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愛情往往涵蓋了情感的多彩面向。思索愛情,需要勇氣;認識愛情,需要經驗;彩繪愛情,則需要天賦。越南裔法國藝術家梅忠恕在1937 年所創作的《順化淑女》,是一幅華麗動人的稀有單品;此作品風格,與他當時寄託自己對越南思鄉之情的美女和孩童等繪品,有著明顯的出入。水粉、水墨和絲絹布是梅忠恕在多年於畫壇上獨步青雲所用到的創作媒材。然而,為了要描繪並捕捉到這份讓他心念長系的愛情之美,使其不朽,這名偉大的藝術家決定使用布面油畫,一種他可以盡情揮灑的媒材。
這幅作品的背景故事膾炙人口:在1937 年,梅忠恕從國立河內美術學院畢業,並在順化中學擔任美術老師,專門傳授繪畫。在教學之餘,他也持續寫生作畫,而《順化淑女》中的年輕女主角,是他最鍾愛的學生之一。畫作的氛圍充滿浪漫和他對女主角的情感;但由於梅忠恕比女主角年長,作為克己守分的紳士,他從未踰矩;正因如此,藝術家用他唯一熟識並擅長的方式,將自己所愛的對像一筆一刷地入畫,使其不朽。
有別於梅忠恕之後較為傳統的肖像畫作,這幅作品完成之後,觀者得以認出女主角的臉龐;梅忠恕也傳神地捕捉到她的風采美姿。這名秀麗的年輕女孩,含蓄地垂下眼簾,身穿傳統的越南國服;她的秀髮綁成包頭,襯托著精緻的臉龐。她沒有搔首弄姿,僅讓藝術家在畫布上捕捉她最自然的風采。每個細節皆優雅如詩,婷婷嫋嫋,她用玉手撫摸花朵的纖柔之姿,詮釋著此畫作的細膩獨到處。畫家以嫺熟的筆觸,用低調的背景襯托畫中主角之美。背景絕大部分是由線狀繪成的圍欄所構成,吸引觀者欣賞少女以及花朵之間在這一刻的極緻美好。
在這創作過程中,梅忠恕似乎是受到滿覺(1052-1096)的詩句所鼓舞:
春天消逝,百花凋零;
春天來臨,百花展顏;
生命在眼前流轉…
暮年在我的發梢留下痕跡,
對春天消逝之際的落花別多心,
昨晚在前庭,一朵杏花已然綻放。
剛剪下來的荷花依然含苞待放,代表了梅忠恕對年輕女子的愛慕和鍾情。本作品對時間飛逝的瞬刻、脆弱、稍縱即逝的優雅,做了殷切而溫柔的提醒。這幅畫是梅忠恕對越南最後僅餘的珍貴回憶之一,對他意義深遠;他也在1937 年攜帶畫作上船前往巴黎,參加環球沙龍展。然而,畫中女子仍留在越南,讓藝術家心中滿是苦甜感傷。
那年年底,梅忠恕下船抵達目的地。自那時起,他的生命展開繽紛新體驗:巴黎的五光十色、與數名越南藝術家-像是黎譜(在那一年於巴黎定居)、武高談(在1931 年抵達巴黎)、與黎氏秋(1940)成為密友、對德抗戰的艱困時期、初嘗成名的滋味;然而他對留在順化老家的年輕女子思念依舊。梅忠恕看著好友武高談和黎譜先後娶了法國女子成家立業,但是他仍然忠實摯愛,對越南文化充滿了思念之情;他也將這份鄉愁以生動並優雅的筆觸付諸自己的繪作之中。
在1962 年,梅忠恕做了重大決定,在離鄉背井25 年之後選擇回到越南老家。那時他發現摯愛女子已不在順化,而是搬到西貢去了。他也如願再次見她一面;但據這幅畫的主人當時所目睹的情境,那股愛的牽引已然不再:年輕女子已是一大家子的女主人,而原來那份情感的魔法已成往事。心碎的梅忠恕重返法國。
《順化淑女》被梅恕忠帶到巴黎之後,旋即在當地展出;他的兄嫂在1950 年代向他購得這幅畫,並轉贈給她兒子和媳婦作為禮物,慶祝兒子在錫蘭擔任法國一等秘書官。
梅忠恕是這群「留法」藝術家們最忠於且思念越南的一名;他熱愛越南傳統音樂,也是影片導演,而且他一直無法忘懷順化那名年輕女子風情萬種、儀態萬千的笑容。再者,他大概也一直無法忘卻自己沿著壯麗的香水之河前行時,寮國清翠山巒空氣的新鮮純淨。
阮秉(1918 - 1966) 在「船上女孩」一詩中娓娓表達了他的感受:
三年已過,春天再度來臨,
然而流逝的時光讓她的熱情不再,
不需要等候季節的應許
她放棄了與老友重逢的夢想
再見了小船、再見了劃槳、再見了河潮,
船上女孩成了另一名男子的美嬌娘;
然而,自從她在那年春天離去後,
多人渴望再次見到他們年輕船導的臉龐。
愛情仍舊叛逃而去,但是因著這叛逃,藝術家使其愛情成了不朽,不受
時間長河消蝕,依然永恆。
Jean-Francois Hubert 越南藝術高級顧問
這幅作品的背景故事膾炙人口:在1937 年,梅忠恕從國立河內美術學院畢業,並在順化中學擔任美術老師,專門傳授繪畫。在教學之餘,他也持續寫生作畫,而《順化淑女》中的年輕女主角,是他最鍾愛的學生之一。畫作的氛圍充滿浪漫和他對女主角的情感;但由於梅忠恕比女主角年長,作為克己守分的紳士,他從未踰矩;正因如此,藝術家用他唯一熟識並擅長的方式,將自己所愛的對像一筆一刷地入畫,使其不朽。
有別於梅忠恕之後較為傳統的肖像畫作,這幅作品完成之後,觀者得以認出女主角的臉龐;梅忠恕也傳神地捕捉到她的風采美姿。這名秀麗的年輕女孩,含蓄地垂下眼簾,身穿傳統的越南國服;她的秀髮綁成包頭,襯托著精緻的臉龐。她沒有搔首弄姿,僅讓藝術家在畫布上捕捉她最自然的風采。每個細節皆優雅如詩,婷婷嫋嫋,她用玉手撫摸花朵的纖柔之姿,詮釋著此畫作的細膩獨到處。畫家以嫺熟的筆觸,用低調的背景襯托畫中主角之美。背景絕大部分是由線狀繪成的圍欄所構成,吸引觀者欣賞少女以及花朵之間在這一刻的極緻美好。
在這創作過程中,梅忠恕似乎是受到滿覺(1052-1096)的詩句所鼓舞:
春天消逝,百花凋零;
春天來臨,百花展顏;
生命在眼前流轉…
暮年在我的發梢留下痕跡,
對春天消逝之際的落花別多心,
昨晚在前庭,一朵杏花已然綻放。
剛剪下來的荷花依然含苞待放,代表了梅忠恕對年輕女子的愛慕和鍾情。本作品對時間飛逝的瞬刻、脆弱、稍縱即逝的優雅,做了殷切而溫柔的提醒。這幅畫是梅忠恕對越南最後僅餘的珍貴回憶之一,對他意義深遠;他也在1937 年攜帶畫作上船前往巴黎,參加環球沙龍展。然而,畫中女子仍留在越南,讓藝術家心中滿是苦甜感傷。
那年年底,梅忠恕下船抵達目的地。自那時起,他的生命展開繽紛新體驗:巴黎的五光十色、與數名越南藝術家-像是黎譜(在那一年於巴黎定居)、武高談(在1931 年抵達巴黎)、與黎氏秋(1940)成為密友、對德抗戰的艱困時期、初嘗成名的滋味;然而他對留在順化老家的年輕女子思念依舊。梅忠恕看著好友武高談和黎譜先後娶了法國女子成家立業,但是他仍然忠實摯愛,對越南文化充滿了思念之情;他也將這份鄉愁以生動並優雅的筆觸付諸自己的繪作之中。
在1962 年,梅忠恕做了重大決定,在離鄉背井25 年之後選擇回到越南老家。那時他發現摯愛女子已不在順化,而是搬到西貢去了。他也如願再次見她一面;但據這幅畫的主人當時所目睹的情境,那股愛的牽引已然不再:年輕女子已是一大家子的女主人,而原來那份情感的魔法已成往事。心碎的梅忠恕重返法國。
《順化淑女》被梅恕忠帶到巴黎之後,旋即在當地展出;他的兄嫂在1950 年代向他購得這幅畫,並轉贈給她兒子和媳婦作為禮物,慶祝兒子在錫蘭擔任法國一等秘書官。
梅忠恕是這群「留法」藝術家們最忠於且思念越南的一名;他熱愛越南傳統音樂,也是影片導演,而且他一直無法忘懷順化那名年輕女子風情萬種、儀態萬千的笑容。再者,他大概也一直無法忘卻自己沿著壯麗的香水之河前行時,寮國清翠山巒空氣的新鮮純淨。
阮秉(1918 - 1966) 在「船上女孩」一詩中娓娓表達了他的感受:
三年已過,春天再度來臨,
然而流逝的時光讓她的熱情不再,
不需要等候季節的應許
她放棄了與老友重逢的夢想
再見了小船、再見了劃槳、再見了河潮,
船上女孩成了另一名男子的美嬌娘;
然而,自從她在那年春天離去後,
多人渴望再次見到他們年輕船導的臉龐。
愛情仍舊叛逃而去,但是因著這叛逃,藝術家使其愛情成了不朽,不受
時間長河消蝕,依然永恆。
Jean-Francois Hubert 越南藝術高級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