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拍賣所得款項將捐贈予紐約華美協進社美術館舉辦的天津博物館藏八大山人的“河上花”作品展覽 (LOT 1046)
劉丹
小孤山館藏石
細節
劉丹
小孤山館藏石
水墨紙本 鏡框 二〇二二年作
42.3 x 39 cm. (15 3⁄8 x 16 5⁄8 in.)
題識:
意遠臺在滄浪池北,高可尋丈,《義訓》云:登高使人意遠。
閒登萬里臺,曠然心目清。木落秋更遠,長江天際明。
白雲渡水去,日暮山縱橫。釣䂬在意遠臺下。
白石淨無塵,平臨野水津。坐看絲裊裊,靜愛玉粼粼。
得意江湖遠,忘機鷗鷺馴。須知縯綸者,不是羨魚人。
來禽囿在滄浪池,南北雜植林禽數百本。
清陰十畝夏扶疏,正是長林果熟初。珎重筠籠分贈處,小窓親搨右軍書。
桃花沜在小滄浪東,折南,夾岸植桃,花時興古,望若紅霞。
爾耳軒在槐雨亭後。吳俗喜疊石為山,君特於盆盎置上水石以適興。有拳者石,弗崇以巖。
上列灌莾,下引寒泉。有泉涓涓,白石齒齒。我心則勞,載欣載遨,以永逍遙。
壬寅(2022年)年初春,金陵劉丹畫並題。
鈐印:若僧
小孤山館藏石
水墨紙本 鏡框 二〇二二年作
42.3 x 39 cm. (15 3⁄8 x 16 5⁄8 in.)
題識:
意遠臺在滄浪池北,高可尋丈,《義訓》云:登高使人意遠。
閒登萬里臺,曠然心目清。木落秋更遠,長江天際明。
白雲渡水去,日暮山縱橫。釣䂬在意遠臺下。
白石淨無塵,平臨野水津。坐看絲裊裊,靜愛玉粼粼。
得意江湖遠,忘機鷗鷺馴。須知縯綸者,不是羨魚人。
來禽囿在滄浪池,南北雜植林禽數百本。
清陰十畝夏扶疏,正是長林果熟初。珎重筠籠分贈處,小窓親搨右軍書。
桃花沜在小滄浪東,折南,夾岸植桃,花時興古,望若紅霞。
爾耳軒在槐雨亭後。吳俗喜疊石為山,君特於盆盎置上水石以適興。有拳者石,弗崇以巖。
上列灌莾,下引寒泉。有泉涓涓,白石齒齒。我心則勞,載欣載遨,以永逍遙。
壬寅(2022年)年初春,金陵劉丹畫並題。
鈐印:若僧
更多詳情
對劉丹而言,供石自然天成,空靈宛如世外之物,為“物質世界的一個象徵性的縮影"。在《小孤山館藏石》中,劉丹用其代表性的細緻工筆筆法呈現一方供石,形態扁長嵌空而玲瓏剔透,遙觀仿佛有峻峭羣峰連綿起伏、重巒疊嶂的氣勢。畫面上方,劉丹以小楷書寫文徵明所著拙政園詩,其中的文字記述了畫面中的奇石。字字雋永的書法平衡了構圖,散發出均衡美感。
劉丹對賞石情有獨鍾,皆因他看重其中的神秘感與不確定性。世間萬物的結構性對劉丹來說有無窮魅力,通過解構物質形體,他捨棄了繪畫的敘事性,而將作品提煉成純粹的視覺體驗,重建“一種物象以外的新秩序”。
《小孤山館藏石》充分體現了劉丹深厚的水墨功底:枯筆小皴勾勒出奇石的形態,而濃淡相宜的層層渲染亦生動塑造出光影明暗的效果,隱約有歐洲文藝復興古典大師素描的影子。近觀細品,可見英石表面紋絡嶙峋,肌理凹凸縱橫,又似傳統山水畫中皴法表現出的丘壑和河川,形態既熟悉又似乎不可名狀。劉丹不刻意打破傳統技法,不刻意求新立異,不拘謹於傳統水墨畫的限制,但堅持在傳統的延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透出一種強烈的創新性與當代氣息。
劉丹對賞石情有獨鍾,皆因他看重其中的神秘感與不確定性。世間萬物的結構性對劉丹來說有無窮魅力,通過解構物質形體,他捨棄了繪畫的敘事性,而將作品提煉成純粹的視覺體驗,重建“一種物象以外的新秩序”。
《小孤山館藏石》充分體現了劉丹深厚的水墨功底:枯筆小皴勾勒出奇石的形態,而濃淡相宜的層層渲染亦生動塑造出光影明暗的效果,隱約有歐洲文藝復興古典大師素描的影子。近觀細品,可見英石表面紋絡嶙峋,肌理凹凸縱橫,又似傳統山水畫中皴法表現出的丘壑和河川,形態既熟悉又似乎不可名狀。劉丹不刻意打破傳統技法,不刻意求新立異,不拘謹於傳統水墨畫的限制,但堅持在傳統的延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透出一種強烈的創新性與當代氣息。
榮譽呈獻

Carmen Shek Cerne (石嘉雯)
Vice President, Head of Department, Chinese Pain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