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1962年作
簽名:無極 ZAO;ZAO Wou-ki
來源
加拿大 多倫多 蘭恩畫廊 現藏者家屬於1962年購自上述畫廊

拍品專文

《5.7.62》-山水中時序與空間狀態的整合 保羅˙克利認為:「所有的繪畫形式都是由運動狀態的點開始,點在時間上的運動形成線,而線在時間上的運動形成二度空間的面,面向空中推移,則產生三度空間中的體積。……總之,是運動的活力,把點變成線,線變成面,把面變成了空間的向度。」趙無極從克利時期點、線、面與造形的逐步分離,甲骨文時期點、線、面作為符號挪用,至1960年代初期,正式脫離了形的束縛,造形元素與色彩得到完全的解放,當趙無極身處西方、在抽象表現主義的領域中得到藝壇認同,《5.7.62》(Lot 2001) 也不僅是他藝術生涯真正成熟的象徵,更是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主義跨越時代與地域交匯融合的具體代表。 《5.7.62》在灰褐和土黃色的背景襯托下, 黑白兩色細膩而緻密的筆觸在畫面中央輻輳交錯,與上方的朱紅色層相互重疊,匯聚出緊張的衝突感,明亮的鮮紅色成為焦點,在水平穩定的構圖中創造了動態,當媒材與技法已然契合,隨著趙無極的揮灑真正自由地獨立表現他的心緒與情感,畫面色彩的鋪陳經營因而直接地激發觀者的感官刺激與內心共鳴。如藝術家所說:「我的畫並不特別在追求『靜』,也許那是自然流露的結果,其實內在的更有很多葛藤,和戲劇化的緊張……但我卻想起中國古代的畫家,他們用情感深入自然,並不是茫然而無力的入其外殼,而是集中精力穿透它,把握它;絕非表面炸裂性的『動』,而是在畫裡適當呈現情感與理性,是一種內在的『動』」。《5.7.62》雖以迅捷的筆觸與線條呈現瞬時的動態,但創作的原始出發點卻與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自動性書寫大相逕庭,因此也造就了不同的表現形式與空間深度。 趙無極起初不願以水墨這種純粹東方的媒材創作,運用油彩的過程恰使他不受明清以來因襲僵化的文人筆墨所限,而在抽象中直接回溯至唐宋山水畫對於自然的直觀。中國傳統山水畫並非對景寫實,而是試圖呈現藝術家所感知的大自然整體面貌,包含了四季與朝暮的時間變化,以及近看與遠觀、俯視與平視等不同的空間狀態,經過人在自然中遊歷,全面性的理解與掌握景物的原理和原則後,才進一步提筆創作。趙無極延續了這個觀點,《5.7.62》的線條交錯與色層暈染並非偶然獲得的效果,實際上納入中國的傳統美學與空間意識,在動態的觀察方法和心理體驗中,明暗虛實構成了畫面的節奏與韻律感,藝術家以視點的自由變化表達置身於天地間的空間概念,自身的感覺經驗轉化為造形元素,因此點、線、面並非靜止,而是處於正在運動、變化、轉折的狀態,趙無極深入探索形式元素的特性,以抽象形式組構出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本質,更賦予畫面空間蓬勃的生命力。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