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 WOU-KI
境生象外‧捨形悅影 -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夜,深夜

趙無極

細節
趙無極
夜,深夜
油彩 畫布
1956年作
款識:無極 ZAO 56(右下); Zao Wou-Ki nuit, mi-nuit 1956 (畫背)
來源
美國 紐約 Kleeman Gallery 美國 加州 私人收藏 2011年11月26日 佳士得香港 編號1003 亞洲 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此作品附 Françoise Marquet 於2011年12月11日簽發之保證書 此作品已登記在趙無極基金會之文獻庫,並將收錄於梵思娃.馬凱及揚.享德根正籌備編纂的《趙無極作品編年集》(資料由趙無極基金會提供)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去吧!去吧!我要朝你飛去,不用和酒神坐文豹的車駕,我要展開詩歌底無形羽翼,儘管這頭腦已經困頓、疲乏;去了!呵,我已經和你同往!夜這般溫柔,月後正登上寶座,周圍是侍衛她的一群星星;但這兒卻不甚明亮,除了有一線天光,被微風帶過,蔥綠的幽暗,和苔蘚的曲徑。......我在黑暗裡傾聽:呵,多少次,我幾乎愛上了靜謐的死亡,我在詩思裡用盡了好的言辭,求他把我的一息散入空茫;而現在,哦,死更是多麼富麗:在午夜裡溘然魂離人間,當你正傾瀉著你的心懷發出這般的狂喜!你仍將歌唱,但我卻不再聽見――你的葬歌只能唱給泥草一塊。」 - 濟慈《夜鶯頌》 趙無極在1962年的採訪中說:「雖然巴黎的影響對於我作為一個藝術家而言是不可否認的,我也希望說,我逐漸重新發現了中國,並且是它確定我最深層的人格。在我近期的繪畫中,這一點以一種與生俱來的方式表達出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也許,我返回最深起源其實最應該感謝的正是巴黎。」1950 年代中期,趙無極逐漸擺脫五十年代前期的克利風格,並於1954 年創作出首張非敘述性的畫《風》,之後步入短暫的甲骨文時期,為其轉型至全抽象的重要鋪墊過渡階段。1956 年的《夜,深夜》(Lot 31),趙無極以橫幅水準構圖,在半透明的藍綠色和普魯士藍環繞的畫面中,以短促曲折的色線條書寫的甲骨文為主旋律,並以白色細微裂紋路鋪陳于古老文字下方,整體觀之形似商周青銅器器身上金文處的反光,又宛若沁冷深夜中一道流星滑落天際。文字周邊輔加深褐、褚紅、淺綠、雪青、藤黃、淡桔色等小區域色塊,仿佛青銅器器身上深年所累積的藍綠及紅色鏽斑,楞廓顯然,畫面極富深邃空間感和視覺感染力。趙無極在《夜,深夜》中,以黑色粗曠文字如畫,亮白色營造空間深度及斑駁光影,最後賦予一點紅的視覺效應,與1957 年的《北風》及《我們倆》如出一轍。1956 年作為趙無極人生及藝術生涯雙重轉折的一年,同年他還創作了以夜為主題的縱向構圖之作《騷動的夜晚》。夜作為黑暗與光明、幽冷與華麗、落魄與希望的雙重存在,影射他與謝景蘭分離的痛苦及對未來的期許。幾點紅猶若剝露漸愈的傷痕,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而象形文字又如夜鶯在黑暗中飛向光明。同年趙無極赴美訪問蘇拉吉夫婦,一併結識克萊因、羅斯科以及紐曼,並親眼看到波洛克的作品。與抽象表現主義的短暫接觸對其影響很大,尤感於肆意揮灑中飽含狂暴與平靜兩重性。趙在日記中寫到:「這種將材料潑濺到畫布上的純物理性行為,好似完全不受歷史與傳統的羈絆。」對其日後結合西方抽象與中國傳統美學的創作有著深遠影響。《夜,深夜》為1956 年趙無極具有日誌性質的重要作品,作為其人生和藝術創作的結集點,是近幾年重現收藏界的難得佳作。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