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YU (CHANG YU, 1895-1966)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常玉(1895-1966)

五裸女

細節
常玉(1895-1966)
五裸女
油彩 纖維板
120 x 172 cm. (47 1/4 x 67 3/4 in.)
1950年代作
款識:玉 SANYU (右下)
來源
圖歐飯店 巴黎 法國 1966年
易.畢朵收藏 巴黎 法國
尚.克勞德.希耶戴 巴黎 法國
艾立克.愛德華 巴黎 法國
蘇富比台北 1993年10月17日 編號18
國巨基金會舊藏 台灣
羅芙奧香港 2011年5月30日 編號19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出版
1988年《中國-巴黎:早期旅法畫家回顧展專輯》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 台灣 (圖版,第107頁)
1989年《美術論叢15:中國-巴黎:早期旅法中國畫家研究》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 台灣 (黑白圖版,第159頁)
1994年《常玉》淡水藝文中心 台北 台灣 (圖版,第17頁)
1995年《華裔美術選集I-常玉》陳炎峰著 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 台灣 (封面與封底;圖版82)
1996《華人藝術市場》劉太乃著 皇冠出版社 台北 台灣 (圖版,無頁數)
1997年《中國巨匠美術周刊-常玉》錦繡出版社 台北 台灣 (圖版,第24頁)
2001年《常玉油畫全集》衣淑凡編 國巨基金會與大未來藝術出版社 台北 台灣 (圖版,第146-147頁)
2007年《世界名畫家全集-常玉》顧躍編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石家莊 中國 (圖版,第138-139頁)
2008年《瑪丹娜遇見毛澤東》德勒斯登國立美術館德勒斯登 德國 (圖版,第54頁)
2010年《世紀藏臻: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大師作品展》蘇富比 香港 (圖版,第46-47頁)
展覽
1988年3月26日至6月26日「中國-巴黎:早期旅法畫家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 台灣
1994年8月18日至9月4日「常玉」淡水藝文中心 台北 台灣
2008年10月31日至2009年1月11日「瑪丹娜遇見毛澤東」德勒斯登國立美術館 德勒斯登 德國
2010年10月2日至7日「世紀藏臻: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大師作品展」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

榮譽呈獻

Shanshan Wei
Shanshan Wei

拍品專文

劃時代的先驅者─ ─ 常玉藝術創作生涯空前絕後的巔峰之作

「常玉的花、動物、尤其是裸女圖,幾近絕美,充滿和諧,令人激賞。」 - 尚.克勞德.希耶戴 1

香港佳士得非常榮幸呈獻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 常玉 (1895-1966) 的《五裸女》。出生於中國四川的常玉被譽為傑出的藝術天才, 更是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啟蒙人物。中國繪畫傳統一向講究「道法自 然」,除肖像畫之外,人物很少作為主體出現在傳統繪畫當中,裸女更是僅 在最通俗的春宮圖中才會出現,從未登上過藝術的大雅之堂。作為第一代赴 法深造的中國畫家,常玉開創先河,大膽地以「裸女」為藝術創作題材,以 西方的媒材,糅合他對中國繪畫的素養及獨創的見解,打破了傳統中國繪畫 數千年來在題材上的桎梏。

「裸女」是公認的常玉擅長主題,此幅創作於1950 年代的油畫鉅作,五位體 態豐腴的模特兒幾乎佔了整幅畫面,而絳紫及杏黃的背景與裸女乳白的肌膚 形成強烈的對比,給觀者帶來極大的震撼感。擺著各種姿勢的『女主角』, 充滿魅力與自信,目光與觀者或直接交碰或單眼,令人神迷嚮往。《五裸女》 不僅是常玉「裸女」系列的典範之作、藝術家創作生涯中尺幅最大的裸女油 畫作品,更是目前在公共及私人收藏中,描繪裸女數量最多,唯一一幅畫有 五位裸女的珍稀之作,令人聯想起同樣描繪了五個裸女、現已成為現代繪畫 的經典代表的作品──畢卡索(Pablo Picasso) 的《亞威農的少女》(1907) 及馬蒂斯(Henri Matisse) 的《舞蹈》(1909) 。根據衣淑凡編著的《常玉油 畫全集》第一及第二冊,目前已知的常玉裸女油畫一共有五十六幅,僅有七 幅採用站姿,其中兩幅創作於1950 年代,也就是臺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收藏 的《鏡前裸女》,以及此幅獨一無二、最精彩絢麗的《五裸女》鉅作。

我行我素的巴黎浪子: 常玉浪漫傳奇的一生

「(常玉)外出隨帶白紙簿及鉛筆。坐咖啡館,總愛觀察鄰桌男女,認有突 出形象者,立即素描;亦課外作業自修也。……有時家中匯款未到,無多餘錢, 輒啃乾麵包,喝自來水度日。唯一值錢的照相機,時常存入當鋪,或想我告 借幾十萬。待家款到,再贖再還。……其人美豐儀,且衣著考究,拉小提琴, 打網球,更擅撞球。除此之外,煙酒無緣,不跳舞、也不賭。一生愛好是天然, 翩翩公子也。……」 - 王季岡2

常玉出身於富裕家庭,年幼時曾師承清末民初四川大儒趙熙(1877-1938 年), 專心修習書法、詩文,這種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一脈相承的滲透到常 玉的西畫創作。上世紀初是西學東漸,東西交流頻仍的年代,常玉在「勤工 儉學」的思潮鼓動下,毅然於1921 年遠赴巴黎,進入自由開放的「大茅屋工 作室」從事學習和創作,接觸到當時活躍於巴黎畫壇的多位外藉藝術家,其 中包括吉斯林(Moïse Kisling)、傑可梅第(Alberto Giacometti),和同樣 來自東方的日本藝術家藤田嗣治(Léonard Tsugouharu Foujita),他們 聚首於文藝中心的蒙帕那斯區,以無比的創作熱情而激盪出著名的「巴黎畫派」。巴黎畫派並非以風格命名,而是著眼於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環境下,可 以讓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在巴黎吸收新養分,然後發展出具有個人背景的 作品。正當無數的中國藝術家努力尋找一個中西融合的新模式,而《五裸女》 便是這個探索旅程的完美典範, 他以中國意境為中心出發,表現出古典和現 代,水墨和油彩,線條和色彩的圓滿結合,把中國的油畫創作帶入新的領域, 對中國現代繪畫發展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影響。

由1921 年赴笈巴黎至1966 年因意外離世,常玉這幾十年間彷彿都過著波希 米亞式的藝術家生活,一生淡泊名利,我行我素。從創作風格上則大致可分 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中西融會貫通時期,這段時 間由於有兄長在經濟上的支持,常玉生活優渥,經常出入當時藝文界人士流連 的咖啡廳和「大茅屋工作室」(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作 品逐漸在沙龍中獲得好評,而常玉與著名藝術收藏家及經紀人候謝(Pierre- Henri Roché) 相識也是始於這個時候。候謝對於藝術收藏獨具慧眼。因為他 的介紹,美國猶大裔藝術收藏家史坦(Stein) 家族才支持和資助當時名不經 傳、只有25 歲的畢加索,也因此把他的創作生涯推向高峰。候謝熱衷於發 掘具潛能的藝術家,也因此與很多重要的藝術家如︰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畢加索等都有密切往來,並對他們日後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推 動作用。候謝分階段購藏常玉的作品,曾提到︰「對我來說,這表示我在這些 藝術家成名前就曾親自見過他們,並且與之交遊。這當中有畢加索、… …中 國的常玉、… …莫迪利亞尼… …」3 ,顯示他同樣推崇常玉的創作才華,認 為他的作品與西方超卓的現代藝術家一樣,深深吸引著他。

二次大戰後,歐洲經濟蕭條,常玉在此一時期,來自中國故鄉家人的資助斷絕, 而他不擅與畫廊及經紀人打交道的個性令他經濟狀況陷入困境,於是便於同鄉 的中國傢俱廠,為漆器、傢俱著色、繪圖來維持生計,這個因緣際遇卻讓常玉 在繪畫創作上,有了重要的變化。源自中國民間藝術中陶瓷及刺繡的繽紛色彩 與古樸的線條運用,啟發了常玉在繪畫上新的嘗試,亦迎來他藝術創作的另一 個、亦是最後一個黃金年代。對常玉而言,五十年代開始是他對創作最有自信 的時期,他在1950 年從紐約回到巴黎時不諱言:「畫了一輩子,我現在才知 道怎麼畫」4。而《五裸女》正印證著常玉於這個時代背景下所創的一幅登峰造極之作。

東方線條韻味 演繹西方古典女體題材

「看他的作品依然有他獨特的風格,從他的作品裡,使人感受到濃厚的詩意… …所用色彩單純高雅,氣度恢宏充於畫面,我國自古以來追求的詩書畫三絕的 境界,他已將其混合一體,表現出文人的精神,並溶於西洋繪畫中… …」 - 朱德群 5

中國書畫是以線條來創造美感。漢唐以來的人物仕女畫,線條纖細流轉,甚至 獨立成為一種後人稱之為「春蠶吐絲」、又名「高古遊絲描」的線條美感;書 法藝術,如篆書、楷書、草書,是以不同的線條筆力來摹寫同一文字,從而呈 現截然不同的視覺美感。這都是線條的表現力量。輪廓條的勾勒,明顯是傳承 自中國白描的表達方式,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周昉《簪花仕女圖》的就 有這種筆法。龎薰琹(1906-1985) 憶述1927 年間與常玉在畫室畫畫,留意到 他是「用毛筆畫速寫」,說明常玉早在1920 年代中期已有了轉化中國線條元 素來造型的創作概念,並試圖透過「簡化再簡化」的線條去建構獨特的美學風 格。 在《五裸女》中,常玉以流暢快意、濃淡不一的書法線條,勾勒出模特兒婀娜 多姿的身體曲線,這些線條信筆而成,轉折處若斷若續,似規整但又非常流動, 體態不像早期擁有宇宙大腿的裸女般誇張,但卻流露出一份古拙的韻味。他又 以簡率的筆觸點出裸女的杏眼、鼻子、鮮若欲滴的紅脣,呈現膚如凝脂、唇若 點櫻的古典美人形象,洋溢著荳蔻初綻的青春;五位模特兒中有四位面朝前方,一位背向站立,雖然全是站立裸女,但動作及表情不一,有些搔首弄姿、 踮 起腳步,充滿自信,有些則顯得較為拘謹,羞澀忸怩。常玉在筆法變化及墨 韻的運用上,發揮了中國書法中簡練圓熟的線條,來表現抒情的詩意。 常玉自二十年代始用水墨與鉛筆繪畫大量的人體素描,這種講究輪廓線的高 度的理解力和靈動的控制能力之繪畫技巧,無疑影響他往後的油畫作品亦呈 現出一筆成型且迅捷有力的圓潤線描,而《五裸女》即為最成熟圓練之作。 作品括述掌握了物象的精神性形態,而也闡明瞭常玉的線描以簡馭繁,簡約 之間卻又似宇宙的浩瀚廣大,啟引觀者跌入深邃的遐思和無盡的聯想,可視 為常玉筆下女體的經典範例。因此,雖然《五裸女》畫的是毫無遮掩的裸女, 展現了在身體描寫層面所展現的解放,但卻沒有絲毫的色情感覺。若仔細觀 看,畫中人物或微微斜視、或稍作沈思,隱約抒發出唯有在宛若中國古代仕 女圖中才可見的含蓄與典雅,遊走於狂逸及婉約之間,衍生出一種看似衝突 的美感,這兩項特質卻相容並蓄地共存於常玉的《五裸女》中,為此幅作品 平添了更豐富的閱讀層次。

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 融合西方表現主義和 東方寫意精神

「常玉的畫,一直在隨著時代演變、在進步,真是難得。」 - 潘玉良 6

若是以西方美術史宏觀的視角,來回顧常玉身為一個東方藝術家在當時創作《五裸女》的時代背景與成就,我們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紀初現代主義興起時,裸體幾乎完全被客觀化為一種實驗工具,當時的現代畫家經常藉此嘗試衝擊,挑戰它以及它曾經表現出的古典學術思想。而女性裸體向來是自西方古典藝術不管在繪畫或是雕塑上常見的題材,通過嚴謹的造型呈現宗教題材或表達古典女性之美。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初,在那個激盪著自由創作風格的年代,藝術家們紛紛就這項古典題材各自進行面貌紛呈的表述與實驗。不論是畢卡索《亞威農的少女》、馬蒂斯的《舞蹈》、莫迪裡安尼(AmedeoModigliani)的《側臥的裸女》或是常玉《五裸女》作品中,皆清楚地展現了自二十世紀初以降,藝術家在重返女體這個古典題材的同時,意欲探尋以超越純粹描繪具像表徵的手法,來重新詮釋人體主題;因此,古典美學中所追求在肢體表情上的和諧、平衡或是細膩寫實,已不復見。例如《亞威農的少女》將人物扭曲變形,切割成單純的幾何形體,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人物與空間最為完整及多面的形象;《舞蹈》用純淨飽滿的色彩和簡化的人物造型呈現一個環形的結構,令畫面富韻律感和動感,張揚著生命的能量;莫迪裡安尼的《側臥的裸女》則不按傳統的透視畫法,刻意切割畫中裸女的四肢,令視覺張力與情慾誘惑神韻延伸到畫布之外,使觀眾更貼 近畫中的女子,產生一種類似鏡頭拉近的效果。

常玉在開放的西方國度裡,以油彩在畫布上悠然探索著中國傳統藝術中從未 見的裸女題材,但卻呈現與西方大師截然不同的表現方法。 《五裸女》所描 繪的女體,其細小的頭部與豐碩的身體的比例已脫離真實物象的描寫,雖然 也有著肢體造形上的誇飾,以呈現常玉理想中的概念化造型特徵,但本質上 卻與西方野獸派直率狂放的野性,表現主義中滿溢賁張的情慾或是立體派以 幾何切割的理性大相逕庭,而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乃是基於常玉融合了西方 表現主義和東方寫意精神的概念而發展出來的。

仔細觀看,《五裸女》雖然畫的是身形、體態及膚色相似的女體,但每個人 物所表達的個性和心情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畫面左端開始是一個婷婷而立 的金髮美人,她鬆容不迫地把雙手環繞腦後,是所有裸女錶現得最有自信的; 左起第二位單腳站立,身體微微向前傾,顯得嬌俏可人;站在中間的裸女是 最靠近的觀眾的,她眼睛略斜,嘴角微翹 ,雙手放身後,似乎若有所思;銀 髮的模特兒右手往後握著左臂,肩膀略微收起,表現得較為靦腆;靠最右梳 著低髮髻的模特兒則是唯一背靠觀眾望向左方的,稍稍鼓起的鼻翼和叉腰的 姿勢顯得既優雅又誘人。形態、動作不一的模特兒令整個構圖達到一種畫面 上的和諧,這種和諧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覆考量的,當中的動與靜、曲與直, 達到美學原則中變化和統一的規律。

簡化的空間 極富深意的寫意境界

「我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對於我的作品,我認為毋須付予任 何的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瞭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種簡單 的概念。 」 - 常玉7

中國藝術的最高理想是透過畫面的有限空間,而呈現無限寬廣、深遠無垠的 空間感與意境。這是多個層次的超越︰由描摹實景到精神表現、由有限至於 無限、由空間令人聯想到時間悠悠渺渺。大異於西方藝術要求定點透視,把 時空規範和壓縮在平面畫作的呈現方式。西方藝術要把世界收納在人為方整 的藝術空間,東方藝術則希望以小見大,由有限的畫面延展至無限的時空, 達到物我相融的精神境界。常玉在《五裸女》呈現的空間方式和審美概念, 既展現了等同於現代畫派中前衛的現代感,亦融匯了東方式的古典雅趣。《五 裸女》中的女體只強調了身體軀線、眼、鼻翼與嘴唇,其餘全部省略;這種 留白簡化的想像空間亦應用於「裸女」畫周遭的背景及地毯上,畫面呈現一 番悠閒曼妙的味道,乃是以虛達到實的絕佳手法。

《五裸女》的顏色鋪排是直接簡單的,常玉以三種色彩簡潔明確地劃分出整體空間,對比強烈的絳紫色背景以及杏黃的地毯帶有濃鬱的中國味道,甚或是常見於西方繪畫的純乳白肌膚,常玉亦刻意輕輕刷擦上近乎於墨色筆觸的陰影,使人物的輪廓和陰影有一強一弱的處理,虛實得當,既強調了身體的量感又體現了畫面的節奏感。而地毯上的富有中國元素的牡丹圖案、北京小狗和小花貓則以簡率的毛筆線條勾勒。常玉以並序排列了間隔相若的五位模特兒,無論從左到右或右到左,一段一段地看過去,人物之間似有聯繫,又獨立悠閒。迥異於西方藝術以理智的明暗、透視、解剖方法塑造空間立體感,常玉透過對比鮮明的顏色營造有如舞台般的畫面感、烏黑靈動的書法線條呈現像雕塑一樣的立體感、人物站立的前後微妙關係帶出空間感,成功地擷取了西方繪畫色彩的元素,注入東方傳統繪畫簡約的敘事空間,造就了層次豐富的空間表現,藉由極簡的色彩與線條鋪陳出極富深意的寫意境界。

從這個角度去考量,常玉整個藝術歷程和美學探索是植根於一個高遠的歷史點,不單要在現代藝術的範疇上開創一種調合中西美學的表現形式,這種表現更是有承續中國藝術傳統的氣魄和宏圖,要把失落已久的線條藝術、空間呈現 和透過有限呈現無限空間想像的美學傳統帶回現代的情境,以西洋媒材重 新演繹。這是常玉對中國現代藝術最獨特的創新和貢獻。 著名藝評家及作家陳炎鋒,是第一位將常玉畫作引進亞洲的人,對於《五 裸女》這幅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風格特色有精闢且詳盡的論述:

「… …深紅與亮黃的背景強烈地襯出潔白的人體,擺著各種姿勢的『女 主角』,既無三○年代的誇張比例,也不具有寫實風格。黑色生澀的線條 充分勾出晚期特有的古拙韻味… …最左邊的三位裸女都是與《四裸女》 般地具備『單眼』。當年有位北非的畫家朋友就曾問他其中的原因?常玉 不按牌理出牌地回答:『我畫的雖是一隻眼睛的女人,但我更愛實際上完 完美美的女性』。眨眼對歐美人而言,乃是一種表示親密及默契的肢體語 言,所以能夠增加想像空間的單眼人物繪畫盛行的二○年代的巴黎,而 一九四五年前後常玉本人也曾在海邊留下一張眨眼的照片……」8

《五裸女》的成就不在於匠氣地以西方媒材轉譯中國繪畫,它的突破更在 於將中國繪畫前進至八大的創新觀念,在「化簡與再化簡」中,融入西方 現代主義思維,脫離中西院派風格,標誌了中國繪畫從古典到現代、從水 墨到油畫的劃時代接合點,創造其獨特的畫風,以求文人理想的最高境界: 「拙」之美。「大巧若拙」乃老子的美學觀點,意為真正靈巧優美的東西 應是不作修飾的,有章法的「拙」是藝術技巧達到爐火純青的表現,《五 裸女》的「拙」之美體現在簡率的線條表現、直接乾脆的用色及純粹和諧 的構圖,令所描繪的女性美姿和藝術性超越了常玉以往所有同類作品,是 常玉甚至近現代東西方美術史上描寫女性人體的巔峰傑作之一。

1 衣淑凡《常玉油畫全集第二冊》台灣: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2011 年,頁54。
2 陳炎鋒《華裔美術選集I:常玉》台灣:藝術家出版社,1995 年,頁15-16。
3 同1,頁42。
4 同1,頁46。
5 《常玉巴黎時期重要作品展》台灣:帝門藝術中心,1992 年,頁7。
6 席德進〈一生沉沒在巴黎的中國老畫家 – 常玉〉《雄獅美術雜誌》台灣: 雄獅圖書股份
有限公司,1971 年,頁22。
7 《鄉關何處:常玉的繪畫藝術》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 年,頁7。
8 同2,頁51-52。

更多來自 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