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ENTE SILVA MANANSALA (1910-1981)
VICENTE SILVA MANANSALA (1910-1981)
VICENTE SILVA MANANSALA (1910-1981)
VICENTE SILVA MANANSALA (1910-1981)
3 更多
維參特 · 馬南薩拉 (1910-1981)

市集

細節
維參特 . 馬南薩拉
維參特 · 馬南薩拉 (1910-1981)
市集
油彩 畫布 裱於木板
124 x 195 cm. (48 7/8 x 76 3/4 in.)
1980年作
款識:Manansala 80 (右上)
來源
原藏者直接購自藝術家
2005年11月27日 香港 佳士得 編號39
亞洲 私人收藏 (前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2020年12月2日 香港 佳士得 編號132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榮譽呈獻

Jacky Ho (何善衡)
Jacky Ho (何善衡) Senior Vice President, Deputy Head of Department

拍品專文

《市集》是維參特·席爾瓦·馬南薩拉罕見的大幅畫作,它完美地展現出藝術家代表性的透明立體主義,及對現實主義細節的敏銳度,藝術家純熟地遊走於再現與基本結構之間,取得了完美平衡。浸淫於鄉村生活之中,馬南薩拉深受普通日常生活的啟發,將其發揮至極,悉數納入到他特有的立體主義之中。《市集》作於1980年,凝聚了藝術家40年職業生涯的精髓。開闊場域中,多個小場景穿插期間,完美展示了「美即是滿」的美學思想,這也是菲律賓的美學基石之一。正如羅道夫‧培拉斯‧培瑞茲所道:「城鎮的節日或盛宴立體地彰顯著豐滿與富足。」(R·培拉斯‧培瑞茲《馬南薩拉》,Plc出版社,馬尼拉,1980 年,第196 頁)

家庭中的女性,是馬南薩拉最偏愛的主題之一。在他眼中,女人是傳統價值的守護者,她們靈魂堅韌沉著,散發著無聲的力量與風度。《市集》一作即是典型。十二個女人佔據著畫布的絕對中心,其姿勢、手勢、面部表情──每一人的獨特個性都為畫家所極盡著墨。左邊的三個女人正在聊天,其前景的女人則在挑揀攤上的貨物,右邊的兩個女人正頭頂貨品,觀察四周。畫中,多面立體的幾何形體,使得「形」脫離了人的「物」性而透明,「形」不斷地重疊、跳躍、互相關聯,最終卻光滑無痕地嵌入整體構圖。撞色色調似是彩繪玻璃以不同的程度反射、折射、吸收著光。精美穿插的圖層遮掩著,卻又揭示著空間的景深,由此,藝術家脫離了寫實的桎梏。市集的生機則主要以淋漓斑斕的色彩體現──朱紅、鈷藍、鉻綠色塊和諧交織、緊扣一體。在這彈眼落睛之作中,馬南薩拉對色彩的運用神似野獸派大師馬諦斯與德蘭,卻又為其鍍上了「豐滿與富足」的美學──菲律賓文化與生活中本質色彩。

馬南薩拉生於1910年,是一位開創性的菲律賓現代藝術家,因其為菲律賓藝術做出的卓越貢獻,於1981年被冠以「國民畫家」的稱號。自1940年代以來,其所獲獎項不計其數,積極地活躍於當地與海外的藝術場景中。馬南薩拉是位多產的藝術家,是菲律賓戰前十三位現代畫家成員,也是戰後新現實主義畫派成員(包括波東·弗朗西斯科、安妮塔·麥格賽賽-何、凱撒·勒加斯比),這位天賦異稟的畫家、壁畫家,數十年如一日地精心打造著作品。

馬南薩拉與立體主義的初遇可追溯至其學生生涯,他曾於班夫及蒙特婁美術學院(1949年)和巴黎美術學院(1950年)求學,受約瑟夫·普拉斯基及費爾南·雷傑指導。馬南薩拉沉浸於立體主義,卻極聰明地保持了藝術家的自我免受其吞噬。他頓悟到自己的風格,以嚴格的方式對待其描繪之物──保持繪畫對象的「形」的同時,將現實細節施以輕微改動,作於1974年的《市集攤販》即是此法的典型之作。該作中,他以畢加索及布拉克幾近抽象、碎片式的獨特視覺語言作畫,將形與結構置於主體地位。

1980年,年越古稀的馬南薩拉不僅創作出《市集》,這也是他個人生活里程碑式的一年──他在家中毗鄰地段建起新的工作室,為接下來的個展作準備。多年來,馬南薩拉的作品能吸引並啟發如此多人的原因,即在於其深切傳神地表達了菲律賓精神。馬南薩拉在世時生活在賓南哥南,他會在生日當天把一幅畫作贈送給第一位來訪的客人。於是,崇拜他藝術的人午夜時分就湧向他家,爭先恐後想得到他的畫作。後來,這些人當中的一些因這共同的熱愛走到了一起,開始了每週一次的聚會,並與馬南薩拉夫婦建立起了長久親密的友誼,長達數年。如今,馬南薩拉的藝術仍受世人高度追捧,並被當作傳家寶代代相傳。羅道夫‧培拉斯‧培瑞茲在其所著的《馬南薩拉》傳記中提到,正因為馬南薩拉的作品大多為顯赫藏家收藏,並視作珍寶代代相傳,所以馬南薩拉的畫作罕見於市場。而正由於此,其極富感染力的藝術探索吸引並啟發著人們,經久不衰。

更多來自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