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EN-JEAN LE MAYEUR DE MERPRÈS (1880-1958)
美國私人藏家收藏
勒邁耶

荷花池邊的女子

細節
勒邁耶
荷花池邊的女子
油彩 畫布 原裝手雕峇里式框
1930年代末作
款識:J. Le Mayeur (左下)
來源
1998年10月4日 新加坡佳士得 編號236 前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2005年5月29日 香港佳士得 編號18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1930年代初期,比利時藝術家勒邁耶在環遊世界的過程中,最終選在熱帶島嶼峇里島落腳。整個旅途中,他不停尋求靈感,而峇里島的光線、色彩和女人就是最好解答。勒邁耶與他最喜愛的模特兒妮.波洛克共結連理後,夫妻兩人在沙努爾沙灘上建造屬於自己的別墅和花園,成為他作畫佈景的首選。他試圖將生活環境營造成「美不勝收」的天地,將家園打造宛如仙境一般,放眼即是花團錦簇,茂盛的樹木和花草,還有露台、涼亭棚架、小寺廟、佛像和荷花池。他說「這一切才足以襯托波洛克的美麗」。長達25年之久,波洛克作為模特兒,每天為勒邁耶的眾多畫作擺姿勢。他在自家世外桃源觀察到的事物,少女在耀眼明媚的陽光下沐浴,各種景象對藝術家來說都是富饒風趣的主題。 這幅典雅祥和的畫作《荷花池邊的女子》(Lot 18),描繪著四個女人,皆以勒邁耶的繆斯──愛妻波洛克作為藍本,畫中蹲伏於池塘右側的女子特別具有波洛克的外型,其他三位女子則分散在荷花池邊。池子則介於兩棟有著白牆和藍色窗框的建築間。在這兩棟建築物間隱約可見著涼棚,上面長滿紫色和粉紅色的花朵,而荷花池的後方是一叢生意盎然的荷葉。畫面整體呈現迷人的氛圍,帶給人一種舒服的親近感,坐落在開放的空間中,兩側也是開放式的建築,彷彿地平線就在遠處,開花的枝條也讓整體空間更添深度。畫中主題也別具魅力,看上去像是女子們在嬉戲、抓金魚,勒邁耶將四人自然玩樂的休憩瞬間凝結成美麗的畫面。畫在後方的兩名女子使整個場景充滿更溫馨的氛圍,而簡潔的整體美感,才是展現勒邁耶品味精神及技法的最佳媒介。 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年前,勒邁耶開始透過精準短促的筆觸,勾勒出精緻的畫作。強烈而微妙的用色,結合燦爛的光線效果,是他戰前在峇里島的主要風格。這個時期的典型畫風,透過簡單大片的色塊,在畫布上體現絕佳藝術性。在他戰後的畫作,畫風更趨精密,呈現更多的細節考量。《荷花池邊的女子》中,他只利用白色描繪並凸顯大葉植物。女子背部和手臂上皮膚,運用粗的黃色筆觸展現日曬的膚色。他的花葉也沒有特別明顯細節,而是用色塊和色點表現。 藉由極為出色的上色效果,藝術家展現出熱帶島嶼的亮度和飽和色彩。果斷地利用光線,這幅畫的色彩非常溫和含蓄,色調也許以植物顏色為主,但同時又有紅色沙龍裙,以及畫作上方和中間、荷花池中荷花的白色區塊,增添不少活潑氣息。黃色則增加場景的色溫,在其中一名女子腰間的圍巾,另一位女子頭上的頭巾,還有女子的膚色皆賦予畫作一種飽滿的溫度。 巧妙使用明暗色彩對比,畫家創造出日曬膚色和深度。池塘中的大片白色映出天空,以及建築物的白色牆面,皆是非常巧妙的構思,漂亮又不著痕跡把更多光線帶至畫中。 此外,勒邁耶的戰前畫風另一顯著的特點在於身體部位的處理。從畫中女子的手腳、手臂的刻畫便可發現,他的創作不受限於人體解頗的構造,而是自由演繹。手異常大,腳亦同,手臂拉長且彎曲。這一切都顯現勒邁耶在1930年代末期的藝術性和表現風格。 除了光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這幅畫因為勒邁耶給予的節奏感而更幽雅、更具吸引力。除了色彩和光線運用得宜外,荷葉和池塘裡睡蓮形式上的重複,讓畫面取得靜謐的平衡。前景女子彎曲的臂彎,與倒映在水面上的臂彎,池塘後方延伸的手臂和水中倒影,這些重複的圖像,造就勒邁耶這幅戰前時期不可多得的佳作。 (由Cathinka Huizing碩士撰文)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