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阮嘉智1908年生於河內附近的河東郡,晚年在胡志明市(西貢)渡過。這位藝術家在越南北部學藝,卻在成名於南部。他將西方繪畫技法應用在磨漆這種獨特的東方媒材上。身為一位愛國的藝術家,他同時也是一個好戰的國家主義者,而獲得胡志明市人民委員會的尊崇。他被視為越南的化身,但同時也並非越南的一切。起初,這種兩極對立似乎令人所無適從,但隨著越南找尋和確立國家身份認同,這些矛盾也集合在新時代的越南人民中。
阮嘉智的作品《公園裡的女孩》(Lot 2025) 的獨特性與重要性,涵蓋了四個層面:首先是既複雜又成熟的細膩技法,顯示出1980年代正是阮嘉智的創作高峰;其次是宏闊的尺幅,120x 185.5公分的畫面承載了豐富的表現性。以及,主角呈現出越南獨特的地域特色,畫中場景雖脫俗而又夢幻,但景物描繪卻一絲不苟,皆來自於藝術家對於事物的觀察入微。就創作磨漆畫所需的複雜工法與耗費的時日而言,阮嘉智的作品極為難得,更可見《公園裡的女孩》作為代表作的珍貴和罕有。
阮嘉智身為越南磨漆畫的一代宗師,不單身體力行從事磨漆畫創作,也是一位嚴謹的理論家,他的一生可說是二十世紀越南藝術和政治傳奇的縮影。在欣賞阮嘉智作品的同時,便如同浸淫在越南歷久不衰的優雅和美感,沉醉於越南激勵人心的歷史當中。
阮嘉智在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畢業後,加入了「自力更生文學團體」 ──創作愛國和反殖民主義理念詩詞和散文的文學運動。阮嘉智在兩本雜誌《風化》(Phong Hóa) 和《今日》(Ngày Nay) 投稿,吸引了廣大讀者。在1935年創立的安南鼓勵藝術和工業協會 (SADEAI)舉行的第一個畫展中,阮嘉智的作品得到了廣大迴響,從此,他便在藝壇崛起:當地一位法國收藏家杜恩夫人(Madame Drouin) 購藏他的作品。1938年,他被委任為總督比維爾在河內的皇宮(即現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總統府)裝飾。1943年,他在「獨特畫廊」展出,在河內獲得極力推崇。
長居河內的藝術收藏家兼評論家克勞德・馬烏多(Claude Mahoudeau)說:
「這房間的正前方,是阮嘉智的磨漆畫作品。我們慶幸發現了一篇由剛古爾兄弟(Goncourt brothers)寫的文章,內容很可能是為阮嘉智的磨漆畫作品而寫的 --
『他將優雅重新定義……,就是這點點滴滴的美,來表達出一個有嫵媚、卻又超越外在美的女人。這種美的精髓,猶如線條的弧度、、形體的靈魂、物件的靈性,是女性悠然自得的一切誘惑之處:那種倦怠、安逸;時而昂首闊步,時而步伐輕盈,時而漫不經心;女性姿態的差異、身體的柔軟、把玩扇子時輕快躍動的纖纖玉指。』
我們只需盡情欣賞這位對畫展有著巨大貢獻的藝術家作品。他的作品令每個人目眩神迷。」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阮嘉智曾與尚・沃朗(Jean Volang)前往香港,之後回到越南定居於西貢,過著勤奮的隱居生活,苦心鑽研磨漆畫技藝。
《公園裡的女孩》是由越南北部的中國漆樹取得的樹脂漂白後繪製而成。學過西畫、木刻和鑲嵌技法的阮嘉智,開創了磨漆的製作、打磨和染色的新方法2。鑒於傳統磨漆的顏色選擇極為有限,只有棕色,黑色和幾種紅色,阮嘉智和其他磨漆畫師,特別地用碎蛋殼,一起製作了不同色調的白色。在《公園裡的女孩》ˊ中, 阮嘉智即鮮活地運用了蛋殼來豐富畫面的色彩。
磨漆畫的製作過程相當花費心力,要在畫上塗上多層有顏色或透明的漆色,並且在每塗新的一層之前,必須等待上一層完全乾透。塗好各層漆色後,畫家用細砂紙、炭粉和人髮,小心在畫面的各部份打磨,以達到所要求的各種顏色。
阮嘉智在一封給克勞德・馬烏多的信中提及1950年後期,自己受委託創作的一幅磨漆畫,其中披露了磨漆畫的製作過程:
「……畫作中有個難題,只有耐心才能解決。在畫作中一些部份,碎蛋殼鑲嵌在鮮橙紅色的背景之內。要達到色彩的飽和,最少要塗三層漆色。難處在於塗最後一層漆色時,蛋殼已經鑲嵌在預先在漆上的凹陷處之中;最後一層顏色必須只塗在蛋殼的邊緣,或者薄而平均地分佈在整個鑲滿蛋殼的網狀範圍。絕對不能讓最後一層顏色在每片蛋殼周圍形成一圈比其他部份深的紅色。另一個難題是:漆色乾透後會收縮,蛋殼卻不會,因此需要讓最後一層漆色盡量乾透,才以砂紙打磨整幅畫。我這時一定會心急如焚,因為沒有人知道漆色會何時乾透……也許要等許多年。隨時間過去,漆色會收縮,收縮的效果會跟蛋殼形成對比。因此,我深深感到將蛋殼鑲嵌在漆色上是一項極為精密的作業。」3
若將拍品《公園裡的女孩》和名作《春天來到越南北部、南部與中部》比較,後者跟《公園裡的女孩》一樣,也以身處如夢似幻美景中的女孩為主題。胡志明市的人民委員會以重金購入《春天來到越南北部、南部與中部》,收藏在胡志明市美術館。這幅畫由九塊木板組成,在1970~1990年間完成,與《公園裡的女孩》為同時期的創作。
然而,美術館收藏的《春天來到越南北部、南部與中部》與《公園裡的女孩》在構圖上有所不同,《公園裡的女孩》的畫面沒有出現建築物,女孩身處於一個以多樣色彩、閃爍金光營造出的神秘環境中。《春天來到越南北部、南部與中部》的每塊木板寬度不大於65公分,而《公園裡的女孩》卻是獨立一整幅寬度兩米的巨大畫面。畫面的面積差異,使《公園裡的女孩》中的人物跳脫背景,而成為作品的主要焦點。
精心構思的空間重組令《公園裡的女孩》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所以儘管當初阮嘉智的作品供不應求,他卻將此幅頂尖傑作保留在私人珍藏中,直至藝術家遇到曾任駐越南大使的現任藏家──,阮嘉智被這位前任大使對他作品的熱愛深深感動,也知道新主人會欣賞和將《公園裡的女孩》所包含的越南精神發揚光大。
1. (撰文︰佳士得越南藝術資深顧問讓.弗朗索瓦.休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