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FENGMIAN | Christie's
LIN FENGMIAN

成交價 HKD 2,420,000
估價
HKD 800,000 – HKD 1,200,000
估價不包括買家酬金。成交總額為下鎚價加以買家酬金及扣除可適用之費用。
關注
分享
Scroll to top
LIN FENGMIAN

成交價 HKD 2,420,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10年11月28日
成交價 HKD 2,420,000
拍品終止拍賣: 2010年11月28日
細節
林風眠
寶蓮燈
水墨 設色 紙本
簽名:林風眠
鈐印:林風暝印

來源
袁湘文女士舊藏
美國 私人收藏

當我們走進林風眠的藝術世界,我們被帶進那詩情畫意的山鄉,內裡的一草一木都是林風眠對故鄉的回憶,也是他的情感和想像的融合。與母親的分離使林風眠走進繪畫這片寧靜的世界,繪畫成了他抒發對母親思念和內心情緒的語言。林氏對藝術純粹的熱情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培養出來。從小學到中學,林風眠接受傳統中國繪畫的訓練,奠定他中國畫扎實的基礎。中學畢業後,林風眠明白只有離開家鄉,才能尋找新的道路。1919年,林風眠帶著乘風破浪的決心,飄洋赴法,展開了傳奇的一生。

法國第戎美術學院校長楊西斯 (Yenicene)是林氏的啟蒙老師,他鼓勵林風眠「學習中國自己最寶貴而優秀的藝術,否則是一個最大的錯誤。」這話照亮了林氏藝術上摸索的道路,讓他決心在學習西方學院派及當時不被重視的現代藝術外,竭力通過中國瓷器、傳統書畫等藝術,吸收自家東方藝術內的精神。林風眠融和中西藝術的思想就這樣逐步開拓。1924年,林風眠的油畫作品《摸索》參加了在法國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並獲得了高度的讚賞。教育家蔡元培也被作品描繪人類探求人生精神的力量所打動,認為林氏已超脫中、西藝術的框架,捕捉了藝術中的文人精神力量。1925年,林氏國畫作品《生之欲》展出於「國際工藝美術博覽會」,畫中朝氣勃勃的生命力又一次打動了蔡元培。《摸索》和《生之欲》不但深深打動了中國人,更獲得法國藝術界的認同,入選法國秋季沙龍展覽。林風眠對人文精神的關注,及其藝術創作所表現深邃的思想,可謂與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思想互相呼應,其後更獲蔡氏等人的引薦,成為國立北京藝專校長。年僅26歲的林風眠便接起了改革中國美術教育的旗幟。

1926年,林風眠從歐洲學成回國不久,在撰寫《中西藝術之前途》時,已清晰地指出他的藝術方針 — 「其實西方藝術上之所短,正是東方藝術之所長,東方藝術之所短,正是西方藝術之所長。短長相補,世界新藝術之產生」。林氏也提出「民族文化之發達,一定是以固有文化為基礎,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時代,如此生生不已的。」(1929年《中國繪畫新論》林風眠著)。回國以後,林氏有系統地革新中國水墨藝術,一方面整理、復興中國五千年傳統藝術的偉大創造及長處,另一方面取西方藝術之長,補中國藝術之短,發展出中西兼容,具「時代性」、「民族性」及「個人風格」的中國現代藝術。

林風眠的藝術可分巴黎留學、重慶、杭州、上海、香港等階段。從1951年辭任國立杭州藝專校長職務後遷到上海,50-60年代居滬的日子讓他的藝術概念得以沈澱、發展,可謂是林風眠藝術創作的成熟時期。本次拍賣五幅作品,《彈琵琶的仕女》(Lot 1061)、《秋林》(Lot 1063)、《寶蓮燈》(Lot 1060)、《寶蓮燈》(Lot 1059)、《立體靜物》(Lot 1062)乃是林氏居滬時的創作,有力地透視林氏融合中西藝術的理論和手法。

相比《寶蓮燈》的冷色系列及其人物重疊概念的純粹性,《寶蓮燈》(Lot 1059)設色艷麗,引進更多裝飾的元素。林氏曾表示,「我從戲裡面、臉譜等得到一種靈感來畫人物……我看平(京)劇是把它作為一種中國舞蹈的味道,我用現代化的形式表現了它」。畫中三角色左右伸展的手臂,兩臂成了彎月的形狀,更大膽地完全簡化人物的手掌,構成不同層次的圖形。在重彩上運用白線、白粉,形成透明紗質的效果,此處在逆光下顯得輕盈、穿透,如半透明的晶體產生出另一種幻象般的空間感。揚起的白色衣袖不單富有濃厚的中國舞蹈味道,也暗示了一種瞬間的動勢。林風眠再進一步將方形畫紙的四周處理成有如舞台布幕,背景則以具代表性的逆光手法處理光源來自人物的後方,明亮的背景不僅突顯前後兩層的主角,同時也延展出豐富的深度。中國戲曲之美與傳統在林風眠的作品得到更深層的焠煉,乃藝術家在探討時間與動態的京劇題材上,結合了中國傳統仕女之美的代表作。
來源
Formerly the Property from Ms Yuan Xiangwen Collection
Private Collection, USA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相關文章

更多來自 中國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