家,重燃創意星火,默默創作,成為希望的負載者,同時也帶來了自我重生與心靈庇護。
當奈良美智站在自己的作品面前,彷彿正展開一場前往外太空的孤獨長旅。 「在這個畫筆下的異想世界,我的太空船可以隨心所欲到處遊歷,甚至到宇 宙邊際。」( 取自《Nobody’s Fool》一文,夾錄在《奈良美智作品全集》, 2011 年出版於舊金山,第44 頁) 而在《Home》中,這艘孤單的小太空船不再流浪於漆黑空無中,它在虹彩燦爛的銀河中閃爍著,最終會停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