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你必須找到普世認同能觸動人心的事物,每個人也害怕玻璃,每個人也害怕鯊魚,但大家都愛蝴蝶。”
—達明安.赫斯特
達明安.赫斯特在處理生與死的作品題材時,手法可謂比以往任何藝術家都要直接。他對生命週期及死亡定律十分著迷,並開始將各種活的或是死的動物及昆蟲融入作品之中,包括鯊魚及農場動物標本、斷肢殘缺的屍體照片、昆蟲生死的生命週期及富有詩意的蝴蝶作品。
《魔鬼》創作于2007 年,是赫斯特的蝴蝶繪畫中非常複雜精細的例子。家用亮漆散發的明亮紅色及蝴蝶翅膀末端閃亮的黑色,形成非常優美的同心圓構圖。從遠處觀賞,這些從秘魯、中非共和國、菲律賓及義大利搜集得來、象徵永恆的蝴蝶正從如火般熾熱的紅色背景中飛湧出來,彷佛以不同的生命型態活現眼前。
在《魔鬼》中,亮漆的亮麗光彩及蝴蝶的閃爍光芒與沙特爾主教座堂或巴黎聖母院的彩色玻璃窗相類似。兩者同時起著玻璃窗及障礙物的作用,引誘觀賞者投入到作品中去,卻同時為進一步探究設定界限。傳統上,蝴蝶象徵重生。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蝴蝶因珍罕及美麗而深受各國文化鍾愛,從誕生到死亡,皆被視為珍寶。諷刺的是,蝴蝶的誘捕,最終卻導致其死亡。愛情與死亡、美感與庸俗、永恆與無常的兩個極端,在此蝴蝶的迷宮中一一呈現。對達明安.赫斯特來說,蝴蝶為完美的象徵,能傳達與生俱來的對抗力量,此亦正正體現其作品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