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重要法国私人收藏
20.06.84

赵无极

细节
赵无极
20.06.84
油彩 画布
1984年作
签名:无极ZAO;Zao Wou-Ki
来源
现藏者之家属于1985年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赵无极在1973年时重拾水墨,宣纸的吸水性与水墨的流动性使他的画风渐渐产生变化,至1980年代,随着他丰沛的创作能量累积,此时的油画作品在稀释油彩的挥洒中,将过去水墨「变化无穷的黑色、白色、还有灰色、成千种不同层次的灰色」转化为冷暖色系间的调和或冲突,1984年的《20.06.84》(Lot 7) 不仅在技法上保留抽象表现主义直率的滴流泼洒,同时展现了水墨晕染细腻而丰富的层次,对于形式元素的运用,也从1960年代以「线」为主的建构,逐渐转为以「面」经营画面空间,具体地代表了赵无极在艺术概念与形式表现上再次的革新。 《20.06.84》以琥珀色、橘黄色和葱黄色分割画面,赵无极掌握了油彩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特殊质地,稀释后的颜料轻盈流动,俨如泼墨于宣纸上的效果(图1),在色块相接与色层的积淀中创造深邃而无限广阔的距离感。《20.06.84》构图的改变具体展现了赵无极对于空间的创新概念与变革,画面中具有深度的色域块面,既不是对于现实三度空间的模仿,也跳脱了1960年代作品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的再现,艺术家除去平面绘画中惯性的单点透视或空气远近法,随着观众对于形体与距离的不可臆测,就此突破了过去艺术创作旧有的空间意识,而在画面中塑造出新的空间存在。色彩的扩散与重迭似乎不可捉摸、没有边界,如同自大爆炸以来一直不断膨胀的宇宙,深遂无垠却又包罗万象,我们身处其中无法得知外部具体的空间结构,只能由内部探寻宇宙的构造原则。宇宙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爱因斯坦提出了「四维空间」的概念解释,在空间的架构上比普通三度空间的长、宽、高三条轴外又多了一条时间轴,成为连续的时空整体。《20.06.84〉在油彩流淌间隐含的时间性与特殊的空间形式相结合,因此创造了在我们认知与经验之外的另一种空间。 在时而泾渭分明、时而相互连接的色彩衬托下,黑色细腻而致密的笔触在画面下方以水平方式辐辏交错,而左方以激荡的黑色弧线构成的白色放光处,在水平稳定的构图中创造了动态。这些黑色的笔触刚柔并济,虚实并存,构成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感,俨如大自然的孕育出来的大理石纹理和肌理(图2),隐藏了自然界中沉默却又具威力的力量。艺术家虽然从西方形式主义出发,但却从中国古代山水画寻出答案。赵氏回溯唐宋山水画对于自然的直观,以视点的自由变化表达置身于天地间的空间概念(图3),自身的感觉经验转化为造形元素,因此点、线、面并非静止,而是处于正在运动、变化、转折的状态,赵无极深入探索形式元素的特性,以抽象形式组构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本质,更赋予画面空间蓬勃的生命力。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