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NIE BARNES (1938-2009)
ERNIE BARNES (1938-2009)
1 更多
厄尼·巴恩斯 (1938-2009)

四分衛風采

細節
厄尼·巴恩斯
厄尼·巴恩斯 (1938-2009)
四分衛風采
壓克力 畫布
61 x 91.4 cm. (24 x 36 in.)
1991年作
款識:ERNIE BARNES (右下); © ERNIE BARNES (畫背)
來源
藝術家遺產
紐約 Andrew Kreps 畫廊
現藏者直接購自上述畫廊
出版
2021年《厄尼 • 巴恩斯》展覽圖錄 紐約 Andrew Kreps 畫廊 (圖版,第24頁)
展覽
2021年9月- 10月「厄尼 • 巴恩斯」紐約 Andrew Kreps 畫廊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Senior Vice President,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這幅畫中描繪的橄欖球運動員擁有爆發性的能量,如此龐大的震攝力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多年以來,畫中圖像彷彿深深刻入我的記憶。每每想起,都好似是昨天才看過這幅畫。」──約翰·斯圖爾特·埃文斯

來自四面八方長得變形的肢體相互激烈衝撞著,將站在中心的橄欖球員捲入其中──厄尼·巴恩斯的《四分衛風采》捕捉了這一具有尖銳戲劇衝突的瞬間。運動員們的制服被撕扯得四分五裂,他們的手臂向橄欖球方向無限延長,而身體卻折疊到對方身上,層層疊疊地跌落於污濁的泥土。觀眾席上的熱烈呼喊好像衝出畫幅,橄欖球員身上的黏著汗臭彷彿蒸騰而來。巴恩斯把勝負定局之前的那一瞬間凝固於畫布,頗有技巧地捕捉到決勝時刻之人類體驗,為他的觀眾呈上了極致的感官盛宴。

巴恩斯曾經是美國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NFL)職業球員。此幅《四分衛風采》不僅是對橄欖球運動激動人心的描畫,對他個人來說亦具有非凡意義。自認為微胖而毫無運動氣質的巴恩斯,小時候常受到同學們的嘲弄與霸凌。他於是在素描簿中尋找精神慰藉。一天,在巴恩斯躲避霸凌者時,他的石工老師兼學校舉重教練湯米·塔克偶然發現了小巴恩斯的素描,便立刻被其藝術天份深深吸引。巴恩斯於是開始與塔克探討人生願景,塔克也向巴恩斯分享自己的健身經驗。通過健身,塔克不僅增強了體魄,更是產生了人生觀的蛻變。與塔克的對話對巴恩斯的人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高年級,巴恩斯便榮升校橄欖球隊隊長,還獲得了鉛球州冠軍。

厄尼·巴恩斯說:「我十八歲時第一次參觀博物館。 在一次藝術專業學生的課外考察活動中,我們來到了當時新近解除種族隔離的北卡羅萊納州藝術博物館。我剛踏進博物館,就立刻與那裡產生了連結,我彷彿進入了夢想的學校,終於讀上了我一直以來都夢寐以求卻根本不知道去哪裡學習的課程。我感受到了自我實現的力量,我的夢想好似就近在咫尺之間。」儘管擁有著橄欖球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巴恩斯卻堅定地想要成為一名藝術家。他成長與北卡羅萊納州的德罕。當時為吉姆·克勞執政時期,巴恩斯經常被禁止進入德罕的博物館。然而這並無法阻止年幼的巴恩斯對藝術的追求,他如饑似渴地讀完了學校圖書館的全部藝術書籍。正是在這些書中,這位少年藝術家結識了從米開朗基羅到德拉克洛瓦,乃至是土魯斯·羅特列克等歷史上的藝術大家。在高等教育階段,巴恩斯在北卡羅來納州中央大學學習了藝術專業。1965年的一次傷病使他的體育職業生涯宣告結束,自此以後,巴恩斯全身心投入藝術實業,開始努力成為一名畫家。

《四分衛風采》表現了攝人心魄的心理戲劇與肉體張力,不論是巴恩斯對色彩的運用,還是誇張而極具性張力的動感,抑或是其中夾雜的一絲生活喜悅,都深受十六世紀藝術流派之影響。尤為顯著的是,此幅作品直接受到了老彼得·布呂赫爾(Peiter Bruegel the Elder)聞名於世的《墮落天使》(1562年)之影響。後者以誇張的明暗對比法極致刻畫了光影交織中的眾多人物形象。二位藝術家都極其善於在有限的圖畫平面上展現數量眾多的人體,同時又留有視覺移換空間。在本作品中,巴恩斯巧妙運用加長的手臂與扭曲的軀體來對觀賞者進行視覺引導,一條條手臂接連不斷地引領著觀賞者的視線穿梭於畫面之中。正成為繼喬治·拜羅斯(George Bellows)以來最具表現力的運動主題畫家的巴恩斯,以《四分衛風采》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自己高超的藝術造詣,更傳達了鼓舞人心的希望與精神力量。簡而言之,《四分衛風采》是巴恩斯作品之上佳範例。畫家以富有技巧的筆調,全面展示了職業橄欖球運動中的多重張力及歡快情緒。在本作品中,他精準捕捉了在風采昂然的四分衛即將觸地得分前,那驚險刺激而情緒萬千的決定性瞬間。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