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朱德群
第六十九號
油彩 畫布
1960年作
簽名:朱德群 CHU TEH-CHUN
來源
法國 巴黎 勒尚特畫廊 現藏者購自上述畫廊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自1955年赴法後,朱德群就致力於光線、空間形體與線條之間的探索。在《第六十九號》(Lot 15)中,朱德群使用強烈的筆觸在畫布上肆意揮灑,線條互相交織形成的整體結構充滿動態韻律,「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創出絕妙意境。粗筆狂放,細筆又能見細膩,給觀者帶來震撼的視覺對比效果。 線條在繪畫中有不可或缺的存在性,既是整體形象的構成元素,同時也是藝術家筆力的表現軌跡,朱德群於本件作品中爽快多變的筆法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具「奔蛇走虺勢入座」之態勢,極富動感。他曾言:「我來自東方,在我們的文化根基裡有豐富的抽象造型基因,例如我們的書法藝術就是抽象藝術」。中國書法與繪畫使用的工具皆為毛筆,因此畫家自然而然地把書法六書的用筆技巧帶入繪畫中,讓書法成為中國畫造型語言之一。陸遊《自書詩》(圖1)或米芾的《蜀素帖》,運筆流暢自然,前後互相呼應,是溝通用的書信文字,也是精彩的藝術作品。中國畫家將書法之美內化於藝術精神中,「書畫同體而未分」,讓中國繪畫中的線條演繹出不同於西方的表現方式。而中國繪畫不求形似的特性,也正因為書法的相輔相成,從骨法用筆讓氣韻生動,以形寫神,更臻精妙之境。「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這種書畫同源的概念,讓中國繪畫本身具有強烈的書法趣味,不論線條或墨韻,處處都存在抽象之美。因此中國的書與畫實為同質異體,名為繪畫,實為寫畫,筆墨不只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精神載體,如同朱德群將心中情感寄託手中畫筆,揮灑出尖石如飛白木如籀的氣勢,意存筆先,以意寫畫。 二次大戰後,許多歐美表現主義藝術家,試圖回歸造型的純粹,開始創作以線條為主的作品,利用極簡線條呈現絕對美感。法國藝術家蘇拉吉(Pierre Soulages)把繪畫視為隱喻性的詩歌,《繪畫 195 x 130 公分1953年5月》(圖2)寬廣的黑色粗線條彼此交錯,帶出韻律感,藉由線條的表現性,從內心散發出創作能量。漢斯.哈同(Hans Hartung)則強調即興筆觸,《T 1951-3》重視線條表現,知識隨意在畫布上流動,他視線條為無意識動作後留下的痕跡,透過它們建構一個抽象的超現實空間,以表達精神性及個人感受。馬爾頓(Brice Marden)的「冷山」(cold mountain)系列作名稱甚至來自唐代著名詩僧寒山,馬爾頓關注筆觸及其中空間的表現性,曲折帶書法性的線條互相交疊影響,滿布在畫面中,形成沒有清楚邊界的沈思空間,帶來和諧、平靜感。這些藝術家或多或少都受東方書法影響,但深究其中會發現僅止於外型上的參照,並沒有得到東方線條抽象的精髓,書法對他們而言只是線條組成的美麗神秘符號,西方藝術理論中沒有書法底蘊,因此在創作時不會有勾點撇捺、抑揚頓挫的筆法,線條只是出自於無意識行為自動技法下的幾何圖形,因此西方的線條抽象較強調藝術家在創作中身體的運動及存在性,是動態、身體式的抽象(Gestural Abstraction),不若中國藝術家有著筆墨趣味的追求,從蘸墨、落筆、運筆及提筆方式,甚至到筆與紙之間的角度,都可產生出無窮無盡的筆觸變化,東方線條有著從書寫動作所引導出的筆墨靈性,是抒情、心靈式的抽象(Spiritual Abstraction)。 中國書法與繪畫所關注的重點,不僅在於其形式之美,更在於其蘊含的抒情意境,書畫同源之「源」不是單指表現形式和筆墨運用上的同源性,而是深入到書法與繪畫藝術的神髓中,具有相同的精神之源。朱德群自小即受到愛好書畫的父祖影響,經常臨摹各家書帖,耳濡目染之下,雖身處西方藝術世界,藉由書法,他不僅劃出了與西方抽象藝術家間清楚的界線,也畫出了極富個人特色的抽象繪畫。本件《第六十九號》中,朱德群成功融合西方現代抽象、物質性線條、東方寫意抽象及精神式線條,他對線條與空間的純熟運用,使全畫無論氣勢、體態及韻律已然進入最高境界,達到剛柔、拙巧、虛實、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與和諧。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