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Ye (B. 1964)
Liu Ye (B. 1964)
2 更多
PROPERTY FROM A DISTINGUISHED GENTLEMAN
劉野 (1964年生) 

黑白灰的構圖

細節
劉野
劉野 (1964年生) 
黑白灰的構圖
壓克力 畫布 
62 7/8 x 55 1/8 in. (160 x 140 cm.)
2006年作 
款識:06 野 Liuye (右下) 
來源
德國 科隆 Johnen + Schöttle 畫廊
歐洲 私人收藏
香港佳士得 2012年11月24日 編號37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出版
2007年《劉野》展覽圖錄 伯恩美術館 伯恩 瑞士 (圖版,第101頁)
2007年 《天行健︰中國當代藝術的前沿》展覽圖錄 方振寧編 亞洲藝術中心出版 北京 中國 (圖版,第145頁)
2007年《中國當代藝術:80位最顯赫的藝術家》Grosenick Uta 及Schubbe H. Schuebbe 編 Dumont Buchverlag出版 科隆 德國(圖版,第245頁)
2007年《中國的藝術家》Philip Tinari著 Thames & Hudson出版 倫敦 英國 (詳細圖版,第167頁)
2007年 《中國:面對真相 (第一冊)》展覽圖錄 Fan D'ian, Edelbert Köb, Rainer Fuchs, Maria Brewinska編MUMOK (路德維克基金會現代美術館) 出版 維也納 奧地利 (圖版,第60頁)
2007年 《面對現實:中國當代藝術選展 (第二冊)》展覽圖錄 Fan D'ian, Edelbert Köb, Rainer Fuchs, Maria Brewinska 編MUMOK (路德維克基金會現代美術館) 出版 維也納 奧地利 (圖版,第159頁)
2007年 《面對現實:中國當代藝術選展》展覽圖錄 中國美術館出版 北京 中國 (圖版,第131頁)
2008年5月8日《Icon: Ignorant Adolescence》Wa Shan (圖版,第75頁)
2008年《Today 4: Let's Start With Riefenstahl》Zhu Zhu (圖版,第290頁)
2009年 《劉野︰留我在黑暗中》展覽圖錄 Sperone Westwater畫廊 紐約 美國 (圖版,第25頁)
2009年 趙力 及 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 著 《中國當代藝術:現在與未來》 中國青年出版社 北京 中國 (圖版,第91頁)
2010年《超現實普普》南昌 中國 (圖版,第49頁)
2011年《中國圖式:25位藝術家的簡明藝術史》呂澎編 四川美術出版社 四川 中國 (圖版,第91頁)
2015年 《劉野:圖錄全集 1991-2015》 Christoph Noe 編輯 Hatje Cantz 出版社 奧斯特菲爾登 德國 (圖版,第06-04圖,第328頁;詳細圖版,第184頁)
展覽
2007年「劉野個展」Johnen + Schöttle畫廊 科隆 德國
2007年10月-2008年2月「中國:面對真相」MUMOK (路德維克基金會現代美術館) 維也納 奧地利
2008年6月12 – 29日「2008年度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聯展」 廣東美術館 廣州 中國 該展覽還在以下地點展出2008年7月 上海美術館上海 中國;2008年7月25日-8月29日 今日美術館 北京 中國
2009年11月7日-12月19日 「劉野︰留我在黑暗中」Sperone Westwater畫廊 紐約 美國

榮譽呈獻

Ana Maria Celis
Ana Maria Celis

拍品專文

「事實上,我的畫中蘊含一種介乎於對抽象表達的渴望與對具象描繪所傳達的意義的需要之間的張力。」 - 劉野

畫中一個嬌小纖柔的女孩,優雅地端立正中,黑色的眼罩蒙住了她的雙眼。 拘謹地扣起紐扣的襯衫與及膝百褶裙流露出學生的青澀天真,四肢輕柔, 充滿童趣。劉野擅長刻畫洛麗塔式的嬌嗔媚惑的女人——而這件是其唯 一一幅人物佩戴眼罩的畫作。相比其他同類型彌漫著情色欲念的作品,該 作採用更大尺幅創作,並以標題《黑白灰的構圖》致敬劉野的現代主義偶 像蒙德里安,展現出藝術家對女性題材語義含混曖昧的關切與興味,不啻 為一件意味深長的珍罕佳構。

在劉野的畫中,女孩佩戴的眼罩令人浮想聯翩,頗具模棱曖昧的意味—— 以暫時喪失視覺暗指少女的脆弱性,在觀者的凝視中將其桎梏為一個順從 臣服的人物形象。然而,她站姿優雅沉靜,令觀者不禁投以關切尊重的目光。 在西方文化中,正義常化身為蒙住雙眼的女神,以象徵公正無私。在弗拉 貢納爾的《瞎子摸象的遊戲》中,眼罩則增添了嬉戲情色的元素。畫中描 繪的一對戀人正沉浸在私密親昵且充滿誘惑的遊戲中,寓意“愛是盲目的” 這一主題。然而,眼罩也可隱喻脆弱無助;德拉羅什在其巨制《簡.格雷 的死刑》中將畫面中心人物描繪為戴著眼罩的柔弱少女,在無助與絕望中 被身邊的神父引至她命運的終點。

藝評家凱倫.史密斯(Karen Smith) 經過對這些繆斯女神在其作品中所扮 演的角色的分析,輔以我們對這些形象的解讀,寫道,「劉野暗示其作品中 的美女,儘管精緻嫵媚、風情萬種,卻脆弱,韶華易逝;而正是這種脆弱 促使其施展女性獨有且擅長的花招詭計或部分場景中她們手持的鞭子去捍 衛、掌控、主導。女權主義者或許急於譴責這個醞釀並創造出這些形象的 藝術家,覺得他是將自己的幻想恣肆展露出來的窺淫者,但如果瞭解劉野, 明白他對女性所抱持的同情心,就能知道,他是站在畫中女主角的這一邊, 而非她們的對立面。」

在《黑白灰的構圖》中,劉野清晰地展現出對構圖的注重。畫布上隱約可 見藝術家繪製底稿時用鉛筆勾描的細膩線條的痕跡,將畫面分為四等分, 中心則完美精准地與女孩的肚臍對齊。而從這幅畫的標題更可見劉野對構 圖幾何的側重與專注,這又與彼埃.蒙德里安命名自己畫作的方法頗為類似。 左上角仍可見一個未完成的草圖輪廓,僅勾勒了另一個女孩的頭和軀幹部 分,以及她試圖將眼罩戴上或拿掉的舉起的雙手。

與揚.凡.艾克的傑作《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相比,劉野的繪畫在寫實主義與風格化之間取得了相似的平衡。 這些人物姿態優雅,且略顯拘謹僵硬,但總體而言,畫面散發出一種結構 上的平衡感與情感的真摯與坦誠。藝評家朱朱指出將劉野的作品與維米爾、 蒙德里安的作品聯繫起來的要素,即:「當你(觀者)的視線越過表面的界限, 就可以發現他們畫作中的一致之處:不朽、靜謐、與純粹——一定程度上, 我們不妨將之歸結為個人神秘主義。它抗拒一切無序的表達與拘泥於細節 (寫實主義)的拖累;它試圖與宇宙的內在韻律協調共舞,追尋終極的精神 秩序。」

一些藝評家將劉野充滿情色氛圍的畫作解讀為對潛意識的探索。朱朱曾在 一篇關於劉野的文章中寫道,「這些作品可被視為一種對外部現實的隱喻, 可以說,它指向了一個欲望與幻想皆被壓抑的成長環境。從另一個角度理解, 我們可將其視為一個人對於自己內心衝突的戲劇性表達。」劉野作品中暗湧 的純真與成人之間的視覺與心理張力向觀者提出了挑戰,迫使他們反思自 己的角色——我們是偷窺者、保護者、情人抑或是侵略者?

更多來自 20th Century: Hong Kong to New York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