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奈良美智是日本當代藝術界的代表人物,他雖然從正規美術學院學習繪畫,不過自言亦受大眾化的兒童繪本風格影響,
創作層面包羅萬象,包括繪畫、雕塑到裝置,以平易近人的造型美學,成功地擴闊藝術的閱讀方式,打破了傳統高等美
術和戰後急速興起的日本通俗文化在趣味上的隔閡,再加上他對傳統文化縱深的理解和轉化能力,從而突顯了日本當代
藝術在國際的獨特性和影響力。
拍品《Submarines in Girl》(Lot 32) 是奈良美智在1990 年代初留學德國時的早期作品,作品的結構十分簡單直接,一
個小女孩的大面孔佔領了整個畫面,雖然藝術家只描繪了頭部而省略了身體,可是卻予人一種比例上的不合常理感覺,
特別是因為女孩的面部被拉向兩邊以至過份地變形,因而產生了誇張和幽默的效果。這種以主觀角度來造型的手法,在
西方經過塞尚、梵谷、畢卡索等幾代藝術家的演繹,在觀念上一直影響著現代藝術百年來的發展,而在超現實主義大師
達利的奇幻世界中,更是經常出現真接扭曲寫實主義的造型( 圖1),引領觀眾進入一個更深層的精神世界,遠離現實的
一切約束。由於《Submarines in Girl》在造型上已經超越了傳統的人物寫實,小孩頭部經過變形的處理後,有點像一
隻有耳的大杯子,原本橙黃色的頭髮配合著耳際的卷髮,則像從杯中滿溢而出的南瓜湯,這種充滿童話趣味的安排,就
像抽象表現主義畫家菲利蒲古斯頓作品中的人物( 圖2),造型都變成跟與其並置的靜物難分彼此。所以《Submarines in
Girl》與其說是人物畫,更同時像一幅靜物畫。
奈良美智的歐洲經驗無疑是他開啟現代藝術大門的關鍵,不過他作為一位日本的藝術家,在造型藝術的習性和敏感卻是
從來沒有跟傳統脫節。通過主觀的手法去表現人物的特性,在日本傳統繪畫中屢見不鮮,比如江戶年代的禪僧仙厓,以
他一幅自畫像為例( 圖3),筆調寫意狂放,葫蘆形狀的外衣一筆而就,面部和眼睛不外是由極為精簡的點線組成,畫家
在幾筆之間已能把坐禪的氣氛和境界表現得恰到好處。奈良美智同樣以粗黑的線條隨心地勾勒出女孩的外形和五官,沒
有經過刻意的修飾的線條在視覺上甚為奪目,人物乍看就像一個扁扁的圓形,充分利用了線條在表達抽象圖形上的先天
優勢,就像18 世紀東嶺圓慈筆下那個禪圈,以最基本的繪畫元素和形象來表達主題( 圖4)。對比寫實主義著重以細節
交待故事情節,這種以純粹以線條和抽象來描繪人物的手法,更傾向反映作者本身的感受,奈良美智結合了油畫在色彩
和質感上的長處,完善了東方藝術概有的表現力和趣味。
奈良美智在藝術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來自他能夠運用小孩形象去提供觀眾一個情感投射的想像空間。他省略了情節和高
深理論在作品和觀眾之間形成的阻隔,繼而產生最大的共鳴。不論是成人或是小孩,在心態上總是希望能夠成為眾人的
中心,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別人的認同,奈良美智找到這種人心理上的普遍特性,所以他總喜歡在畫中繪畫一個人物或
動物,小孩的孤單令人感到寂寞和無助,觀眾很容易賦予個人的同情,並且把真實經驗代入畫中的角色,把小孩當成自
己的替身而自憐一番。
為了突出這個效果,奈良美智善用了浮世繪版畫以平面化空間來突出主角的手法( 圖5),因為背景沒有細節可以帶來額
外的資訊,觀眾因而更能集中感受人物的情緒。《Submarines in Girl》中女孩的眼神和笑容帶點淘氣,畫面鮮明活潑
的色彩,加上那幾艘仿佛正在互相追逐和嬉戲的潛水艇,令女孩的頭部成為一個幻想的遊樂場,她沒有傳遞半點孤單的
感覺,相反地展示出輕鬆愉快的心情,就像很多成人小時候都曾經天馬行空地在腦海建立過不少奇妙的世界,自己成為
幻想國度的主人翁。她得到了觀眾的完注目,也滿足了觀眾內心對自得其樂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