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Anna Maria Jagdfeld 中國當代藝術私人收藏
中國在文化大革命引發的動蕩後崛起,知識分子與藝術圈在共產主義的深刻影響下,國家著實見證了一次文化上的劇烈轉型,之後數十年文化與藝術也在豐富的創造力中成為百花齊放的嶄新時代。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後,國內藝術學院的學子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廣泛而多樣的媒材、技法與藝術理論,經由自身的融會貫通後,將此轉化為創作的靈感與內涵。同時也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與成熟,孕育了文化領域的轉型,也帶來了新的主題與不同的探討角度,更重要的是,把藝術家個人的主觀思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1980至90年代,中國的藝術家們感受到改革開放後國家的快速蛻變。為了尋找更能體現此快速現代化社會的藝術語言,他們逐步打破學院派的訓練,顛覆傳統社會所遺留的美學規範。不僅當代西方藝術的訊息與媒材成為中國藝術家靈感的來源,同時,藝術家們對二十世紀中國的親身體驗,也變成他們藝術表現上的重要養分。藝術學院的嚴格基礎訓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動亂與劇變,加上一連串快速的現代化、全球化與經濟發展的改變,在種種原因的交互影響之下,帶來藝術史上對於傳統觀點又一次的根本性分歧。
當眼光獨到的策展人與畫廊經營者,如:栗憲庭、高名潞、文少勵與張頌仁等人,成為新藝術的早期擁護者時,整個中國社會對這新的藝術表現風格還充滿著陌生與無法理解。通常是來自西方的外交人員、新聞工作者與大膽又慧眼獨具的收藏家,最容易感知到這些具有實驗性質、非主流、低調、詼諧、原創的前衛藝術重新定義了中國的當代文化,並且試圖對當代藝術的表述、主觀性與美學提出一個嶄新的詮釋。
正因為如此,早期貢獻良多的收藏家們,在中國當代藝術初試啼聲的舞台上,扮演著不亞於藝術本身的重要性。Anna Maria Jagdfeld 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正見證了歷史與發展過程上的獨特性,其重要性也反映在收藏品的質與量,以及收藏家如何洞燭先機地預見了中國當代藝術往後進程。身為德國知名企業的領導人,Jagdfeld夫人向來有遠見、作風活躍並出人意外,希冀在她的生活與工作上都能有著開放、大膽先進與審美的精神,具有一雙對美感、原創性與質量極為敏銳的慧眼。
佳士得香港本年度呈獻此重要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之精選作品,分別見於夜場及日場拍賣,嚢括了重要藝術家張曉剛、曾梵志、王沂東、艾軒等早期代表作,具備美學及歷史價值,同時多角度地呈現了中國當代藝術在1990年發展初期的豐富及原創性。
Anna Maria Jagdfeld收藏中罕見並具代表性的楊少斌作品,連結並展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史中的「政治波普」及「玩世現實主義」。我們可以看到楊少斌挪用共產主義時期圖像的同時,在獨特的觀念與美學架構中,以帶有諷刺性意涵的技巧及手法描繪出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畫面。
此件作品創作於1993年,當時楊少斌生活在北京的圓明園(舊頤和園),位於城市東北郊區的藝術家聚落中。這個時期是另一個中國當代藝術成形的里程碑,開始不斷實驗及突破,成為星星畫派、85新潮及其他美術運動的先鋒。這些藝術家跨步邁入未知的領域,以全然獨立的姿態展開新嘗試。此時期也是岳敏君、方力鈞及劉煒等藝術家發跡的時期,這個時期所形成的藝術風格及語彙最終為中國當代藝術下了最好的定義。
《珍寶島英雄 》(Lot 2038) 描寫1969年發生在中國與俄國人民間的國界之爭系列衝突,長達10年之久。在數月的衝突中,雙方都經歷了勝利、失敗及重大傷亡,而其中的一件著名事件,蘇維埃軍隊失去的一輛秘密坦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修復後,被驕傲地展示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裡。楊少斌將此事件轉換為經典的宣傳畫面,搭配以飽和完美的晴朗藍天,刻意地讓大自然與底下的混亂與鬧劇形成對比。畫面中央的鮮明色調及英雄式人物,讓人想到文化大革命時宣傳國家充滿理想的宣傳海報及繪畫 (圖 1)。的確,中央的人物讓人不禁想到文化大革命時在江青統治下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主角作為一個真實、無欲的形象,以清澈的雙眼凝望著手所指向的地平線。降落傘緩緩地從天而降,傘兵明顯消失於畫面中,同時步兵正在水中跋涉,只露出了滑稽的頭和槍上的刺刀,遠方可見城堡和摩天輪,時空錯亂的細節讓觀眾了解兩者似乎都是來自迪士尼世界。
在至今30年的創作生涯中,楊少斌將暴力作為作品的主題─暴力是人類的天性、現代化的暴力、當代生活的軍事化。他曾經公開表明:「我總是對於暴力非常敏感,當我看見人們爭吵時就可以聞到空氣中的血腥味。童年時玩的遊戲也很暴力,我常跟人打架,也常因為這種暴力受傷,在我的經驗中,全部都很鮮明。現實是殘酷的,人們在生活壓力下變得沒有安全感,暴力是最有害的行為。」 (楊少斌,《生活週刊》,1999年)
在《珍寶島英雄 》中,我們看到此主題的第一核心。楊少斌的色調是歡樂的「波普」,帶著不真實感。畫中油彩顯現平順及華麗感,進而對照出主題的暴力。其中最富含深意的是構圖中位於中央的英雄及其他人物組成間帶來的對比。畫中主角的夥伴顯得邋遢、門牙分開且目光不正,公然地在軍事行動中流著口水,水中的人物則七零八落的散佈於畫面中,並且沒有一致的方向,大多都目光歪斜、甚至有可能已經溺水。就本身而論,楊少斌已經闡明了在暴力下幾乎對所有欲望的滿足,這個方向最終在他的「暴力」系列中完整的表達出來,他強調這些不幸犧牲的士兵只不過是在國家操作下一齣駭人聽聞又似乎毫無意義的遊戲,另一方面卻又讓這等同於一次前往露天遊樂園的旅程。當時即是身處在圓明園狹小的工作室,楊少斌同樣謹慎地創作。因為如此,他進一步地喚起中國藝術史上的繪畫傳統,透過其中對中國近代歷史的真實性發出基本的質問。
「政治波普」及「玩世現實主義」一直作為初步了解中國當代藝術主流的簡稱。在此幅代表作中,楊少斌連接了這兩個面向,顯示出在當時逐漸成形的獨特美學語言。《珍寶島英雄 》的「波普」是一種代碼,就算不是「受歡迎的」,也至少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此種軍事衝突的不安幻想,並非根基於任何一種可供辨識的寫實主義概念中。它捕捉到的是楊少斌和他所處的世代所感受到現實的失敗,和其所帶來的醒悟。楊少斌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創新運動中立下基石,使用俏皮的諷刺及詼諧幽默的風格,對宣傳圖像及理想主義進行暗諷,並經由這些途徑,試圖看穿當代中國生活中的精神空白與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