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PHO (1907-2001)
越南藝術精粹: JEAN-MARC LEFÈVRE先生珍藏
黎譜 (1907-2001)

黃衣少女

細節
黎譜
黎譜 (1907-2001)
黃衣少女
水墨 水粉 絹布
42.5 x 28.3 cm. (16 3/4 x 11 1/8 in.)
約1938年作
款識︰黎譜 lepho (右上) ; 408 Romanet A 71 La femme en jaune, 附阿爾及利亞海關印章一枚 (畫背)
藝術家鈐印一枚
來源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爾 Romanet畫廊
法國 私人收藏
法國 巴黎 Jean-Marc Lefèvre先生收藏
展覽
1941-1942年 Romanet 畫廊 & Pasteur 畫廊 阿爾及爾 阿爾及利亞

榮譽呈獻

Dexter How (陶啟勇)
Dexter How (陶啟勇)

拍品專文

《誰又能不傾慕這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她身穿垂蕩飄逸的奥黛,不讓風吹亂絲滑秀髮,手上提著用作鮮果籃的笠帽。沉穩自信的腳步,更加特顯出她的優雅。這就是越南女子的魅力。》


黎譜《黃衣少女》,約1937 年作:一趟如痴如夢的旅程

本件拍品出自另一傑出大師黎譜(Le Pho),他將這 位北部灣少女優雅獨特的動態美呈現出來,相比起最 初創作中常出現的莊重造型截然不同。與此同時,本 作中對這位少女細膩的觀察可與民族誌研究相比,這 是他在藝術生涯中非常罕見的。

這位少女身穿淡黃色的奧黛長裙,佩戴著飄逸的白色絲巾,這完美無瑕的配搭襯托出她的高貴優雅。為了保護透亮細膩的肌膚,又或是避免陣陣細雨落在頭髮上,她用左手托著翻過來的笠帽,上面裝載著新鮮蓮蓬、梨子與番石榴。用右手牢牢地握住剛從池塘摘下的一片荷葉,像一條絲巾緊緊地包在頭上。細心留意可以看出藝術家把少女頭頂上的手左右倒置(右手畫成左手),這種現狀在黎譜其他作品曾出現過,而觀者未知曉背後的原因(究竟是藝術家的疏忽還是含有象徵意義)。

畫面中可見船隻靠近岸邊時,由一支木槳支撐著搖搖晃晃的船身。我們可以推測少女獨自一人划船渡河,並沒有期待有人會攙扶她下船。她雙眸俯視地面,踩著高跟的木屐鞋,向河岸邁出堅穩的一步(高跟木屐鞋通常由較年長的婦女穿著)。

另一方面,儘管河流佔據了整幅畫面的一大部分,畫家寥寥幾筆描繪出河流與河岸的分割線。

著色淡泊且無意的畫面,與絹本身的機理相匹配,我 們大概可以推斷此畫的年份創作於1937 年左右,也就 是黎譜在巴黎展覽的那一年。而藝術家在畫面右上方 留下的一枚印章、中文與英文的款識更佐證這一推斷。

這位楚楚動人、自由瀟灑的女子多麼的自信,獨自渡 河代表她將會有新突破,是她勇敢向前邁出新旅程的 一步。從某種意義來說,這幅作品也象徵著1937 年 初黎譜返法國的時期。

這位年僅30 歲北部灣總督的兒子,獨身抵達巴黎, 儘管並不寬裕、卻雄心勃勃:他已經心神嚮往,靈魂 與身體即將開啓一趟如痴如夢的旅程。

他心裡早已堅信:這將會是一場開天闢地之旅。

Jean-François Hubert
越南藝術資深專家

更多來自 現代及當代藝術 上午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