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古那彎:風俗畫大師
如果一位藝術家在其視角、智慧和人性層面,能夠真正地擁抱當地人民的內在精神,那麼他才可以被稱作一位標誌性的畫家,印尼風俗畫大師古那彎無疑符合這個稱呼。1918年,他於出生於西爪哇萬隆的工人階級家庭,小時候就熱愛繪畫。他第一次拿起畫筆是為戲班的舞台佈景作畫,也因而遇見了1939年便已聞名於世的畫家阿凡迪,使他下定決心展開繪畫生涯。其後他與藝術家克爾頓一起參加了人民藝術家工作室,其中包含阿凡迪、克爾頓、蘇佐佐諾。他們生長於印尼史上的動盪時期,當二戰剛剛開始,印尼開始和荷蘭對抗,爭取國家獨立。他們參加了共產主義者贊助的 Lembaga Kebudayaan Rakyat (稱為LEKRA,或人民文化協會)。1965 年,古那彎在印尼共產主義政變失敗之後被拘禁了十三年,直到 1978 年才獲釋放。這段時期的社會問題和艱難困頓形塑了他充滿敘事風格及政治色彩的風俗畫。
古那彎描繪印尼鄉村生活常見的情景,試圖描繪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細微也最真實的一面。他的作品中貫穿了一個主題,即是印尼民眾工作或休閒時的內在精神,可能描繪日常生活,抑或儀式表演的慶祝活動,甚至偶有出現悲傷和痛苦的情緒。他以大膽的視角和積極的態度作畫,在他的畫筆之下,農民、市井小民和漁民都具有尊嚴、幽默,甚至是魅力。背景的集市和廟宇,都充滿了當地動物和熱帶植被,被戲劇化地呈現著。女人及他們所代表的階層和家庭生活一直是古那彎聚焦的中心。被邊緣化或生活於傳統社會中的印尼婦女,在他的筆下卻為對印尼婦女讚美,認為他們是構成現代生活美麗和必需的一部分。
峇里島海灘:對印尼婦女的尊敬
當前的作品《峇里島海灘》(Lot 20)是古那彎一件充滿敘事風格的作品。它描繪婦女斜靠在乾淨的白色沙灘上,遠處地平線上是斑駁的樹影和峇里島廟宇。畫中女子具有優雅的人物特徵,披著明亮的編織披肩,展現著她們瘦長而結實的四肢。而古那彎的靈感來自於傳統雕刻和提線木偶。然而他並非描繪任意特定女人,而是印尼的母親,包容、養育著她的子民,並被她的家人全心全意的愛著。一位較小的孩子攀附於她的裙子,而年齡較大的兒童調皮地跳到她身上,戴著的傳統 Wayang 面具。而在她的腳邊,圍繞著一群圈養的豬隻。這一歡樂家庭團聚的日常時刻,表現了古那彎對那些以家庭為中心,張開雙臂保護孩子的母親深感認同。
美術史學家萊特評論:「古那彎筆下的婦女並不是某個清晰可辨的個體,對那樣的角色可以有多種詮釋。這些以明亮的衣著包裹的女人,正在養育、照顧孩子,在最基本層面上,具有撩人而穠纖合度的身體。她們的形體與木瓜、茄子和黃瓜,遙相呼應。她們年輕,擁有纖長優雅的雙臂,優雅的姿態具備典型的爪哇人特徵,與他們稀疏排列的腳趾頭形成對比。這一 […] 反映人性風格的作品是在 Wayang 中發現的」。
然而這裡同時呈現的還有更深層的精神和哲學問題。繪於 1973 年,古那彎在這段期間內入獄 8 年,離他重獲自由還要 5 年的時間。由於妻子和孩子都在監獄之外,所以對藝術家來說不存在家庭之愛。在他這階段的藝術生涯中,透過更明亮、清新的調色,使得他精神得到了昇華,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於建立一個獨立的印度尼西亞的堅定與希望。這幅全家福畫像表達了他對於擁有完整家庭的渴望,並衷心期盼每個印尼家庭都不需擔心其生存問題,掙扎著度過每一天的生活—一個簡單的幸福。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在《峇里島海灘》中總能看到隱藏著的小小快樂。
除了主題之外,《峇里島海灘》同時還被認為是古那彎藝術活力和技巧表現的代表作,使人想起藝術家的另一幅作品《母親與孩子》(圖1)。在這時期的作品中,古那彎常常使用一種狹長的表現風格,沿著垂直中軸展開。中心人物處於橙色和深綠色鮮明對比的環境中,與岩石尖銳的明暗形成對比,背後是無垠的海灘,色調從白色、米色漸變到到淺芥末色。大多數動作都發生在背景之前,然而背景中卻只描繪了稀疏的樹木和廟宇大致的輪廓,沒有刻意地描繪峇里島上印度教傳統精神之山。畫家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勇敢自信的母親,不僅僅展現在她彎曲的手臂,還有裙子面料的漩渦中。她的臉上精細繪製著厚厚的眉毛,長而黑的睫毛,深紅色的口紅,那種故作驚訝的俏皮之態躍然紙上。這一幅 Wayang 強烈而色彩分明,有種堅定而懇切的表達,與母親生動而具有戲劇性的眼神形成強烈的對比,與畫布上僅僅以濃密的黑色線條繪製的豬形成對比,感覺他們好像正在向左移動,要走出觀者的視線,意圖將人們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處於畫布中央的母親。
《峇里島海灘》是一件古那彎獨特而引人入勝的精湛作品,它包含了所有標誌藝術家的風格,也具備無可挑剔的來源;在成為雅加達一名傑出收藏家的藏品前,它是一個私人收藏家在三寶壟直接向藝術家購得的。本幅作品有著強烈的視覺凝聚力及動人心弦的主題呈現,可稱是古那彎在巔峰時期極佳的風俗畫代表作 (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