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冷军
冷军(中国,1963年生)
雕塑
签名:冷军 06.10.30(右下)
油彩 画布
40 x 55 cm. (15 3/4 x 21 5/8 in.)
2006年作
来源
亚洲 私人收藏
出版
2006年《边玩边画-俄罗斯之游9人油画展》武汉荣宝斋出版 (图版, 第16页)
展览
2006年12月“边玩边画-俄罗斯之游9人油画展” 美术文献艺术空间  武汉 湖北

拍品专文

冷军的超写实风格在当代中国独树一帜,他的早期作品多为批判工业文明进步下的负面社会现状下所遗忘的精神生活。近年他则将目光放回传统,回归经典,如《博物馆系列》。而《雕塑》则是这两个阶段至关重要的分水岭。自《雕塑》以后,不同于先前着重对个体元素的纤毫毕现,冷军通过物象之间的互动关联,在整体构图上生动展现充满韵律的写实。

《雕塑》中,冷军细腻的笔触将青铜雕塑跃然纸上,仿佛能切身感受到战败而归死寂般的安静,唯有马儿沉重的步伐与哀嚎。如17 世纪荷兰黄金时代 Dirck de Bray 的静物作品一般惟妙惟肖,局部与整体和谐自然。三百多年前艺术家借玫瑰与橄榄枝给画面带来生命力,冷军亦将静物化活,宛如还原当时情景。冷军独特的趁湿画法赋予《雕塑》中冷冰冰的青铜动人的色彩,将罂粟油打湿画布直接上色调和,利用其慢干与上色薄的特性,控制微妙颜色的同时规避了画面的厚重感。笔笔熟褐之上加以几抹藤黄,松绿,枣红与恰到好处的缀缀蓝紫,层层揉进画布中,在冷色调的环境下突出了暖色调,趁湿提白绘以亮处。冷军借用色彩巧妙地处理光影关系,彰显戏剧化的明暗起伏。

《雕塑》写实亦写意,宛若辛弃疾笔下“沙场秋点兵”中的“秋”,既点明了战争发于粮储充足的秋天,又渲染了战场悲凉荒芜的气氛。《雕塑》中暖色调的采用则在描述暮色落日余晖的同时,暗示了微弱光芒下存留的希望,黄昏暗夜过后蓄锐重战。冷军在超写实呈现的限制中挥发自由想象空间,绘声绘色的
展示了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

更多来自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晚间拍卖)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