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王懷慶的藝術成就在中國藝術家中獨樹一幟,他從淵源久遠的中國古典藝術與文化根源出發,歷經了從具象、意象到抽象的完整過程,嚴謹執著地發展出融貫傳統與現代的個人美學觀點。英國評論家麥克‧蘇利文對於王懷慶評價甚高,他曾言:「王懷慶的藝術風格始終堅持根植於中華文化,更為重要的是,他處於中國現當代歷史轉型時期而對自身文化的自省…(並)從躁動世界裡創造出詩一般秩序的力量。」創作於1987年的《油燈》(Lot 124),不僅見證了其早期深厚的寫實功力,更與王沂東《烤烟房》(Lot 125)同為美國東岸私人收藏,是近三十年未面世的珍罕作品。
受業於倡導西方現代主義的吳冠中門下,吳氏筆下粉牆黛瓦所凝聚一種單純的結構美感,影響王懷慶至深,故自1980年代中期起,黑與白即為王懷慶創作時的主要色彩。即使在景仰借鏡西方大師林布蘭特的古典油畫技巧及光影調度的同時,他更追溯中國繪畫中墨色運用的傳承,透過肌理的堆疊,召喚出黑色在單純中卻更遠能超越其他色彩的萬千層次與力度。《油燈》裡身著藏人衣著的女孩,在一片「計黑當白」漆黑背景中,雙手緊捧著陶碗,中央微小卻明亮的火光劃破了幽暗,並透過豐富的肌理筆觸與戲劇性的光線處理,栩栩如生地映照出女孩頷首低視的臉龐。王懷慶在繪畫中所呈現時間的凝視,空間的簡約,在具象表現中足見抽象精神;而其隱藏在黑色筆觸細細堆疊中的生命記憶,則帶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戚傷,那一抹閃爍的燭光,為深沉而含蓄的畫面蘊藉出一股內在的張力,平靜地傳遞出隱約的一絲希望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