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指尖輕觸片刻,我們似乎被邀請至一場親密友好的聚會。風光旖旎的大自然,恬靜而細膩,吸引著我們、呼喚著我們。藝術家格外注意對畫面框架的處理,似乎在構造一隻珍貴無比的漆器木箱。》
梅忠恕《軟談麗語》,1977 年作:距離之美
1977 年時,越南戰爭已結束近兩年。對於戰爭的討論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西貢「淪陷」了,有些人則視之為「解放」,並隨後將其更名為「胡志明市」。作為藝術家的梅忠恕始終很排斥戰爭,無辜的人民是最終的受害者,何談支持戰爭的發動者。
本件拍品中,他將觀者領入兩位女性之間的一次長談。此地此景令人聯想起順化,或更準確地說是由畫面中的亭台樓閣、大蓮花池,無法不讓人聯想到嗣德皇陵的景象。順化對於梅忠恕來說是富有深厚的感情。
兩位都身穿傳統奧黛長袍,其中一位女士梳著北越傳統含蓄的髮髻,而另一位則依西方風俗將飄逸逸的頭髮隨意放下。畫中女性皆身著傳統守舊、顯露出較保守的氣息,因為奧黛常在大腿側面開的三角形口應裸露出皮膚,而本作中的二位皆著底服:寶藍色長袍的女士著淺橙色內底,而赭石色奧黛的女士則著孔雀綠色底。
左側的少女或把雙手搭在扶欄上,端莊文雅,她正聽著另一位少女一邊傾訴、手兒一邊輕輕搖動著。後者似乎提起了池塘中的白荷。她或許是在向對方解釋,相比於更常見的粉色荷花,這白荷是多麼不易生長,也因此在每年農曆四月七日的佛誕日上格外珍貴。不論這段對談是在說些什麼,觀者都可以感受到她向旁人訴說的熱情。此作中的女性們,並未留心藝術家的注視。而四十年前的《順化少女》則是在面對著藝術家的一往深情。可無論如何,梅忠恕都盡情展現著她們的優雅和永恆。
他希望我們能理解到,此作中的兩位女性就代表了北越和南越,而這只揚起的手,並非是在指摘、而更是吸引更多人的注意,這象徵著南越的集體憂慮和對其未來的質疑。梅忠恕對此現狀同樣愈發擔憂,但他又想說服自己,即北越也終將維持傳統越南的共同價值觀。這就是為什麼畫作中我們的北越女性穿著的傳統服裝,而遠非創作之時更流行的服飾。
梅忠恕也藉著用這幅畫來表示他的愛國情懷,他自從1937年離開家鄉旅居法國后,直到1962年只回去過越南一趟,終其一生沒有再踏上故鄉。
他用溫柔暖人的色調,好像是在絹布上喚醒一段記憶、放大一場夢 境。他用自己精心製作的畫框裝裱著它,彷彿他的另一身份——導 演常用的特寫鏡頭。他本可以用一種如他擅長演奏的獨弦琴(Đàn độc Huyền)式的抒情浪漫來修飾此作,但他還是選擇了嗣德皇陵前古老松木的質樸滄桑。 此時的他已71 歲高齡,僅三年後便溘然長逝。
Jean-François Hubert
越南藝術資深專家
梅忠恕《軟談麗語》,1977 年作:距離之美
1977 年時,越南戰爭已結束近兩年。對於戰爭的討論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西貢「淪陷」了,有些人則視之為「解放」,並隨後將其更名為「胡志明市」。作為藝術家的梅忠恕始終很排斥戰爭,無辜的人民是最終的受害者,何談支持戰爭的發動者。
本件拍品中,他將觀者領入兩位女性之間的一次長談。此地此景令人聯想起順化,或更準確地說是由畫面中的亭台樓閣、大蓮花池,無法不讓人聯想到嗣德皇陵的景象。順化對於梅忠恕來說是富有深厚的感情。
兩位都身穿傳統奧黛長袍,其中一位女士梳著北越傳統含蓄的髮髻,而另一位則依西方風俗將飄逸逸的頭髮隨意放下。畫中女性皆身著傳統守舊、顯露出較保守的氣息,因為奧黛常在大腿側面開的三角形口應裸露出皮膚,而本作中的二位皆著底服:寶藍色長袍的女士著淺橙色內底,而赭石色奧黛的女士則著孔雀綠色底。
左側的少女或把雙手搭在扶欄上,端莊文雅,她正聽著另一位少女一邊傾訴、手兒一邊輕輕搖動著。後者似乎提起了池塘中的白荷。她或許是在向對方解釋,相比於更常見的粉色荷花,這白荷是多麼不易生長,也因此在每年農曆四月七日的佛誕日上格外珍貴。不論這段對談是在說些什麼,觀者都可以感受到她向旁人訴說的熱情。此作中的女性們,並未留心藝術家的注視。而四十年前的《順化少女》則是在面對著藝術家的一往深情。可無論如何,梅忠恕都盡情展現著她們的優雅和永恆。
他希望我們能理解到,此作中的兩位女性就代表了北越和南越,而這只揚起的手,並非是在指摘、而更是吸引更多人的注意,這象徵著南越的集體憂慮和對其未來的質疑。梅忠恕對此現狀同樣愈發擔憂,但他又想說服自己,即北越也終將維持傳統越南的共同價值觀。這就是為什麼畫作中我們的北越女性穿著的傳統服裝,而遠非創作之時更流行的服飾。
梅忠恕也藉著用這幅畫來表示他的愛國情懷,他自從1937年離開家鄉旅居法國后,直到1962年只回去過越南一趟,終其一生沒有再踏上故鄉。
他用溫柔暖人的色調,好像是在絹布上喚醒一段記憶、放大一場夢 境。他用自己精心製作的畫框裝裱著它,彷彿他的另一身份——導 演常用的特寫鏡頭。他本可以用一種如他擅長演奏的獨弦琴(Đàn độc Huyền)式的抒情浪漫來修飾此作,但他還是選擇了嗣德皇陵前古老松木的質樸滄桑。 此時的他已71 歲高齡,僅三年後便溘然長逝。
Jean-François Hubert
越南藝術資深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