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漆畫是越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由古至今,是越南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阮嘉治於1908 年出生在河內附近(河東),是一位首屈一指的漆畫名師。是次呈獻的《優雅少女》無疑彰顯了其高超嫺熟的技藝,匠心獨運,引人入勝。他不僅是受景仰的漆畫藝術家,亦是一位勤懇的藝術理論家。通過其作品呈現出二十世紀越南歷史的藝術和政治面貌,與世人分享越南人的優雅美態及這個國家激勵人心的歷史篇章。《優雅少女》是阮嘉治1968 年的佳作,極為精緻動人。觀者若想更好地欣賞此畫,除了對藝術家本人與其風格的認識,更應深入瞭解作畫的背景。
1924 年,維特・塔迪創立印度支那美術學院,彙集了一代傑出畫家。1928 年,阮嘉治入讀此校,結識了已是入學第四年學生的黎譜、梅忠恕、阮潘正及三年級學生蘇玉雲和武高談。與他同年入校的則還有 Nguyen Tong Lan 和越南國服奧黛(ao dai)的設計者Nguyen Cat Tuong。
然而,阮嘉治無奈於1930 年突然退學,離開了一群志趣相投、才華橫溢的同學,以及安格百迪(1896-1971 年)等老師。安格百迪是油畫系主任,他終其一生致力推廣漆畫藝術。安格百迪鼓勵學生在此領域更進一步,賦予其新生,是其最為人樂道的成就之一。阮嘉治的離開同時意味著他不能再參加備受文藝界關注的學院群展。
當時很少人知道究竟阮嘉治為何離開學院。當時,他加入了越南國民黨。1930 年2 月10 日,越南北部安沛省法國殖民軍隊中的越南戰士連同越南國民黨的民眾支持者正式起義,是越南最大型的一次反法國殖民統治起義。事件過後,阮嘉治決定剔除自己生活中所有來自法國的影響,以表示對法國政府統治越南的不滿與反抗。因此,他毅然決定離開由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贊助的學院。最終,身為藝術家的院長維特・塔迪開導了阮嘉治,使他明白到,自己的愛國心並不需要打斷自己對藝術的追求。所以阮嘉治在1931 年重返校園,最終於1936 年畢業,同年畢業的藝術家還有 Tran Van Can 和劉萬生。
畢業後,阮嘉治加入創作愛國和反殖民主義詩詞散文的「自立文團」,並在《風化》和《今日》兩本刊物中投稿,吸引了廣大觀眾。1935 年,安南鼓勵藝術和工業協會(SADEAI)成立,阮嘉治參加了其首次展覽,出眾的作品引起極大迴響,十分受當地的法國收藏家歡迎。1938 年,他被委任為總督比維爾在河內的皇宮(即現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總統府)裝飾。1943 年,他參展河內 Salon Unique 藝術展,知名藝評家克勞德・馬烏多(Claude Mahoudeau)寫道:
「『他將優雅重新定義 ……,這點點滴滴的美,勾勒出一個嫵媚動人,卻又超越外在美的女人。此等優雅極為精妙,猶如線條的弧度、形體的靈魂,又或物件的靈性。這是女性悠然自得的魅力,那種倦怠、安逸;時而昂首闊步,時而步伐輕盈,時而漫不經心;姿態之抑揚頓挫、體態之婀娜多姿,以及把玩扇子時輕快躍動的纖纖玉指。』這位畫家為展覽錦上添花,我們只需盡情欣賞,他的作品令所有人目眩神迷。」
阮嘉治全身心投入自己身處的大環境,不管被動或積極,成功或失敗,亦見證了許多戰爭的悲劇,包括法越戰爭、香港淪陷和越南分裂。其許多作品中反映出大型政治動亂造成的歷史變遷。
製造漆畫的過程十分費時,並需要精細的技術。首先要上多層彩色和透明漆,每一層乾透後才可畫下一層,隨後,畫家用幼細砂紙、炭粉和人髮輕搓畫面,以達到理想顏色。本幅漆畫是莫里斯・羅西在1968 年特意委託阮嘉治所畫。初看之下,此畫與阮嘉治其他作品頗為不同,但我們會發現,即使在此作品中,他依舊保持了對自己藝術題材的堅持和態度。
畫中並行的兩個女子頭梳西方髮型,動態幅度充盈翩翩,與阮嘉治一般作品中的經典越南造型十分不同,而畫幅左下方的女子則姿態、髮型和表情都與其原風格更為接近。畫中只有一棵樹似乎在開花,其餘都極度痛苦,似乎見證著不久將面臨的死亡,便如同阮嘉治預知的越南。當年的春節果然爆發了血腥的激戰。
此畫滿盈詩意,亦充滿對比,豐富色彩在畫面激蕩,金黃、硃砂(貴族之色)和蛋殼白色的光滑線條與平坦光澤的表面,飄逸超脫。
此畫絕無僅有,是越南史上最優秀漆畫家量身定制的細膩典範之作。
Jean-Francois Hubert 越南藝術高級顧問
1924 年,維特・塔迪創立印度支那美術學院,彙集了一代傑出畫家。1928 年,阮嘉治入讀此校,結識了已是入學第四年學生的黎譜、梅忠恕、阮潘正及三年級學生蘇玉雲和武高談。與他同年入校的則還有 Nguyen Tong Lan 和越南國服奧黛(ao dai)的設計者Nguyen Cat Tuong。
然而,阮嘉治無奈於1930 年突然退學,離開了一群志趣相投、才華橫溢的同學,以及安格百迪(1896-1971 年)等老師。安格百迪是油畫系主任,他終其一生致力推廣漆畫藝術。安格百迪鼓勵學生在此領域更進一步,賦予其新生,是其最為人樂道的成就之一。阮嘉治的離開同時意味著他不能再參加備受文藝界關注的學院群展。
當時很少人知道究竟阮嘉治為何離開學院。當時,他加入了越南國民黨。1930 年2 月10 日,越南北部安沛省法國殖民軍隊中的越南戰士連同越南國民黨的民眾支持者正式起義,是越南最大型的一次反法國殖民統治起義。事件過後,阮嘉治決定剔除自己生活中所有來自法國的影響,以表示對法國政府統治越南的不滿與反抗。因此,他毅然決定離開由法國駐印度支那總督贊助的學院。最終,身為藝術家的院長維特・塔迪開導了阮嘉治,使他明白到,自己的愛國心並不需要打斷自己對藝術的追求。所以阮嘉治在1931 年重返校園,最終於1936 年畢業,同年畢業的藝術家還有 Tran Van Can 和劉萬生。
畢業後,阮嘉治加入創作愛國和反殖民主義詩詞散文的「自立文團」,並在《風化》和《今日》兩本刊物中投稿,吸引了廣大觀眾。1935 年,安南鼓勵藝術和工業協會(SADEAI)成立,阮嘉治參加了其首次展覽,出眾的作品引起極大迴響,十分受當地的法國收藏家歡迎。1938 年,他被委任為總督比維爾在河內的皇宮(即現在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總統府)裝飾。1943 年,他參展河內 Salon Unique 藝術展,知名藝評家克勞德・馬烏多(Claude Mahoudeau)寫道:
「『他將優雅重新定義 ……,這點點滴滴的美,勾勒出一個嫵媚動人,卻又超越外在美的女人。此等優雅極為精妙,猶如線條的弧度、形體的靈魂,又或物件的靈性。這是女性悠然自得的魅力,那種倦怠、安逸;時而昂首闊步,時而步伐輕盈,時而漫不經心;姿態之抑揚頓挫、體態之婀娜多姿,以及把玩扇子時輕快躍動的纖纖玉指。』這位畫家為展覽錦上添花,我們只需盡情欣賞,他的作品令所有人目眩神迷。」
阮嘉治全身心投入自己身處的大環境,不管被動或積極,成功或失敗,亦見證了許多戰爭的悲劇,包括法越戰爭、香港淪陷和越南分裂。其許多作品中反映出大型政治動亂造成的歷史變遷。
製造漆畫的過程十分費時,並需要精細的技術。首先要上多層彩色和透明漆,每一層乾透後才可畫下一層,隨後,畫家用幼細砂紙、炭粉和人髮輕搓畫面,以達到理想顏色。本幅漆畫是莫里斯・羅西在1968 年特意委託阮嘉治所畫。初看之下,此畫與阮嘉治其他作品頗為不同,但我們會發現,即使在此作品中,他依舊保持了對自己藝術題材的堅持和態度。
畫中並行的兩個女子頭梳西方髮型,動態幅度充盈翩翩,與阮嘉治一般作品中的經典越南造型十分不同,而畫幅左下方的女子則姿態、髮型和表情都與其原風格更為接近。畫中只有一棵樹似乎在開花,其餘都極度痛苦,似乎見證著不久將面臨的死亡,便如同阮嘉治預知的越南。當年的春節果然爆發了血腥的激戰。
此畫滿盈詩意,亦充滿對比,豐富色彩在畫面激蕩,金黃、硃砂(貴族之色)和蛋殼白色的光滑線條與平坦光澤的表面,飄逸超脫。
此畫絕無僅有,是越南史上最優秀漆畫家量身定制的細膩典範之作。
Jean-Francois Hubert 越南藝術高級顧問