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趙無極
23.06.66
油彩 畫布
1966年作
款識:無極 ZAO (右下) ZAO WOU-Ki 23.6.66 ne vernis pas(畫背)
來源
法國 巴黎 法蘭西畫廊 法國 巴黎 私人收藏 亞洲 私人收藏
展覽
1967年「趙無極近作」法蘭西畫廊 巴黎 法國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自1960年起,趙無極第二任妻子陳美琴健康與精神狀態每況愈下,到了1960年代後期,眼見摯愛沉入病痛,然而卻束手無策,也讓他落入了頹喪與孤寂的陰鬱之中。回憶到這段人生低迷的日子,他曾將那時徬徨的心理狀態比擬作「絕望得像在暴風雨中」,而「畫室成了唯一安靜的港」。創作於1966年,《23.06.66》(Lot 8)沿續著1960年代的經典直式構圖,然而相較於同期作品偏向濃重的色彩,此作卻有著相當獨特罕見的色彩表現。輕柔無比的色彩對照著狂亂的筆觸,游移在「輕」與「重」的對比之間,產生出無限的衝突與矛盾,似乎也娓娓道出藝術家當時生命歷程中浮動不已的情緒寫照。 色彩交織出細膩的情緒表達 《23.06.66》的視覺力量,有別於趙無極1960年代的絕大多數作品,它既不來自強烈的色彩,也非關厚實油彩肌理的堆疊,卻散發出引人遐思的無盡抒情。藝術家曾說過,他的畫,反映了他所經歷的一切,成為「情感的指標」,透過凝視著一幅完成的作品,他的憤怒、他的平靜,甚或是在激動之後,再趨於平靜,這一切都將盡收於觀者的眼底,毫不隱諱地流瀉出來。色彩的運用上,趙無極有著深刻的體悟,他揚棄刻意以使用某種色彩來表達特定的情緒,而著眼於「色彩間的關係」,透過「如何混合、如何對立、如何相愛、如何相斥」,在無窮無盡自由的色彩組合裡,找到最無懈可擊的精準表達。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雲淡風輕的淺藍色,在《23.06.66》這件直幅作品上半部鋪陳出輕快的視覺感,淡雅的藍色,不斷蔓延到畫面下方,然而從中段開始,藝術家卻覆加予一層淺卡其色,清朗的天際,頓時蒙上了令人不知所措的土褐與灰茫,彷若荒漠中漫天揚塵大作、沙土橫飛的景象,又似煙硝四起,讓觀者陷入了迷茫難解之境。再將視覺焦點移到畫面中心,則可見趙無極以棕褐色的油彩、乾焦的筆勢,時緩時疾,書寫出若斷若續的線條。此處的線條手法,不禁讓人憶起了米芾在《吳江舟中詩》中枯筆疏行、欹側隨意的書風(圖1),猶如秋風掃落葉,在痛快淋漓之間,流露出自信與從容。畫面裡虛中帶實、實中見虛的筆觸姿態,再次地在輕重交接之間,衍生出一股輕盈卻又帶著難掩的強烈生命力,牽動了視覺的律動感。 《23.06.66》這件作品素淨精簡的畫面,加上寥寥數筆的筆觸刷寫,便蘊藉出驚人的視覺情緒及力量,體現了趙無極對於色彩關係以及線條律動兩者間互動的精微掌握。畫面時而呈現平靜如揚.里文斯筆下的《海邊的小屋》(圖2),時而又如透納《暴風雪:離港的蒸汽船》中懾人的驚滔駭浪(圖3),將藝術家欲求遁入繪畫中而企盼寧靜的渴望,以及現實中襲來不可擋的苦悶,如此強烈的衝突與複雜的情緒起伏,徹底地在這幅作品中完整釋放出來。趙無極透過他筆下的色彩與線條,以近乎哲學式悖論的手法,將「輕」與「重」看似兩相極端的元素,放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低迴訴說著愛情與生死的輕盈與沉重。生命中多少在當下的沉重,驀然回首,不過只若似鴻毛之輕,超然地傳遞出一種超越絕望的希望。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夜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