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1920-2013)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17.06.61

赵无极

细节
赵无极
17.06.61

油彩 画布
1961年作
款识: 无极 ZAO (右下) ; Zao Wou Ki 17. 6. 61 (画背)
来源
法国 巴黎 法兰西画廊 欧洲 私人收藏 2012年4月2日 苏富比 香港 编号 539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此作品已登记在赵无极基金会之文献库,并将收录于梵思娃.马凯及扬.享德根正筹备编纂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数据由赵无极基金会提供)

荣誉呈献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阅状况报告或联络我们查询更多拍品资料

登入
浏览状况报告

拍品专文

于五十年代旅居巴黎后,赵无极迅速成为抒情抽象派的中坚份子,与其他斑驳主义艺术家如皮埃尔.苏拉吉同时展出。赵无极最具知名度的独特、成熟的个人风格,却是直到六十年代才开始成形。赵无极曾于1961 年说到:「在我成为艺术家的过程中,不能否定巴黎带来的影响,随着我的人格逐步安稳下来,我亦慢慢重新发现了中国。我近期的画作正呈现了与生俱来的中国本质,似非而是地,都是因为巴黎,我才会回归到根深的本源。」于同年所创作的画作《17.06.61》(Lot 56) 透过缤纷、宛如一场庆典的表现展方式,展现艺术家自我发掘的轨迹,熟练地将其于西方所学的流畅色彩和光影震动,与传统中国绘画之哲理与美学相结合。由一片如翠玉般绚丽的绿与黄、白、红等色彩交织而成,《17.06.61》中间穿插的黑色线条如同一股股能量般闪烁与旋绕,形成画面中央两朵星云般的形体。飘渺的白则如同水雾般袅袅浮现,上半部因为阴影的融合与模糊处理逐渐的褪入背景里。黄色的随兴线条看似远方闪烁的光芒。无预警添加的少许红色策略性的点缀于画面中,使得由不同色彩所交会而成的画面更添温度与深度。画布上的色彩与笔触呼应着自然里的颜色与阵阵清风,产生充满生命力与再生的能量。将色彩关系视为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源自于赵无极在西方的学习与磨练。与他同期并曾一起展出的泼色主义艺术家汉斯.哈同也在作品中表现出类似的色彩关系与笔触律动,但哈同的风格则较偏极简( 图 1)。赵无极曾说:「我的画显示出我的生命情感,因为我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和思绪…其中有着颜色之间的关系,它们相互混合、对立、亲近与互斥的方式。」赵无极作品中复杂的色彩也因此演变成艺术家内在世界的直觉表达。作品呈现赵无极六零年代的创作脉络,《17.06.61》将出现在他早期作品中的随兴黑色线条与中国书法中内敛的力量结合,并且不再出现的是如他在1954 年的创作《5.6.54 ( 香草)》( 图2) 中颤抖与分散的线条。虽然这两幅作品有着类似的色调,但赵无极彷佛在这幅后期的作品里将《5.6.54 ( 香草)》中的线条解放,同时将中国书法的能量与动能注入其中。此拍品中的线条自由自在、自信地舞动着,充满无限能量。赵无极曾说:「我的目的是希望能练就透过画笔呈现出我身体的感受的技巧,能够透过线条表现出空间感以及光。」将目光随着线条移动是一种回溯艺术家的手的具体方式,同时能够唤回艺术家立于画布前所感受到之存在感。回归到自我的根本,赵无极传承了中国画家留给后世的精神性。从宋朝绘画名师郭熙的作品《早春图》( 图3) 中可以观察到赵无极将传统山水画中的元素透过油画的重新诠释。乾隆皇帝于《早春图》上的题字「春山早见气如蒸」似乎也适用于赵无极的《17.06.61》。这两幅作品均透过多面向的角度呈现出从远方遥望着雄伟的某处的意象。画面前端的平面透过紧凑的线条使其与表面产生更加密合的感觉,而远处的平面相较下则是较为抽象,采用缭绕摇曳的烟雾与阴暗的线条使其往后融入背景中。此外,两幅作品都透过反复笔触的堆栈与虚的空间交织而成,创作出彷佛会动、会呼吸并且有着流动能量的画面。赵无极并没有循着前人的经验试着模拟生命,他将画面中的叙事和象征意味动摇并使其松散,赋予观众自由的想象空间。《17.06.61》是透过艺术家内在情感所衍伸出的绚丽色彩所创作而成,激发出生命中抽象的和谐感与精神,是赵无极迈入崭新成熟创作阶段的杰作,散发着无比茂盛蓬勃的光芒。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