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 BINHONG (1864-1955)
HUANG BINHONG (1864-1955)
HUANG BINHONG (1864-1955)
11 更多
HUANG BINHONG (1864-1955)
14 更多
葉恭綽家族收藏 (Lots 1074-1076)
黃賓虹

桂海紀遊詩畫

細節
黃賓虹
桂海紀遊詩畫
設色紙本/水墨紙本 冊頁(畫六開,書法六對開)
畫:每開33.3 x 22 cm. (13 1⁄8 x 8 5⁄8 in.)
書法:每開33.3 x 44 cm. (13 1⁄8 x 17 1⁄4 in.)
1. 題識:篷沖下經武灘上溯象其,境極幽邃。黃賓虹。
鈐印:賓鴻
2. 題識:朱行灘近有古戰壘在山麓。賓虹。
鈐印:賓鴻
3. 題識:平樂縣古名昭潭,有眉山在縣東,考槃磵水西南流會入江。賓虹。
鈐印:賓鴻
4. 題識:荔浦縣道上,經碧蓮峰。賓虹。
鈐印:賓鴻
5. 題識:景風閣望隔溪諸山。賓虹。
鈐印:賓鴻
6. 題識:疊綵巖。元和九年有馬日溫題名,真書徑寸許。賓虹。
鈐印:賓鴻

畫家題跋:
粵西紀游雜詠。
礙石舟迴曲港初,巒光波影路盤紆。
青藍海澱琉璃界,丹堊雲房縹渺居。
彝夏銷金開島市,仙靈搖佩接蓬壺。
快登絕頂凝遙睇,身入滄流萬里圖。
香港。

洲渚檣帆客路長,蒼梧秦郡古遐荒。
勞歌動眾聲邪許,嘉蔭環城氣欝蒼。
候物炎歊鳴蛤蚧,江流清濁合鴛鴦。
行程十日之臨桂,晴雨溪山費較量。
梧州。

層叠林原萬木稠,梅炎一雨爽迎秋。
飛湍響急清如潑,平野陰多翠若浮。
舊壘關河驚唳雁,孤篷蘆荻穩眠鷗。
晚來三尺能添漲,灕水明朝待放舟。
馬江。

滯迹清游水石濱,風湍坐涸苦經旬。
離悰觴醉客中客,對影圖成身外身。
置榻臥移榕蔭密,堆盤渴解荔支新。
閒來江閣能消夏,日夕登臨不厭頻。
藤灣。同游姜君先返,餞別於此。

舟近昭平日又斜,園亭隱隱望平沙。
澄虛吐蜯涵明月,零亂棲禽散落霞。
千疊愁心山靄暝,一泓清影水雲涯。
征途見說休兵革,未忍江城聽暮笳。
昭平。

一片澄江小泊舟,亂峰荒岸古昭州。
風喧竹徑鏗瑤佩,日蘋洲發棹謳。
山市散歸人喚渡,村醪沽醉客登樓。
眼前光景多真率,水石搜尋事事幽。
平樂。

灕樂同流溪倍清,萬峰飛翠鏡中明。
急湍巨纜盤車上,巉石強篙旋磨行。
幽討不嫌浮艇小,舊聞曾鑿險灘平。
靈巖賞愜深奇處,錦繡天成未易名。
檢窖灘。

南天日月紀經行,㘅接舟車萬里程。
獞錦斑斕裁異樣,蠻花穠艷譜難名。
偶題樾館尋詩懶,小敘金尊入夢清。
回望雲濤江海闊,千峰身入俛崢嶸。
廣運。

輕煙籠水樹空濛,天外青山路幾重。
官驛津梁通荔浦,人家耕鑿住蓮峰。
地稽佗賈分符古,源接湘衡溯艇從。
此去靈奇探陽朔,望雲深處一扶笻。
荔浦縣。

清游日日臥煙巒,桂嶺環城水繞山。
迴渚扁舟浮日暮,擎天高閣礙雲還。
酣紅霜葉秋同醉,皓白沙禽老共閒。
入夜西風波浪急,愁心枕上聽潺湲。
獨秀山。

手捫星斗躡崔嵬,小竇通人數尺纔。
仄徑巖腰縋綆入,倚天洞口列窗開。
迴闌飛蝠風衝竹,絕澗垂虹石漱苔。
蕭緯杳冥憑秉燎,夜山行盡曙光來。
七星巖。

奇峰靈岫簇江濆,嵐影陰晴紫翠分。
五色補天鞭起石,千尋拔地劍撐雲。
健憑腰腳清游愜,滌凈心胸世慮紛。
雙槳夜投何處宿,前川波漾月沄沄。
象其。

風急灕江六六灘,枕邊衝入曉光寒。
清泉磵水冰弦韵,薄霧榕(陰)淡墨團。
一水人間論萬里,千峰天外跳雙丸。
好山恐盡行無盡,勞我推篷鎮日看。
昭山。

玉符先生博笑,即希正謬。黃山賓虹草。

鈐印:先生姓黃、賓弘、黃賓公
畫家題簽:賓虹桂海紀游詩畫。
鈐印:黃賓鴻
葉恭綽盒上題簽:黃賓虹桂境紀游詩畫。
更多詳情
葉崇範,1916年生於天津,是近現代著名鑑藏家葉恭綽的獨生女兒。葉恭綽,大半生從政,不僅是中國近現代交通、教育事業的先驅;亦博古通今,兼工書畫,精於考古鑒賞,曾任北京畫院首任院長,為中國文化在二十世紀的傳承作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葉崇範自幼蒙親炙,性格開朗,箭術、馬術、高球、戲劇樣樣精通。她在上海時就讀啟明女校,表現活躍,前後同學包括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1911-2016)。楊絳曾憶道:“葉小姐是啟明學生,是我的先後同學。姊姊們說,這位葉小姐……生性大膽淘氣。她在啟明,曾自己編造請假信,換上男裝,騎自行車在大馬路一帶玩上一圈,再回學校。”葉恭綽稱其燊兒、燊女,在詩文中常常提及,十分疼愛。三十年代末,葉崇範客居雲南昆明,其鄰居則是當時在西南聯大任教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四十年代初期動蕩的年代,葉崇範與堂兄葉公超(1904-1981)對於西周青銅重器毛公鼎的保全與守護,也有著重要的功勞。
1948年,葉崇範前往香港與父親同住,至1950年3月葉恭綽啟程北上參政。其後,父女二人雖天各一方,仍時常保持聯絡,或通信,或通過友人傳話,直至1968年葉恭綽逝世。睱庵先生曾言:“欲確切完成對於文物之使命,以應時勢之需要,而輔其他文化教育事業之所不及,竊以為……急務蓋有四焉:曰,設圖書館;曰,設博物院;曰,編印叢書;曰,纂修方志”。他所藏書畫古物,多悉數無償捐贈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博物館;其侄葉公超的後人,也將其家藏書畫捐贈予美國三藩市亞洲藝術館。葉崇範出身書香世家,繼承了父輩對傳統藝術、文化綿延的使命與追求。九十年代初,她回到中國,將父親生前收藏的一批文物、手稿捐贈於眾。此次呈獻葉恭綽家族珍藏書畫,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由葉崇範精心保存,珍而重之。古代書畫二十件,將於11月29日中國古代書畫拍賣中呈現(編號820-839)。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專文

葉恭綽(1881-1968)舊藏黃賓虹(1865-1955)繪贈《桂海紀游詩畫》一冊,繪畫六開,書法十二開,自書詩七律十三首。賓翁題“玉符先生博笑,即希正謬",書畫雖無紀年,卻可從其他資料大致推得葉、黃之交往與饋贈。
翻檢賓翁於1935年有函札寄葉恭綽,稱“玉符先生"。賓翁年長葉老十六歲,此處以葉老位置顯達,當時又是賓翁半個上峰,故循古禮尊稱。函札內容談及黃節1935年1月病逝,葉老貺贈賓翁黃節《蒹葭詩》一冊,以及賓翁編纂校勘古文字諸事,函札無年月。檢1935年4月,上海博物館成立臨時董事會,葉恭綽擔任董事長,黃賓虹時為董事,顯見彼時往還已非常密切。翻閱賓翁年譜,1928年夏秋之間,賓翁在葉老推動下,與上海金石書畫家擬成立“中國文藝學院",至1930年成立時任院長;1931年,又與葉老、陸丹林籌備中國畫會,任監察委員;1934年秋與葉老遊覽蘇州園林等。於此想見,黃、葉二位不見於文字紀錄的往來,想必更加頻密。
賓翁1928、1935年兩次廣西講學之遊,均有詠詩寫生之舉。然而,《桂海紀游詩畫》大約何時饋贈予葉老?冊中賓翁自書詩十三首,見於《粵西紀游》三十二首(《賓虹詩草》卷一,民初石印)。其中石印本與贈葉題詩文字略異,可見《桂海紀游詩畫》贈葉題詩當為賓翁未修訂前的詩稿。而所繪六開畫冊,題見遊蹤為篷冲、象其、朱行灘、平樂、荔浦、景風閣、疊綵巖諸景,頗類研究文章所記1928年第一次廣西寫生景象。於此推考,《桂海紀游詩畫》冊當係賓翁1928年9月回滬後,方才著手準備並題贈葉恭綽,又為葉氏及其家族珍藏九十多年。當時賓翁稀鬆平常的一冊饋贈,誰料得近百年後,卻成為了他與葉老之間友好往來的物證。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