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 TIANSHOU (1897-1971)
PAN TIANSHOU (1897-1971)
2 更多
潘天壽

竹谷圖 

細節
潘天壽
竹谷圖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五四年作
100 x 45.9 cm. (39 3⁄8 x 18 1⁄8 in.)
題識:
竹谷圖。
一灣新水綠潺潺,雨後斜陽山外山。
竹裏人家誰小住,聲飛衣杵上雲間。
甲午(1954年)石榴開矦,壽。
鈐印:潘天壽、阿壽
畫家自題簽條:潘天壽竹居圖。甲午(1954年)初夏。壽簽。
來源
香港佳士得,中國近現代畫,2016年5月31日,編號1368。
出版
《潘天壽畫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7月,圖版19。
《潘天壽畫集》,香港南通圖書公司,1979年,圖版31。
談錫永,《潘天壽畫集》,藝術家出版社,臺北,1980年5月1日,第114頁。
王靖憲、李蒂,《潘天壽書畫集(上)》,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82年,圖版102。
楊成寅、林文霞,《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潘天壽》,學林出版,1996年1月,第221頁,圖版42。
《潘天壽書畫集—下編》,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12月,第86-87頁,圖版179。
《潘天壽全集》第4卷,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10月,第347頁。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

拍品專文

“畫事之佈置,須注意畫面內之安排,有主客,有配合,有虛實,有疏密,有高低上下,有縱橫曲折,
然尤須注意於畫面之四邊四角,使之與畫外之畫材相關聯,氣勢相承接,自能得氣趣於畫外矣。”
─ 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

近現代名家中,潘天壽以繪畫構圖“險絕”著稱,用其特有的“造險”與“破險”手法,令畫面產生雄渾、壯闊與驚奇的美感。
潘天壽在《竹谷圖》中,以寫生的視野與焦點透視法的手法,描繪山居景致。以老辣濃厚的筆墨所表現於近景與遠景的巨石與山體,以對角線的構圖相應,無形中呈現如畫框一般的效果,凸顯了位於中景的山村主體。在這範圍之內,畫家以寥寥數筆勾畫出波光粼粼的江面,與平坦寬闊的江岸形成空闊飽滿的氣勢,雖然與濃厚堅挺的山、石形成鮮明的虛實對比,但在整體構圖中卻又呈現出平穩和諧之勢。如此大膽巧妙地佈局,展露出潘天壽的雄渾氣魄。而位於河邊手執衣杵的點景人物,不僅是整幅作品的焦點所在,亦為畫面添增了活氣。
《竹谷圖》創作於1954年,恰逢中國“新國畫運動”如火如荼發展的階段。這項對於中國繪畫進行改革的運動,在於對傳統中國繪畫中缺乏寫生元素,以及描繪現實生活景色之呼應。可以看出,潘天壽在這幅以山居生活為主題的作品中,做出符合時代性的嘗試,同時保有其大膽構圖的特性。據原藏家所述,此作品為潘天壽直接贈與其母親,並傳承於後。原藏家母親為中國著名刺繡工藝美術大師,任職於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與潘天壽同為浙江同鄉。

更多來自 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