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专文
1990年间,朱德群搬到巴黎近郊的纳河畔维提一处空间宽敞的工作室(图 1)。这件事情对朱德群而言相当重要,他因此得以画出更大幅的作品,该处也提供了他作画所需的安详与宁静。法国艺术评论家皮耶.卡班是朱德群的好友,他回想朱德群「在这间整理得有条不紊的干净画室里作画,画笔、颜料以及其他工具全都排列得井然有序。他会从白天一直工作到黄昏为止,因为他喜欢在日光下作画。夜晚来临后,他就写书法。」如同一位有道高僧,朱德群以最严谨的态度净化自己的工作空间;在他与画布之间的亲密关系中,仅容许自然光做为唯一的外来光源。每日的书法练习则是协助他获得创作抽象画时所需要的专注力、自信心,以及坦率表达自我的能力。
《无题》(Lot 11)这幅画既撼动人心,又赏心悦目。朱德群画出一个两相对比的空间,柔和而粗旷的棕色笔触层层迭迭,与右方强烈的冷光瀑布相互平衡,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流动感。所有笔触汇集于中央,在明亮与黑暗、丰富与空虚的交界处形成一个透视法上的「消失点」,灿烂而炽热。自此时期起,超自然力量成为朱德群画作中不变的主题。关于朱德群在1990年代早期的作画方式,皮耶.卡班注意到一个有趣的重点:朱德群的内在力量自此解放,彷佛在一个绝对的宇宙中,他就是唯一的视觉诠释者──「有一位中国画家说过:作画必须从扫把开始,最后以绣花针结束。这句教诲,朱德群从来不曾或忘。尤其在他要画出巨幅作品时,他会先将画笔以一种随性的姿态扫过整面画布。此时他还不确定下一笔的走向,不过,整幅画完成后的样子已经在他脑海之中。接着,几笔快画,带出最初始的大块区域,然后就很少再做修改了。偶尔,如果他增添了几笔,也绝对不会发生「过剩」的情况;炽热灿烂的火花迸溅,多姿多彩的闪耀光影,全都在爆发后四散奔流、划破黑暗。」自1980年代起,朱德群发展出一套全新的手法来呈现空间感。他喜欢用大型的中式画笔,以水墨画的笔法刷上许多层半透明墨色。他发明了一种复杂精细的多方位笔触游戏,这一点在画面左半部的暗色区块上尤其明显。朱德群模仿立体派画家对于空间的处理方式,运用画笔将画面解构成小块区域,从而创造出一种宽慰舒缓的感觉。立体派画家弗南.勒泽藉由描绘几何图形来达到抽象境界(图 2),朱德群则将此技巧推展到极致抽象形态,创造出一种举世共通的诗意影象,不再拘泥于具象的图案轮廓。
1991年,朱德群与画家Xavier Longobardi一同前往威尼斯,此行让他发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对于十五世纪早期意大利画作的研究,深刻影响了朱德群1990年代以后的作品,特别是在光线的表现手法上。达文西以明暗的极致对比,彻底改变了其所处时代对于光线的画法(图 3)。根据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说法:「能够照亮不透明物体的光线有四种,包括:散射的光线,如同空气中的光;直射的光线,如同太阳光。第三种是反射的光,还有第四种是属于穿透麻布、纸张或其他类似物品的光。」朱德群以相似的革命性手法,在构图上经常出现一块明亮的区域,为当代抽象画派带来一种全然独特、别具创意的元素。在《无题》一画中,朱德群采用达文西的「大气透视法」,以明亮的天蓝色传达出一种距离感,以及从而产生的深度感。明亮色彩与深褐色的对比,加上类似立体派画风的大型笔触所带来的抒解感,更进一步加深了三维三维效果。与朱德群同时期的巴黎画派画家致力于打破西方画风的传统元素──光线、透视、深度及线条;然而,此时期的朱德群早已重新诠释这些元素,将抽象画派提升至最终极的艺术形态,而非仅只于突破传统。
在朱德群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旅游经验一直是他重要的灵感来源。不过,无论世人认为朱德群是如何的国际化,他仍旧是个标准的中国人。在他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抽象性,终究是起源于他对于中国文化核心意义的解释,以及他在杭州美院所学习的传统风景画所奠定的基础。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美术革新观念、抽象立体派的理论基础、以及对于中国传统画风与书法的了解,朱德群成功超越了以上所有概念,达到一个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完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