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朱德群
第一百零九號
油彩 畫布
1962年作
簽名:朱德群CHU TEH-CHUN; 朱德群
來源
法國 巴黎 勒尚特畫廊 現藏者於1960年代購自上述畫廊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1960年代是朱德群由具象轉化至抽象的旺盛試煉時期,年年每見推陳出新的絕妙蛻變。邁入1962年,朱德群在致力於淬煉無形山水的同時,在美學經營上,他似乎更著眼於詩般意境的空間營造。龍柏曾將朱德群比擬為古希臘偉大的「宇宙夢幻者」,並認為他的繪畫已經不再受限於所謂的抽象藝術,在這個身兼詩人及藝評的眼中,他看到「一個充滿活力、變幻不停、具有生命的無限空間」,完全體現出藝術家對於這個世界「詩意的默想」。 朱德群在推置山水構圖的過程之中,這幅創作於1962年《第一百零九號》 (Lot 14) 作品裡注入了饒富生氣的色彩元素,並以充滿詩意及感性的和緩筆觸,徐徐道出似馬克.羅斯科筆下若夢境般又直探人類性靈最基本情感的憶想空間(圖1)。創作於同年的作品裡 ,也可見到類同的變化軌跡,這樣的變化也與朱德群在1960-1961兩年間初探抽象時以重筆刷寫及趨向黑褐色的風格大相逕庭;他清晰可見地逐漸走出了范寬及李唐以渾雄奇偉著稱的山水格局,也軟化了在筆墨變化的極致追求。藝術家在構圖與技法上趨向柔性的調整,說明了他意圖將其繪畫指向一個較為著重畫外情韻的表現途徑前進。如此的藝術發展,在精神層次上更加貼近了古人自然無為而寄興於筆墨,寓詩於畫的抒情意象鋪陳(圖2),同樣來自東方美學背景的新加坡藝術家鍾泗賓,在1960年初期抽象風景的探索與詮釋上(圖3),和朱德群的繪畫一樣有著感人至深的表現。 十九世紀法國詩人波特萊爾(182l—1867)察覺德拉克羅瓦(l798—1863)的畫中有著詩的意象,對於西方來說,似乎是個嶄新的發現,因為對他們來說,詩與畫向來是截然不同的藝術學科和領域。然而在中國的文人世界裡,早在魏晉時期,就開始了山水詩和山水畫合流的趨勢,而唐朝王維山水詩與山水畫的意境,更加深化了詩畫相互滲透的傳統,到了宋代的蘇東坡和米芾主張「書畫合一」而臻達巔峰,自此「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便成為了中國特有的文人傳統及美學特色。朱德群即是繼承了「詩畫本一律」的思維模式,在《第一百零九號》中以紅、黃、藍、黑四色在前景交互縱深,然後直接略去中景,承接上江闊遠空的無垠穹蒼,將視點隱沒在若似日暮時分的暖色調塵囂之中。畫面橫幅地開展、延伸出舒坦而遼闊無際的視覺空間,超越了前人畫論中僅限於構置空間的「高遠、平遠、深遠」範疇,直達韓拙在《山水純全集》裡所論及旨在情韻的「闊遠」意境,猶然再現王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孤遠之景。朱德群在自由的抽象探索中,回溯並承載了古代文人思潮,藉由無形的形象表述詩詞內蘊並傳達自然真意,別具繼往開來的傳承意義。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