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WEI (Chinese, B. 1972)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 顯示更多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劉韡

天安門

來源
亞洲 私人收藏
注意事項
On occasion, Christie's has a direct financial interest in lots consigned for sale which may include guaranteeing a minimum price or making an advance to the consignor that is secured solely by consigned property. This is such a lot. This indicates both in cases where Christie's holds the financial interest on its own, and in cases where Christie's has financed all or a part of such interest through a third party. Such third parties generally benefit financially if a guaranteed lot is sold successfully and may incur a loss if the sale is not successful.

拍品專文

由昔日封建時代的皇權標誌,變成新中國的國家象徵物,天安門同時見證一場場針對政權的群眾運動,廣場上的風起雲湧總是聯繁著近代中國史上的關鍵時刻。深厚的文化和歷史意涵使天安門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題材。藝術史學家巫鴻指出1993 年後攝影和行為藝術的興起開拓更多闡述天安門的方式,並歸納出三種主要目的。第一,嘗試理順或物化天安門;其次,把天安門置入當代語境中,並不時連結藝術家的個人經驗;最後,意圖消解天安門的政治地位。

建築背後的權力議題

相比之下,劉韡的《天安門》(Lot 55) 顯得冷靜而抽離,不見同類型題材中常有的情節化描述或強烈的社會批判感,亦沒有把焦點凝聚於城樓、毛澤東的肖像或兩旁的大型標語。觀者的視線首先落在右面近景的路燈之上,然後才看到隔著長安街的天安門,構圖予人一種隨手拍照的感覺。《天安門》對平常事物的非一般關注和富有現代感的幾何構圖,讓人想起波普藝術家愛德華.盧斯卡的以加油站為題材的作品( 圖1)。天安門城樓及廣場的宏偉被圖像切割,當代社會的量產品取代政治建築成為巨碑式畫作的主角。略帶諷刺的視角試圖將價值重新定義。

尼采曾說:「在建築中,人的自豪感、人對萬有引力的勝利和追求權力的意志都呈現出看得見的形狀。建築是一種權力的雄辯術。」。然而,統治者的權力隱喻必須群眾配合解讀方能彰顯。賈斯培.瓊斯將美國國旗以油畫方式再現( 圖2),把權力象徵物抽離原來的語境,瓦解其傳統意義。當天安門成為一抹可供藝術家任意擺弄的風景,尼采提及的慾望和野心都找不到立錐之地。劉韡同樣利用視覺模式的轉換,藉《天安門》喚起觀眾反思事物形成的原因及制度,強調個人在建構價值和判斷時的主體性。類似的模式轉換亦見於劉韡的《愛它,咬它》( 圖3),他用狗咬膠縫製出數十座全球重要政治建築,把人類對權力的追求與動物對食物的渴望連結。

現代社會講究城市規劃,「公共空間」的概念隨之而生,廣場便屬一例。「公共」一詞彷彿意味大眾能自由使用場所,事實上,這些看似開放的空間不時受到政府機關監控。美國藝術家斯特林.魯比受塗鴉藝術家與政府之間的衝突啟發,創作大型噴漆畫( 圖4)。他在本來的畫面上反覆添加深色的幾何圖案,一如政府機關屢屢遮蓋街頭塗鴉。評論家高士明將劉韡作品中橫越畫幅的彩條,比喻為電腦故障時的畫面,形容是種「虧空狀態」。兩位藝術家有意識地呈現解構與創造之間的角力,突顯在生活中看不見的體制暴力。

以虛擬反省真實

「視覺」是貫穿劉韡創作的關鍵詞,他認為藝術不能只談觀念,必須結合能夠勾起觀眾感知的視覺元素。《天安門》為「紫氣」系列中較少見的具象題材。雖然取材自現實生活中的著名地標,以電腦設計的攝人視覺效果卻令觀者對本來熟悉的事物產生一種陌生感。在劉韡的視覺世界裡,所有教條都不復存在,容許觀者的肆意想像該如何接受或闡述眼前的畫面。劉韡質疑一切肉眼可見的「現實」,旨在尋求主宰事物的規律,自言:「我關注的是更深、更宏觀、更隱蔽的一個現實,包括自我建構的一個現實。」。《天安門》擺渡於真實與虛擬之間,強烈的視覺語言拓寬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

《天安門》充份展示劉韡作為一個成熟藝術家的自信。他利用風格化的形式語言重塑這座地標,誥問權力這一普世議題的同時,亦引領觀者思考何為「現實」。他並不力圖給予觀者一個終極答案,如他所言:「藝術最重要的是自由,即觀看、解釋和理解的自由。」。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晚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