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枚宏偉的音樂活動人偶時計屬於一對對裝時計的其中一枚,另一枚曾經由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持有,並在1954年3月10日至20日於蘇富比的拍賣會上售出(The Palace Collections of Egypt, lot 513)。該時計現時為蘇黎世Beyer Clock and Watch Museum的藏品。它具有卓越的品質,整體狀態保存得極為完好,是近年公開拍賣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國市場時計珍品。若能擁有這件由藝術和機械結合而成的傳奇佳作,即便是最偉大的收藏系列亦將生色不少。
這款鐘錶傑作擁有Piguet&Meylan的簽名。二者在1811至1828年間合作,以製作品質非凡的報時和音樂機芯而著稱。 Alfred Chapuis在其著作《 La Montre Chinoise》(頁65)中表示,「在19世紀初,從瑞士出口到中國最精美的時計作品,均帶有日內瓦Piguet或Piguet et Meylan簽名」。
本錶上的琺瑯裝飾據考為Jean Abraham Lissignol(1749-1819)的作品,他亦被稱為Père Lissignol(Lissignol父親),以區別與他同樣在日內瓦擔任琺瑯藝術家的兒子Abraham。Jean Abraham曾受著名的Jean-Marc Roux所培訓,擅長寓言題材。Jean Abraham最受注目的作品包括微型肖像畫,以及與Piguet&Meylan合作、專門出口中國的錶殼和金盒上的裝飾微型畫。有指Lissignol於1819年已經去世,「四季」系列其中一些精美肖像畫可能是出自另一位琺瑯藝術家Jacques-Marc Henry(1782-1845)之手。琺瑯藝術家的創作題材,通常複製自該時期的畫作和版畫。與此時計上「冬季」琺瑯雕刻作品屬同系列的「春季」時計,相關資料載於Alfred Chapuis 《La Montre Chinoise》, 頁72f。
Piguet & Meylan的四季
19世紀初,Piguet&Meylan於日內瓦製作了一系列被稱為「四季」的時計,是有史以來為中國市場所製作最精美的鐘錶作品之一。簡單而古典的美感,它們以對裝形式製作,擁有相互匹配的裝飾,就如鏡中的倒映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2010年,Arnaud Tellier在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籌辦名為鏡之誘惑,尊貴「中國」對裝時計(The Mirror of Seduction, Prestigious pairs of “Chinese” Watches)的展覽,讓數對作品得以團聚,並與其對裝時計一同呈現在觀賞者的眼前。百達翡麗博物館的永久展品中亦有同類的傑出鐘錶藝術珍品,以對裝或單獨形式展出。
上世紀出版的文本,尤其是瑞士鐘錶史學家Alfred Chapuis(1880-1958)的《La Montre Chinoise》(1919年出版),誠然滿足了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完全無法與親身欣賞這些作品的感覺相比。以立體的角度觀賞,絕對比一幅簡單圖像更能展現作品的美態。
從技術角度而言,由Isaac-Daniel Piguet(1775-1841)和Philippe-Samuel Meylan(1772-1845)合組公司(1811-1828)所生產的時計作品廣為人知,然而,有關其機芯編號方面的資料則尚未能清楚掌握。現時亦欠缺相關的檔案資料。他們的鐘錶或飾物外殼,不論是否帶有活動人偶和音樂,大多委託日內瓦錶殼製造商Oltramare brothers(1810/11年至1826年間)製作。
從美學角度研究則更為複雜。雖然他們部份的琺瑯作品上有琺瑯工匠Jean-Abraham Lissignol(1749-1819)、Jean-Louis Richter (1766-1841) 和Jean-François Victor Dupont(1785-1863)的簽名,但更多是未有簽名的,包括「四季」系列。
除了以上三位,尚有一些琺瑯畫家包括Richter 的師傅David-Etienne Roux(被稱為Roux-Constantin,1758-1832)、Richter 的合夥人Aimé-Julien Troll(1781-1852)、Lissignol的學生及合夥人Jacques-Marc Henry1782-1845),以及Adam 家族的Louis-Alexandre(c.1765-1813)與其子Henri-Albert(1766-1820)和Isaac(1768-1841),當中有少數的簽名作品倖存下來。另有數十位使用這種技術的工匠,包括Hébert家族的Nicolas-Didier(1754-1820)和他的兒子Pierre(1783-1867),以及Hess家族的Jean-François-Adam(c.1740-1814)、F.-Léonard(1772-1875)、François-Jacob(1773-1846)、Moyse-Ludwig (1778-1851)、Pierre-Marc(1800-1841)及Jules-Marc(1802-1841)。由於未有 Hess的族譜資料,因此未能確定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
「四季」系列的風格和質量讓人聯想到是Lissignol的作品,但他在1819年已經離世,正值這些時計生產期的中間(1815-1825年)。另一方面,根據當時的文字記載,J.M. Henry是肖像畫和琺瑯肖像作品的專家。因此,「四季」系列相信是這兩間工坊的作品。
來到今天,相信每位藝術愛好者的夢想,就是看到「四季」系列完整重現— 四對相互匹配的對裝時計重新組合……即是八件珍貴的歷史寶藏!但到底當初真的生產了八枚時計嗎?
我們衷心感謝Eric Tortella為此時計的研究提供協助。
Frères Oltramare(1801/11年至1826年間)
本拍品精緻奢華的錶殼,乃Frères Oltramare工坊的作品。享負盛名的Frères Oltramare被稱為黃金錶殼製造商或「monteurs de boites en or」。
Oltramare家族最初來自熱那亞,於17世紀在定居日內瓦。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該家族的某些分支開始從事製錶行業。 Pierre Oltramare(1753-1827)於1768年在日內瓦與製錶大師Jean Pattey de Passiery簽署學徒合同。後來,Pierre Oltramare成為製錶大師,並於1780年9月24日與Judith Borel(c.1757-1819)結婚。這對夫婦育有七名孩子,其中包括Louis-David-Benjamin(1781-1851)和Jean-Hugues(1786-1856)。他們經培訓後成為製作時計金殼的工匠(monteurs de boîtes en or)。Oltramare兄弟似乎在19世紀初期進行非正式合作。在1810至1811年間,他們以橫向菱形中帶有FO字母的圖案註冊成Frères Oltramare的商標。在日內瓦從法國佔領中解放後,他們於1815年11月4日重新註冊了同一商標。他們的工坊位於聖熱爾韋地區的82, rue de Coutance;這家聯營公司其後於1826年3月31日解散。
Oltramare兄弟與Piguet&Meylan合作無間。許多由他們所製的錶殼均出口至外地市場,特別是中國。
Piguet & Meylan(1811至1828年)
Isaac-Daniel Piguet(1775-1841)與Philippe-Samuel Meylan(1772-1845)同樣來自汝拉山谷的勒謝尼特(Le Chenit),並於年青時前往日內瓦從事鐘錶工作。Piguet於1800年到達日內瓦,而Meylan在1792至1794年間首次逗留後再於1811年重返當地。他們在1811年合作建品牌立,並經營至1828年。Piguet & Meylan專門製作奢華物件,以及配備不同功能的時計,如兩問、三問、活動人偶或音樂等。他們亦有出產鏤空時計及機械動物。
該公司以及兩個家庭的住所,均位於日內瓦的羅納河右岸的Saint-Gervais區,45 rue Jean-Jacques Rousseau。
公司解散後, Isaac-Daniel Piguet和Philippe-Samuel Meylan皆各自與其兒子繼續工作。這17年的合作時間為日內瓦鐘錶史留下不少優美的傑作。通常根據中國市場的喜好製作對裝珍品,並配上華麗裝飾,有時還會由日內瓦最頂級的工匠在黃金上進行琺瑯微繪。
現時,許多Piguet & Meylan的作品都均收藏在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中。
參考文獻:
與此時計相關的參考文獻資料,敬請參閱英文版本。
這款鐘錶傑作擁有Piguet&Meylan的簽名。二者在1811至1828年間合作,以製作品質非凡的報時和音樂機芯而著稱。 Alfred Chapuis在其著作《 La Montre Chinoise》(頁65)中表示,「在19世紀初,從瑞士出口到中國最精美的時計作品,均帶有日內瓦Piguet或Piguet et Meylan簽名」。
本錶上的琺瑯裝飾據考為Jean Abraham Lissignol(1749-1819)的作品,他亦被稱為Père Lissignol(Lissignol父親),以區別與他同樣在日內瓦擔任琺瑯藝術家的兒子Abraham。Jean Abraham曾受著名的Jean-Marc Roux所培訓,擅長寓言題材。Jean Abraham最受注目的作品包括微型肖像畫,以及與Piguet&Meylan合作、專門出口中國的錶殼和金盒上的裝飾微型畫。有指Lissignol於1819年已經去世,「四季」系列其中一些精美肖像畫可能是出自另一位琺瑯藝術家Jacques-Marc Henry(1782-1845)之手。琺瑯藝術家的創作題材,通常複製自該時期的畫作和版畫。與此時計上「冬季」琺瑯雕刻作品屬同系列的「春季」時計,相關資料載於Alfred Chapuis 《La Montre Chinoise》, 頁72f。
Piguet & Meylan的四季
19世紀初,Piguet&Meylan於日內瓦製作了一系列被稱為「四季」的時計,是有史以來為中國市場所製作最精美的鐘錶作品之一。簡單而古典的美感,它們以對裝形式製作,擁有相互匹配的裝飾,就如鏡中的倒映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2010年,Arnaud Tellier在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籌辦名為鏡之誘惑,尊貴「中國」對裝時計(The Mirror of Seduction, Prestigious pairs of “Chinese” Watches)的展覽,讓數對作品得以團聚,並與其對裝時計一同呈現在觀賞者的眼前。百達翡麗博物館的永久展品中亦有同類的傑出鐘錶藝術珍品,以對裝或單獨形式展出。
上世紀出版的文本,尤其是瑞士鐘錶史學家Alfred Chapuis(1880-1958)的《La Montre Chinoise》(1919年出版),誠然滿足了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完全無法與親身欣賞這些作品的感覺相比。以立體的角度觀賞,絕對比一幅簡單圖像更能展現作品的美態。
從技術角度而言,由Isaac-Daniel Piguet(1775-1841)和Philippe-Samuel Meylan(1772-1845)合組公司(1811-1828)所生產的時計作品廣為人知,然而,有關其機芯編號方面的資料則尚未能清楚掌握。現時亦欠缺相關的檔案資料。他們的鐘錶或飾物外殼,不論是否帶有活動人偶和音樂,大多委託日內瓦錶殼製造商Oltramare brothers(1810/11年至1826年間)製作。
從美學角度研究則更為複雜。雖然他們部份的琺瑯作品上有琺瑯工匠Jean-Abraham Lissignol(1749-1819)、Jean-Louis Richter (1766-1841) 和Jean-François Victor Dupont(1785-1863)的簽名,但更多是未有簽名的,包括「四季」系列。
除了以上三位,尚有一些琺瑯畫家包括Richter 的師傅David-Etienne Roux(被稱為Roux-Constantin,1758-1832)、Richter 的合夥人Aimé-Julien Troll(1781-1852)、Lissignol的學生及合夥人Jacques-Marc Henry1782-1845),以及Adam 家族的Louis-Alexandre(c.1765-1813)與其子Henri-Albert(1766-1820)和Isaac(1768-1841),當中有少數的簽名作品倖存下來。另有數十位使用這種技術的工匠,包括Hébert家族的Nicolas-Didier(1754-1820)和他的兒子Pierre(1783-1867),以及Hess家族的Jean-François-Adam(c.1740-1814)、F.-Léonard(1772-1875)、François-Jacob(1773-1846)、Moyse-Ludwig (1778-1851)、Pierre-Marc(1800-1841)及Jules-Marc(1802-1841)。由於未有 Hess的族譜資料,因此未能確定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
「四季」系列的風格和質量讓人聯想到是Lissignol的作品,但他在1819年已經離世,正值這些時計生產期的中間(1815-1825年)。另一方面,根據當時的文字記載,J.M. Henry是肖像畫和琺瑯肖像作品的專家。因此,「四季」系列相信是這兩間工坊的作品。
來到今天,相信每位藝術愛好者的夢想,就是看到「四季」系列完整重現— 四對相互匹配的對裝時計重新組合……即是八件珍貴的歷史寶藏!但到底當初真的生產了八枚時計嗎?
我們衷心感謝Eric Tortella為此時計的研究提供協助。
Frères Oltramare(1801/11年至1826年間)
本拍品精緻奢華的錶殼,乃Frères Oltramare工坊的作品。享負盛名的Frères Oltramare被稱為黃金錶殼製造商或「monteurs de boites en or」。
Oltramare家族最初來自熱那亞,於17世紀在定居日內瓦。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該家族的某些分支開始從事製錶行業。 Pierre Oltramare(1753-1827)於1768年在日內瓦與製錶大師Jean Pattey de Passiery簽署學徒合同。後來,Pierre Oltramare成為製錶大師,並於1780年9月24日與Judith Borel(c.1757-1819)結婚。這對夫婦育有七名孩子,其中包括Louis-David-Benjamin(1781-1851)和Jean-Hugues(1786-1856)。他們經培訓後成為製作時計金殼的工匠(monteurs de boîtes en or)。Oltramare兄弟似乎在19世紀初期進行非正式合作。在1810至1811年間,他們以橫向菱形中帶有FO字母的圖案註冊成Frères Oltramare的商標。在日內瓦從法國佔領中解放後,他們於1815年11月4日重新註冊了同一商標。他們的工坊位於聖熱爾韋地區的82, rue de Coutance;這家聯營公司其後於1826年3月31日解散。
Oltramare兄弟與Piguet&Meylan合作無間。許多由他們所製的錶殼均出口至外地市場,特別是中國。
Piguet & Meylan(1811至1828年)
Isaac-Daniel Piguet(1775-1841)與Philippe-Samuel Meylan(1772-1845)同樣來自汝拉山谷的勒謝尼特(Le Chenit),並於年青時前往日內瓦從事鐘錶工作。Piguet於1800年到達日內瓦,而Meylan在1792至1794年間首次逗留後再於1811年重返當地。他們在1811年合作建品牌立,並經營至1828年。Piguet & Meylan專門製作奢華物件,以及配備不同功能的時計,如兩問、三問、活動人偶或音樂等。他們亦有出產鏤空時計及機械動物。
該公司以及兩個家庭的住所,均位於日內瓦的羅納河右岸的Saint-Gervais區,45 rue Jean-Jacques Rousseau。
公司解散後, Isaac-Daniel Piguet和Philippe-Samuel Meylan皆各自與其兒子繼續工作。這17年的合作時間為日內瓦鐘錶史留下不少優美的傑作。通常根據中國市場的喜好製作對裝珍品,並配上華麗裝飾,有時還會由日內瓦最頂級的工匠在黃金上進行琺瑯微繪。
現時,許多Piguet & Meylan的作品都均收藏在日內瓦百達翡麗博物館中。
參考文獻:
與此時計相關的參考文獻資料,敬請參閱英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