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1920-2013)
境生象外‧舍形悦影 -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父亲的花园

赵无极

细节
赵无极
父亲的花园
油彩 画布
1955年作
款识:无极 ZAO 55 (右下)
来源
法国 巴黎 法兰西画廊 法国 私人收藏 法国 帕斯卡尔.兰斯柏画廊 2012年4月2日 苏富比香港 编号527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此作品已登记在赵无极基金会之文献库,并将收录于梵思娃.马凯及扬.享德根正筹备编纂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数据由赵无极基金会提供)
出版
1978年《赵无极》尚.雷玛利着 佛朗索瓦.马克 文献研究 Hier et Demain Editions 巴黎 法国 及 Ediciones Poligrafa 巴塞罗那 西班牙 (图版,第40图,第84页) 1979年《赵无极》尚.雷玛利着 Rizzoli 纽约 美国 (图版,第40图,第84页) 1986年《赵无极》尚.雷玛利着 佛朗索瓦.马克 文献研究 巴塞罗那 西班牙 第262图 (图版,第40图,第84页)

荣誉呈献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阅状况报告或联络我们查询更多拍品资料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赵无极身为长子,与父亲感情一向亲近。其父赵汉生虽为银行家,却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并将自身渊博的书画知识传授给家中孩子,自小就引导着赵无极学习欣赏周遭事物的美,而此美感教育经常来自于自家的花园。赵父爱好养花植木,在各地住宅的前或后一定有一个小花园,创作于1955 年的《父亲的花园》(Lot 30) 就充满着赵无极对儿时的回忆与往事( 图1)。笔触间, 色彩中, 思想起约自1954 年开始,赵无极放弃了克列符号式的绘画语汇,不再拘泥于物体外在的形似,而开始找寻发自情感的性灵,并从笔触中寻找表现力,并导入新色感与大自然的诗性。《父亲的花园》虽尺幅不大,却内蕴着波澜壮阔动势及气魄,仍旧可见甲骨文符号,铿锵笔尖一落成纹路、二落成枝桠、三落成疾风,颜色显得沉,却也鲜活。赵无极借用书法中虚与实相互激荡所产生的力量,动静之间风起云涌,磅礡中见细腻。赵无极此时期的作品多以浑重、带有挽歌意味的深色系为主调( 图2)。被绿色调覆盖的画面在其艺术生涯中并不常见,尤其是在从尝试抽象走向抒情抽象的1954 至1962 年间,仅有一件创作于1953-54 年的《绿色森林》( 图3)。《父亲的花园》中的绿,独具魅力且层次铺陈紧密,将万物的奥妙赋予了每一吋画布,推演后分裂、分裂后重组。作品整体背景以雅致的媚茶色调为主,由外向内蕴含了苔色、萌黄、若草及淡黄色,层层递嬗。细密的色彩迭置,形成一个向心漩涡,引领观者窥探花园的中央,走入一抹群青与白的小天地,赭红色的小石头倏然而现,令人会心一笑。这个绿意盎然的小花园,体现了赵无极对色彩关系及线条律动两者间互动的精准掌握。《父亲的花园》的视觉力量除了来自引人遐思的色彩、细腻坚定的笔触,更多是所有客观主题的交融。赵无极并不喜欢观者将其艺术视为风景或山水画,这个定义过于狭隘,他曾说:「在莫内的画中,物体、大自然及空气之间,并不存在界线。《睡莲》已把一切融成一个整体。」界线模糊了,想象空间变宽阔了,情感自然突破禁锢,直达观者的眼与心( 图4)。赵无极的画反映了他的经历,成为他「情感的指标」,而一位伟大的画家,绝非只是因为其技法杰出,而是他的画能长驱直入人们心灵那被遗忘的秘藏之处。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